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侯鴻亮:做現實主義題材必須堅守「四不底線」

侯鴻亮:做現實主義題材必須堅守「四不底線」

「不浮誇、不狗血、不放大矛盾、不製造苦難。」有著濃重「山影」烙印的正午陽光,一直葆有深耕現實主義題材的傳統和基因。作為業界公認的「最靠譜的金牌製片人」,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在做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時,則一直在堅守這「四不底線」。

「2005年開始籌備《闖關東》,一直到2013年,我用了8年的時間,用電視劇的形式把中國從1904年一直到改革開放,來梳理了一遍。」而從《闖關東》,到《溫州一家人》,再到如今的《大江大河》、《都挺好》,這些作品「幾乎涵蓋到了中國100多年來的每一個重要歷史轉折時期的百姓生活」。對侯鴻亮而言,「在不同的階段,對現實題材也有著不同的思考」。

侯鴻亮正午陽光董事長

01

2018年4月4日,在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上,侯鴻亮以《堅持為時代謳歌 努力為人民呈現更多優秀電視劇》為題作了大會發言。

01.我理解的「現實主義」,含義會比較廣,不僅僅是題材的選擇面,更是一種創作的態度,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的整體認識和審美表達。

02.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和多彩、多元、多變的新時代生活,現實題材電視劇必須找到更本真、更藝術的書寫內容和表達方式。

03.在近四十年來社會的高歌猛進中,我們一方面經歷著道德倫理與價值觀的不斷破碎、重塑;一方面接受著歐美、日本、韓國等地通過電視劇進行的價值觀的輸入。反觀我們的電視劇,還在樂此不疲地展示著家庭里的紛爭惡鬥,刻意放大生活中的細小矛盾,強調社會的不穩定性。

04.找到在新時期拍攝當代都市劇的基調,希望在這類題材中所展現出的城市,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儘可能地接近我們每個人生活其中的家園;而非一些披著「現實」的外衣,貌似發生在當下,實則設定、事件、情感都在真實生活中找不到對應的「偽現實」懸浮劇。

05.不浮誇、不狗血、不放大矛盾、不製造苦難,而是仰賴生活無所不在的素材饋贈,娓娓道來著平淡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場對話、每一次爭吵甚至每一頓飯。

06.現實生活的主體,永遠是平凡的百姓,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人生滋味、命運浮沉,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構成了新時期現實題材創作的主要內容。

07.於平凡人生的平凡感動之外,在現實題材的創作中,我們還希望內容能夠更具當下性和思考性。比如公平、良知、正義,比如人與人之間更深刻的衝突、分裂,以及對社會更深入地關懷。

02

2019年1月10日 ,侯鴻亮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要記錄時代,更要照亮人心——從電視劇《大江大河》談現實題材創作》的署名文章。

08.紮根現實的「時代劇」可以打破年齡壁壘,引發更廣共鳴,讓主旋律更響亮。

09.於這部劇(《大江大河》)來講,準確性是在歷史真實與戲劇矛盾間做取捨平衡。我們堅持要體現齣劇中人物成長過程中看似「平淡」的行為,而非為了「好看」人為製造戲劇衝突。

10.「現實主義」不僅是題材的選擇面,更是一種創作態度,對社會、生活、人的整體認知與審美表達。

11.從《溫州一家人》之後,我曾有段時間很困惑,下一步要拍什麼、如何拍、如何再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可以說,電視劇《大江大河》的創作是我們對過去20多年的一次創作總結,也讓我找到了現實題材作品的新方向——創作者要從記錄時代向照亮觀眾心靈邁進。

12.所謂照亮人心,就是以激昂的正能量主題振奮人心,以注重創新與細節的創作尊重觀眾審美,為不同題材的創作賦予「正劇」品格、「正大」氣象。作品可以表現我們曾經歷的苦難,但要朝著一個明亮的方向,給社會和觀眾以積極意義。

13.我們不僅希望講述的故事能被人接受,更期待觀眾能從中有所啟發。《歡樂頌》里,觀眾可以看到友情與愛情、快樂與困惑,也會感受到「生活雖然一路荊棘,但不能阻擋你一路高歌」的向上;《大江大河》中再現了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們在這個特殊歷史階段的奮鬥與覺醒,但最打動人的是「不盡狂瀾走滄海,一拳天與壓潮頭」的精神特質,是「做一個矢志前行的逐夢人,志之所趨,不可阻擋」的人生姿態。

14.真實、真誠、真摯,創作者秉持這種「真」來面對觀眾,觀眾絕不會辜負創造者。

15.觀眾是寬容的,對創作的用心、用功、用情會由衷點贊;觀眾也是毫不留情的,對浮躁膚淺、急功近利的創作會選擇倍速觀看,甚至棄劇。

03

2019年6月12日,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行。在以「時代的脈搏·現實的鏡像」為主題的「電視劇創作談」上,侯鴻亮表示,現實主義的關鍵在於「真實」。

16.現實主義題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觀眾相信,要營造真實氛圍,人物、時間、情節、道具,所有的投入都應為「真實」而服務。

17.現在很多電視作品真的是看起來觀眾都不相信。以前老師說,影視劇是要把假的說成真的,但現在我們看到太多劇,把真實的生活和歷史講成了假的。

18.所有的戲劇都是建立在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如果與事實不符,那麼寧肯不要。

19.中國電視劇發展多年,但要說以「真實」為標準,目前還不合格。編劇在寫戲時要嚴格按照事實去還原,原著本身對於尊重歷史事實已經做得很好,這部分我們就保留不改。對於原著沒有涉及的,我們會讓編劇去採訪,拿到真實的情況再寫戲,決不能憑空瞎編。

20.如果戲劇矛盾違背真實的時候,編劇就放棄不要編了;如果原著里有提到但不夠詳細,那就去找親歷者採訪。

21.很多劇僅僅是為了通過審查而轉向現實主義,並非真誠地創作。這種功利之心很容易就會被識別出來。

22.現實題材不能陷入經驗主義,創作者們應該不斷創新。

23.現實主義不單單是對現實的簡單呈現,更需要對現實困境給出一些解答。要朝著傳遞正能量的方向,思考除了講故事、講述人物,還能夠帶給大家什麼?

04

2016年,都市女性生活劇《歡樂頌》熱播後,侯鴻亮在多次採訪中,也屢次談到現實主義的創作問題。今年的《都挺好》,再次引起人們熱議,侯鴻亮對於現實主義的思考,依然沒有停止,如他所言「我們做現實主義,不是為了求生」。

24.現實主義題材能夠從文藝作品中找到對現實的思索和批判,如果能給大家帶來思索、產生共鳴,就很可貴。(《歡樂頌》)這個劇打動我的地方就是一句話:生活雖然荊棘滿地,但我們仍要一路高歌。(2016年4月,南方都市報)

25.我們沒有把《歡樂頌》定位成都市時尚女性題材,而是現實主義題材,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生活或者情感、工作的一些困難,但是你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困難,你不能喪失對生活的信心,這是這部戲最核心的東西。(2016年4月,廣州日報)

26.都市劇的問題是把很多現實包裹起來了。瑪麗蘇是一種包裹,避重就輕也是一種包裹,就沒有真正剖開了給大家看。

《歡樂頌》走現實主義的路徑,不僅反映現實也希望引發觀眾的思考。因此不管正面負面的聲音,都是這個戲的收穫所在。(2016年5月,人民網)

27.《歡樂頌》之後我們意識到,現實主義其實是應該堅持的創作手法。對於醫療劇的現狀,我既有不滿足,也有不滿意,所以最終決定要做這個劇(《外科風雲》)。

我覺得現實主義是中國影視必不可少的,也是我們需要堅持的一個類型。另外,從專業的角度來講,在和平年代只有醫療劇可以讓人的情感走到極致,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這也是這個題材為什麼在國外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作品。在中國也有很多好的東西,但是總覺得好像還不是很滿意。我們還是有很多不滿足的地方。(2017年4月,海峽都市報)

28.你說年輕人都喜歡看偶像劇嗎?不見得是。他們只是對看劇的要求比較高。作為當下收視主體的年輕觀眾不少是被美劇、英劇、韓劇等熏陶過來的。他們希望國內的影視製作水準相應提高,不管在哪個類型,他們覺得智商被尊重了,我相信他們會接受的。(2018年12月,重慶晨報)

29.(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難在哪?)我覺得是「度」的把握。現實主義題材,要反映現實,又要給出有益於社會的信息,而不是作為單純的宣洩。要揭露社會的陰暗面,但也要帶來思考,讓社會朝著更好的方向去前進。

我們希望通過《歡樂頌》,告訴大家:生活雖然一地雞毛,但是我們依然要一路高歌。每個人的生活里都有「難」,但不能因此而淪陷,而要積極向上,始終朝著更好的方向去生活。《都挺好》則希望,讓大家多考慮家庭關係,多和父輩交流,看到他們、理解他們,同時又不失掉自己的獨立性。(2019年3月,浙江新聞)

30.我們用現實主義的態度去創作,拿出真誠的態度去拍攝,觀眾都在看你是不是真誠的,你的作品能否溫暖人心,如果你拍的讓別人看完不舒服,那麼這部電視劇一定不是好的電視劇。(2019年6月,東方網)

31.我們做現實主義,不是為了求生,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做現實主義題材是為了求生,為了過審。但真誠的現實主義創作態度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現實主義精神。(2019月6月,澎湃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App 的精彩文章:

專訪《媽閣是座城》導演李少紅:梅曉鷗身上有每一個女人的影子

TAG:毒藥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