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自古以來我們都信奉著「儒家文化」,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不能否認的是其中有一點說得非常對,那就是「百善孝為先」,教育我們要愛護老人。人都會老,也會喪失勞動能力,可能在不少人眼中覺得老人是無用的,所以沒有存在的價值,這不古代有一個朝代就規定人到了60歲,如果沒有死那就必須活埋。也就是說人一旦到了60歲,不管是自然死亡還是人為製造,都不能再活著。這個規定是哪個朝代制定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古代人的生活條件艱苦,衣食住行這種基本的生活需求常常無法得到滿足,所以大家普遍身體不夠強健,再者醫療條件也不好,所以頭疼發生這種在我們看來是小問題的癥狀可能放在古代就是要人命的大病。所以古人能夠活到60歲就算是長壽,年紀再大點大家都會前去拜訪,希望能夠沾沾喜氣,我們現在能夠正確面對生老病死,但是古代人他們不懂自然規律,總想著如何能夠長生不老。這些年過60的老人家在世人眼中就是福氣,可是有些人眼中卻認為他們是累贅。秦始皇就認為60歲就該壽終正寢,不該再苟活於世。他們已經沒有勞動能力,繼續活著就會給家庭、社會和國家帶來負擔,甚至會影響國家的發展,所以秦始皇為了不承擔這種「風險」,下了這個荒謬的命令。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老人家經歷的事情多,智商都比較高,但是年輕人他們涉世未深,害怕這些老人家會蠱惑這些年輕人。所以願意用這種方式消滅掉這些老年人,這樣這個天下才能踏踏實實地被自己掌控著。

但是當時讀書人紛紛表示反對,認為這種謀害父母的行為會遭天譴的,可是秦始皇可不管不顧,不服從者全家都要被株連。所以大家在不敬與自己全家的性命中,忍痛捨棄了父母。這也讓不少將要步入60歲的老人家帶來一些恐慌,一邊是自己的兒子,一邊是皇命,為了不為難兒子,也怕整個家族因為自己而牽連,所以他們紛紛選擇在60歲前夕自殺殘忍的不舍地了結自己的一生。

當然每個人都不是能夠心甘情願放棄自己的生命,有些老人還是願意再留戀一下人間,但是兒子卻不能因為這一個人而讓自己家族絕了後,所以就抓緊修建墳墓。這個墳墓與以往的墳墓不同,它是「瓦罐型」的。老人一到60歲便會驅逐此處,這個「瓦罐」墳墓在修建的時候要留出來一個出口,待老人家進去之後,每天去這個出口處送一日三餐,同時要在出口處填一塊磚頭。直到這個出口被徹底封住,老人家不餓死也會因為沒有空氣而窒息而死。

父母將我們生下來,我們就是他們的心頭肉,吃穿他們都儘可能給我們子女最好的,可是父母年邁的時候需要我們孝敬,我們就這樣傷害他們。這種做法會讓有良知的人感到不安,甚至在以後的日子裡面惶惶不安。更重要的是這跟他們學習的儒家文化背道而馳,這讓不少讀書者為了自己心中的那點良知而與秦朝統治者相抗。

當初因為這條規矩而死去的老人家,也是歷史上最重要的角色,沒有他們我們如今的社會不會發展的這樣好,我們如今社會老人家的福利也不會這樣好。老人家操勞一輩子,晚年生活應該和平穩定幸福地過下去。彼此尊重才是人道,而大肆殺害才是違背人性的殘暴做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莫斯科戰役,蘇軍大反攻為什麼只推進200公里?
關於甘肅蘭州皋蘭山「劉伯溫斬龍脈」的傳說是什麼?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