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精準改革: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潛能在哪裡?

精準改革: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潛能在哪裡?

中國步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內部經濟增長遇到了持續下行的壓力,中國能夠跨越相當多國家長期沒有跨越的中等收入陷阱嗎?中國未來能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嗎?我認為,中國還有十餘年的城市化進程,工業化也應當繼續而不應該結束,調節水資源分配和改造未利用土地有很大的迴旋餘地,而最有強勁動力的經濟增長潛能來自於城鄉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我們還有好牌可打。

原文 :《精準改革:釋放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潛能》

作者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周天勇

圖片 |網路

資金要素和配置改善可獲得增長潛能

減稅降費。按照發展中國家一般標準值,宏觀稅負率在GDP的18%—25%之間,體制轉型國家在28%左右,目前中國宏觀稅費為36%左右,我們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宏觀稅費負擔率應有水平放寬在了30%,偏差為GDP的6個百分點以上。用反實事法計算,2017年高稅費負擔的年產出損失為GDP的1.3%左右。

如果按照標準值進行還原改革,需要減稅5.5到6萬億元左右。一年減少,可能性不大。分三年,期間每年獲得的新增長潛能平均為0.4個百分點左右。雖然釋放增長潛能的時間短,動能也不大,但是如果不減稅降費,企業會出現關停和減少。資金國有和民營經濟配置改善可能的增長潛能資金要素目前還沒有做到競爭中性分配。國有企業貸款成本低、資金使用效率差,凈資產盈利水平不高是一個客觀的實事。

由於國有企業的低效率,負債資金和權益資金在國有與民營企業之間的錯配,其損失佔2017年GDP的5.84%,資金供給錯配造成的損失還是很大的。目前國有經濟貸款、債券佔總額的60%,我們將這一結構一直到2035年按照國有企業15%和民營經濟75%配置變動逐步進行還原改革,2019年到2035年間這項改革獲得的增長潛能,按低高方案的不同,年平均為0.24到0.3個百分點之間。也可能是我們的計算需要改進,這一效果並不如一些經濟學家們猜測的那樣大。但是,如果國有企業不改革,將會對出口貢獻大、吸納就業多的民營企業,形成擠出態勢。

勞動力配置改善可能獲得的新增潛能。人口遷移、勞動力要素流動和配置,受到了戶籍、教育及醫療不均、城鎮居住成本高、農村土地不能退出等干擾,與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同樣發展階段時的城市化水平及農業就業勞動力比率比較,發生了較大的偏差。我們計算2017年其造成的產出損失為55569億元,為當年GDP的7.0%。如果對人口遷移和勞動力流動等有關市場經濟條件還原的體制改革,未來帶來的新經濟增長潛能,2019—2025年平均為0.46%,2026—2030年平均為0.20%,2031—2035年平均為0.002%,並且從最後一年開始轉為負值。

土地配置體制改革的增長潛能最大

由於對土地進行交易管制,土地的稀缺性、外部經濟溢值性、投入積累性和非折舊性等經濟特徵,或者價值不能表達,或者表達不完全和不充分。再如不讓農村各類土地交易時,土地要素的所有者或者實際佔有使用者,不能通過交易,實現其財產性收入。農村的一二三產業幾乎都要以地為基礎而發展。然而,農村土地只是生活和生產資料,社會和信貸資金不能進入,農民不能以地為資本進行創業,也失去了其創業收入。

如果城鄉每年僅0.5%的土地交易,但由於不讓交易,或者不能夠交易,城鄉損失的交易收入為31170億元,為2017年GDP的3.88%。假定改革開放以來至2017年,現有農村已經有10%的土地資產投入資本,城鎮一些可交易利用率不高的土地資本化率可以為1%,但是因為體制所限,其以地為本創業,或者再資本投入方面的產出損失為48840億元,為GDP的6.15%。如果對城鄉土地按照要素由市場交易決定其配置、有價值表達、能夠資本化,2019至2035年,其改革釋放的年平均增長潛能,低方案為近1.4個百分點,高方案為2.3個百分點,而且增長潛能為動態遞增。

城鄉土地體制改革,獲得的增長潛能,按低高不同方案,分別為上述幾方面改革獲得增長總潛能的71.49%和78.98%。這給中國在2035年前,通過改革支撐和保持國民經濟中高速增長跨越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帶來了希望和信心。深化城鄉土地體制改革,會拓展貨幣流入新流域,降低各方面負債率,形成更多良性資產,穩定貨幣金融體系,提振國民經濟長期的利好預期。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63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全球加盟,一起建設「老年友好城市」!
超越地域的疆界:江南文化為長三角騰飛插上翅膀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