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江後浪推前浪,後夏更比前夏強

長江後浪推前浪,後夏更比前夏強

2019年的第一波高溫,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今年5月,我國多地就已在首波高溫秀場下積極進入2019年的夏天陣營,北京、山東、河南等多地都迎來2019年首波持續性高溫。

近年來,夏季「燒烤模式」頻頻亮相,其原因除了廣為人知的全球變暖,「絲綢之路遙相關」也作為氣象新秀逐漸進入氣象研究的視野。

所謂的「遙相關」,顧名思義,是指相距遙遠而又有相關的事物,在氣象上一般指空間距離很遠的兩個點上的氣象要素存在關聯。而「絲綢之路遙相關」,則是指夏季大氣對流層高層的一個大氣波列狀分布形態,這個遙相關型從歐洲-西亞地區沿中緯度一直向東綿延到東亞,具體表現為南風異常(相對於氣候態平均的差異)和北風異常的交錯分布。由於該遙相關型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所經的區域大體一致,因此往往被後來的研究者稱為「絲綢之路遙相關」。

如果我們通俗地看這個遙相關型,當歐洲-西亞地區出現一定的大氣環流異常或氣候異常,就會通過這個遙相關型在向東的中緯度其他地區也有對應的體現。例如,當歐洲-西亞地區出現高溫異常時,在絲綢之路遙相關的作用下,歐亞大陸中部地區較常年更容易表現出低溫異常,而東北亞地區則更容易出現高溫異常。

圖1 絲綢之路遙相關的水平分布。實(虛)線表示南(北)風異常,線的多少分別表示風場異常的強弱。陰影表示亞洲急流。

圖2 和絲綢之路遙相關有關的夏季溫度異常。紅(藍)色表示高(低)溫異常,豎線表示溫度異常顯著的區域,加粗的黑色實線表示地形高於2400米。

研究指出,在絲綢之路遙相關的影響下,歐洲-西亞和東北亞地區自1990s中期以來夏季增溫相比同緯度其他地區更加顯著,而且這種區域性增溫將可能持續未來的10—20年。絲綢之路遙相關對這種局地增溫的貢獻大約佔到增溫總趨勢的30%。

最近,新的研究結果表明,絲綢之路遙相關在前夏(主要是6月)和後夏(主要是7—8月)存在顯著差異,指出後夏的遙相關型更強。考慮到絲綢之路遙相關對歐亞大陸氣候的顯著影響,我們有理由預見:後夏的增溫可能比前夏來得更猛烈!(What?現在的烹炸燜曬還不夠?)

6月已經過完,我們就已經吃睡不香、備受「煎」熬,7月您準備好了嗎?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賽龍舟
激光雷達「銳眼」識霾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