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場改變美國歷史走向的戰役

一場改變美國歷史走向的戰役

1861年4月,美國內戰爆發。開始時,絕大多數旁觀者都相信,北方憑藉其雄厚的工業和經濟實力,一定能夠迅速結束戰事。然而,與最初的預想大相徑庭,北方沒能將自己的優勢轉化為勝勢,而且幾乎每戰必敗。特別是在經過了兩次布爾河戰役和七日戰役後,羅伯特·李將軍指揮的南軍以摧枯拉朽之勢重創北軍,挺進馬里蘭州。如果馬里蘭州丟失,那麼南軍進軍華盛頓的道路就將被打通。那樣的話,北方可就真的命懸一線了。於是乎,壓力山大的北軍不得不集結大軍於馬里蘭州,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阻擋住李的攻勢。

01

三面合擊

1862年9月4日,李命令南軍開進馬里蘭。此時的南軍雖然連戰連勝,但由於官兵已十分疲憊,加之補給線過長導致後勤不利,南軍也早就是強弩之末,不足穿魯縞。很多將士的鞋壞了,卻無法更換,不得不赤腳行軍,這使得很多人因受涼患了風寒,戰鬥力大打折扣。但李還是希望能夠乘勝拿下馬里蘭,這樣就可能迫使北方聯邦政府求和。那樣的話,結束內戰的英雄毫無疑問就要非他莫屬了。

在李的嚴令催促下,南軍經過3天急行軍,在馬里蘭州的弗雷德里克堡完成集結,擺開了攻擊架勢。他的部隊下轄2個軍9個師,加斯圖亞特的騎兵,共計5萬餘人。作為李的嫡系,這支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有大炮230門,兩位軍長朗斯特里特和綽號「石牆」的傑克遜都是當世名將。儘管當地百姓對南軍十分冷淡,因為他們大多支持林肯政府,使得南軍無法補充兵員,但李將軍顯然沒將屢戰屢敗的北軍放在眼裡。初步了解完周邊地形後,他命傑克遜率1個軍在西側做大迂迴,從南岸渡過波托馬克河,切斷北方向華盛頓運送物資的鐵路線,然後突擊哈珀斯渡口;由麥克勞斯指揮的2個師(屬朗斯特里特軍)進抵波托馬克河北岸的馬里蘭高地(哈珀斯渡口的制高點),修築炮兵工事;沃克部(1個師,屬朗斯崔特軍)向南行軍摧毀切薩皮克灣和俄亥俄運河的橋樑等設施,然後渡過波托馬克河返回弗吉尼亞,佔領倫東高地,合圍哈珀斯,消滅這裡的萬餘名北軍,直撲華盛頓。

這種三面包抄的戰術看似高明,但南軍各部之間卻過於分散,最近的也有20公里的間隔。倘若其中一部突遭襲擊,恐怕等不到其餘兩部來救,就會被北軍吃掉。不過,在李看來,北軍連遭大敗,士氣低落,是不可能主動進攻的。於是,9月10日晚,南軍各部按預定計劃開始行動,悄悄離開營地,開拔而去。

02

人算不如天算

南軍調兵遣將之時,北軍又在忙些什麼呢?

自打第二次布爾河戰役失利後,北軍一直在麥克萊倫少將的率領下休養生息。麥克萊倫雖然優柔寡斷,但他體恤下屬,在軍中很有威望。加之其曾赴歐洲旁觀過克里米亞戰爭,對英法聯軍糟糕的後勤導致官兵非戰鬥減員嚴重印象深刻。所以其執掌帥印後,十分重視部隊的後勤保障。俗話說得好,外行談戰術,內行看後勤。打仗比的就是後勤保障,得益於麥克萊倫將軍的付出,萎靡不振的北軍很快恢復了元氣。

進入9月份,麥克萊倫認為時機已到,遂率8萬大軍出發,打算找李一雪前恥,但卻始終未能發現南軍主力。然而,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9月12日晚,北軍休整時,卻意外地發現這一地區竟是李將軍所部曾經宿營的老營地。一名下士在紮營時,找到了南軍官兵用一張紙包裹的三支雪茄,而那張紙,居然是李將軍簽發的作戰命令!13日清晨,這張價值連城的紙被交到了麥克萊倫手裡,使這位北軍統帥對對手的部署一目了然了。

如果麥克萊倫當機立斷,馬上率部隊對南軍各個擊破的話,那麼勝利的果實早就被他拿在手裡了。但關鍵時刻,老麥優柔寡斷的毛病犯了,他擔心這是李故意設下的陷阱。直到他最終下定決心進攻時,整整16個小時的寶貴時間被白白浪費了。9月14日下午,麥克萊倫命令北軍右翼和中央部隊攻擊南軍朗斯特里特部,左翼部隊攻擊包圍馬里蘭高地的南軍,並一舉解除哈珀斯渡口之圍,然後再切斷李的退路,實現對南軍的總包圍。作戰計劃雖好,但因為麥克萊倫的猶豫,實際上北軍行動時,李已經得知自己的計劃泄露了。歷史經常這樣波詭雲譎,上天給了麥克萊倫名垂青史的機會,可他就這樣與之擦肩而過。

03

一錯再錯

事已至此,考驗主帥魄力的時刻到了。由於擔心臨戰變陣會紊亂軍心,李選擇賭上一把,讓各部加速行軍,繼續執行計劃,希望在北軍備戰完成前部署就緒。但是,南軍畢竟疲憊之極,雖然官兵咬牙堅持,但北軍還是趕在他們進抵哈珀斯渡口前抵達了馬里蘭高地。富蘭克林指揮第六軍猛攻南軍麥克勞斯所部,經過休整的北軍如餓虎撲食,夜幕降臨前已在高地西坡站穩腳跟並修築了工事。南軍寡不敵眾,被迫後撤,損失2700人,北軍則傷亡1800人。

李察覺到麥克萊倫攻勢猛烈,即命各部火速向自己所在的夏普斯堡集結,以收縮戰線、穩住陣腳。而麥克萊倫儘管初戰得手,但他因擔心李有兵力優勢(其實真正有兵力優勢的是他),所以只是讓富蘭克林率軍在馬里蘭高地以北設置阻滯陣地,並未採取進一步攻勢。結果,南軍在毫無阻礙的情況下完成了集結。到9月16日北軍恢復進攻時,夏普斯堡的南軍已多達4.5萬。倘若麥克萊倫提前一天攻擊李部,那麼他只需以7.5萬人去對付1.9萬敵人——可能內戰就此結束也未可知。

04

浴血搏殺

此時,主戰場轉移到了安蒂特姆河(又譯安提坦河)。河水自北向南從兩軍中間流過,在夏普斯堡東南注入波托馬克河。南軍因為兵力單薄,只得一字排開,形成「背水一戰」的態勢,其左、右和後方都是無橋可渡的河流。北軍只需一個強攻直擊李的中軍,就能一舉壓垮對手。形勢危急,李再次將賭注壓在麥克萊倫的優柔寡斷上。果不其然,麥克萊倫思索再三,還是選擇了相對保守的進攻方案:他命胡克的第一軍和曼斯菲爾德的第十二軍進攻傑克遜駐守的南軍左翼;伯恩賽德的第九軍進攻南軍右翼,剩下3個軍作為預備隊,待機而動。

9月17日,被譽為「美國內戰中最血腥的一天」在北軍大炮的怒吼中拉開了序幕。天剛亮,綽號「戰鬥的喬」的第一軍軍長鬍克率軍以雷霆之勢發起進攻。1.2萬北軍將士吶喊著沖向南軍陣地。南軍毫不示弱,雙方的排槍火力一浪高過一浪,作為戰場的玉米地全部被鮮血染成紅色。胡克後來回憶道:「地里的每棵玉米桿都被子彈削得短短的,陣亡者成排地躺著,恰似他們幾分鐘前擺好的隊列,命運之神從未讓我目睹過比這一幕更為血腥凄慘的戰場。」

第一軍經過浴血奮戰,在付出了巨大犧牲後衝過了玉米地。但就在這時,南軍將領胡德率領所部突然殺出,截住了第一軍。經過激戰,後繼乏力的第一軍被趕回玉米地。不久後,曼斯菲爾德率領第十二軍接替減員嚴重的第一軍再次從玉米地殺出。南軍頑強抵抗,沖在前面的北軍官兵就像割草一樣被成排撂倒,曼斯菲爾德也中彈身亡,北軍一時間陷入一片混亂。

再說南軍右翼。上午10時,北軍將領薩姆納所部當先發起進攻。他派一個先頭師楔入南軍陣地,卻不幸中了埋伏,兩個南軍師左右夾攻,這個先頭師成了板上魚肉,20分鐘內就損失了2200人。傑克遜見北軍的進攻被打退,立即率軍反攻。但是薩姆納也豁出命來,率軍死磕對手。北軍將新問世的加特林機槍投入戰場,給南軍造成了巨大傷亡,以至於南軍衝鋒時,官兵都踩不到地面,只能踏著屍體前進。

05

煉獄般的洗禮

到了12時,損失慘重的兩軍不得不將減員大的部隊撤回休整。兩軍陣地中間,屍積如山,連安蒂特姆河都斷流了。這時,富蘭克林的第六軍趕來增援,他苦勸麥克萊倫放手一搏,但被拒絕。有參謀建議集中富蘭克林所部,再加上預備隊,直接突擊李所在的南軍中部防線,但麥克萊倫因為擔心被李兩翼包抄,也沒有答應。

此時的麥克萊倫把全部的希望放在了伯恩賽德的第九軍身上,而後者正在率部強渡安蒂特姆河。其實因為屍體太多,河水完全可以徒步而過。但伯恩賽德似乎壓根沒想到這一點,而是命官兵奪取河上的石橋。結果,大批北軍將士在南軍密集的炮火中倒在了橋上。愚蠢的指揮,使此橋在戰後被冠以「伯恩賽德橋」之名。

在留下成堆的死屍後,北軍終於渡過了安蒂特姆河。經過了煉獄般洗禮的北軍全都殺紅了眼,他們打穿了南軍的防線,幾乎打到夏普斯堡。多虧南軍猛將希爾率部捨命突襲伯恩賽德部,使之陷入混亂,這才沒有讓李成為北軍的俘虜。到了這一步,雙方都已筋疲力盡,無力再戰,安蒂特姆戰役宣告結束。

安蒂特姆戰役是南北戰爭中單日傷亡最高的戰役,僅在17日,南軍就損失了1.4萬人,北軍的損失則略高一些,故而被稱為「最血腥的一天」。從戰術上看,南軍以不足5萬兵力硬剛8萬北軍,而且北軍還事先得知了對手的部署,卻絲毫沒佔到便宜。然而,從大局上看,此役不僅遏制住了南軍的攻勢,更令準備支持南部邦聯的英法等國放棄了原先介入的打算,而是繼續作壁上觀。這之後,北方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直到最終取勝。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是葛底斯堡戰役前的安蒂特姆戰役讓北方走向了勝利,甚至讓美國走向了新生。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林森 編輯:吃硬碟吧、小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秘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好官,更是宋代官場的榜樣
他自稱是葉卡捷琳娜大帝詐死的丈夫,掀起俄國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

TAG:魚羊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