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臨終舟楫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臨終舟楫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臨終舟楫原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為令其離分段之假形,而證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來,僧眾奉為常規。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如今釋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以病者臨脫氣時,遽為穿衣搬動,及入龕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謂大違佛制矣。

佛說人有八識,即知識也。前五識,名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識。第七末那,亦名傳送識。第八阿賴耶,亦名含藏識。夫人之生也,惟此第八識,其來最先。七、六、五識,次第後來。及其死也,亦此八識,其去最後。余識,次第先去。蓋第八識,即人之靈識,俗謂靈魂者是也。然此識既靈,故人初受母胎時,彼即先來。故兒在母胎中,即為活物。至人死氣斷之後,彼不即去,必待至通身冷透,無一點暖氣,彼識方去。識去,則此身毫無知覺矣。若有一處稍暖,彼識尚未曾去,動著觸著,仍知痛苦,此時切忌穿衣、盤腿、搬動等事。若稍觸著,則其痛苦最為難忍,不過口不能言、身不能動而已。考經云:壽、暖、識三者常不相離。如人生有暖,則有識在,識在則壽尚未終。古來多有死去三五日而復生者,詳載典章,歷歷可考。儒教亦有三日大殮之禮,緣眷屬恩愛,尚望其萬一復生耳。若我僧家,雖不望其復生,而亦不能不體其痛苦。遽爾搬動,以及遷化,其慈悲之心安在哉?古云:「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物尚如此,而況同為人類,又況同為佛子者乎?且人情痛苦之極,瞋心易起。惟瞋心故,最易墮落。如經雲,阿耆達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臨命終時,侍臣持扇,誤墮王面,王痛起瞋,死墮蛇身。緣有功德,後遇沙門,為其說法。以聞法故,乃脫蛇身,而得生天。觀此,可知亡者識未去時,即行穿衣、搬動,及即焚化,使其因痛生瞋,更加墮落。寧非忍心害理,故施慘毒?應思我與亡者,何仇何恨,乃以好心而作惡緣?若雲事屬渺茫,無從稽考。則經典所載,豈可不信?邇來種種流弊,總因生者不憐死者之苦,只圖迅速了事,故無暇細察冷暖。由是習以為常,縱有言及此者,反笑以為迂,致令亡者有苦難伸。

嗚呼!世之最苦者莫過生死。生如活龜脫殼,死如螃蟹落湯,八苦交煎,痛不可言。願諸照應病人者,細心謹慎,切莫與病人閑談雜話,令心散亂。亦勿悲哀暄嘩。當勸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又當助念,令病人隨己念佛音聲,心中繫念。若有錢財,當請眾僧分班念佛,使佛聲晝夜不斷。令病人耳中常聞佛聲,心中常念佛號,則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無錢財,亦宜大家發心助念,以結末後之緣。至於安置後事,切勿在病人前談說。只宜擊引磬高聲念佛,必使句句入病人耳,使彼心中常不離佛。木魚聲濁,臨終助念,斷不宜用。任彼或坐或卧,切莫移動,大家專心念佛。待至通身冷透,則神識已去。再遲二時,方可洗浴、穿衣。如身冷轉硬,應用熱湯淋洗,將熱布搭於臂肘膝彎,少刻即可回軟,然後盤腿入龕。至諸事齊畢,尤須長為念佛。所有誦經、拜懺,皆不如念佛之利益廣大。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屬,俱須依之而行。則存者亡者,悉得大益。再者,我佛涅槃,原本右脅而卧,以故入棺荼毗。今人若隨其自然,坐亡者入龕,卧亡者入棺,尤為得當。但今人沿習成風,恐不以此為然,亦惟聽諸自便。

至人死後之善惡境相,原有實據。其生善道者,熱氣自下而上升。生惡道者,自上而下降。如通身冷盡,熱氣歸頂者,乃生聖道;至眼者生天道;至心者生人道;至腹者墮餓鬼道;至膝蓋者墮畜生道;至腳板者墮地獄道。故偈云:「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夫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惟此一著,最宜慎重。其照應病人者,當以同體之悲心,助成往生之大事。古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因緣果報,感應無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述此遍告同胞,懇祈人各注意。

臨終舟楫白話譯文:

佛陀規定僧人去世後,遺體要焚化,原本為了使他捨棄分段生死的虛假身形,而證得真如常住的法身。所以,自從佛陀設立這個制度以來,僧眾都當作常規來遵守。無奈法道衰敗,日久天長,弊端叢生。現在佛弟子輕率地將遺體焚化就算完事了,不遵守佛教臨終助念的制度。每當病人臨終咽氣時,就急著為他穿衣搬動,等到入龕才一兩日,就馬上焚化,這是嚴重違反佛陀制度的。

佛說人有八識,即「知識」啊。前五識,名為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也叫傳送識。第八阿賴耶識,也叫含藏識。當人剛出生的時候,只有這第八識來得最早。然後是第七、六、五識先後到來。等到人死的時候,也是這第八識最後離開。其他各識,在第八識離開之前已經按照順序提前離開了。第八識,也就是人的靈識,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靈魂」。第八識既然如此靈異,所以人一開始在母體受胎時,它就先來了。所以孩子在母胎中,就是活的。到人死氣斷之後,它也不馬上離開,一定要等到人通身冷透,沒有一點暖氣的時候才離去。到它離開後,死人的身上才會變得毫無知覺。如果身上有一處還稍微有些暖氣,那就是此識還不曾離開,如果這時觸動死者,他還是能感覺到痛苦,所以此時切忌不要穿衣、盤腿、搬動等。如果稍微觸動一下,他就會痛苦難當,只不過他口不能言、身不能動。考經云:壽、暖、識這三者互不相離。如果人身上是暖的,那麼識就還在,識在壽就沒有終結。古時常有死後三五天再復活的人,可以從詳細記載這種事的典籍文章中找到依據。儒教也有三日後才把屍體放入棺木的風俗,就是因為眷屬親情難放,還希望他能僥倖復活。在我們佛門裡面,即使沒有期望他復活,卻也不能不體恤他的痛苦。倉促地搬動他,以及遷化,那我們的慈悲之心又在哪兒呢?古語說:「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動物尚且如此,況且我們同為人類呢,又何況我們同為佛弟子呢?而且當人痛苦到極點時,容易生起瞋恨心。而瞋心最容易使人墮落。比如經上說,阿耆達王修佛塔寺廟,做了很多的功德。臨命終時,為他持扇旁立的侍者不慎失手,致使扇子掉在他的臉上,他因為痛苦而生起瞋恨心。一念之間氣絕命終,心與境相應,便墮落成蟒身。因為以前做過很多功德,後來遇到僧人給他說法。因為聽聞佛法的緣故,得以脫離蛇身,此生過後,得以升天。由此看來,就可以知道死者神識未離開時,就給他穿衣、搬動,以及立即焚化,會使他因痛苦而生瞋恨心,致使他墮入惡道。難道這不是忍心違背常理,故意用殘酷狠毒的方法害人嗎?應該想到我與死者有什麼仇恨,竟然用好心作此惡緣?如果說這樣的事是虛無的,沒有根據,那麼經典上所記載的怎麼可以不相信呢?近來種種弊端,都是因為活著的人不能體諒死者的痛苦,只圖迅速了事,所以沒有時間細細體察死者的冷暖。由此習以為常,縱然有人說到這件事,反而被人嘲笑太迂腐,致使死者有苦難伸了。

唉!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生死。出生如同烏龜活著被脫去硬殼,死亡就如螃蟹落在開水裡,八苦煎熬,痛苦不堪。希望那些照顧病人的人,要細心謹慎,千萬不要與病人閑談而分散他的往生心。也不要悲哀喧嘩。要勸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還要在一旁為他助念,使病人能隨著自己念佛的聲音,而心中對往生念念不忘。如果有錢財,就要請眾僧分班念佛,使佛聲晝夜不斷。使病人耳中常聞佛號,心中常念佛號,決定可以仰仗佛的慈力,往生西方。即使沒有錢財,也要大家發心助念,以使他在人生的最後與佛結緣。至於安置後事,千萬不要在病人面前說起。只要不斷擊磬、高聲念佛就可以了,念佛時一定要使每一句都入於病人耳中,使他心中一時也不曾離開佛。因為木魚聲低沉粗重,臨終助念的時候千萬不要用它。任憑病人此時或坐或卧,千萬不要移動他,大家專心念佛。待到死者全身冷透,那麼神識已經離去了。再過二時,才可以為他洗浴、穿衣。如果因為身冷而轉硬,應用熱水淋洗,將熱布搭在臂肘膝彎的地方,很快就會變軟,然後再盤腿入龕。等這些事情完成後,還須長時間地為他念佛。所以誦經、拜懺,都不如念佛利益廣大。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屬,都要按照以上所說去做。那麼不論是活著的人還是死去的人都會得到大利益。再有,我佛涅槃時,原本是用右手做個枕頭,擺在頭下面,左手放在身上,這樣右脅而卧,也是以這個姿勢焚化的。現在的人如果能隨其自然,坐著死的入龕,卧著死的入棺,是最好的。但現在的人已經沿習成風,恐怕不以此為然,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好了。

至於人死後顯現出的善惡境界,是有據可查的。那些生入善道的人,熱氣從下往上升。生入惡道的人,熱氣從上往下降。如果通身已經冷透,熱氣最後歸於頭頂的,就是生入了聖道;歸於眼睛的,就是生入了天道;歸於心口的,就是生入了人道;歸於腹部的,就是墮入了餓鬼道;歸於膝蓋的,就是墮入了畜生道;歸於腳板的,就是墮入了地獄道。所以偈子上說:「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生死這樣的大事,誰都不能避免。只有這一刻最要慎重。照顧病人的人,要以同體的悲心,幫助病人完成往生的大事。古人說:「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因緣果報,感應無差。想求自利,必先利他。把這些話遍告大家,懇請大家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光法師 的精彩文章: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勸祛疑生信(5)
印光法師:不為良相,必為良醫,以其能濟世救人也

TAG:印光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