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商投資法+負面清單,下半年開放政策將密集出台

外商投資法+負面清單,下半年開放政策將密集出台

雖然受到眾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在前五個月依然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兩張負面清單和外商投資鼓勵清單不久將落地;《外商投資法》也將於明年1月正式實施,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規章制度將會陸續出台。

此外,新設的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將揭牌,同時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

如何研判全球經貿摩擦對於未來經濟的影響?又如何看待在此背景下,未來政策彼此之間的互動及影響?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下半年將是我國繼續擴大改革開放政策密集出台的關鍵時期,也將是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啟動期,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全球最佳營商環境。也即:透明、公開、公平的法制市場經濟;一視同仁、平等相待的市場機制以及充滿活力、改革創新的市場體系。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了解到,司法部、商務部等部門正在召開各類研討會,六個自貿試驗區所在地(河北、廣西、雲南、江蘇、山東、黑龍江)和海南自貿港也在做配套研究工作,以期落實上述開放任務。此外眾多接近政策人士、專家及實務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伴隨負面清單落地,還需要注意隱性的壁壘,包括各種行業性的監管措施和審查規定。

中美經貿摩擦總體影響可控

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摩擦這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在7月2日的「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專題發布會上對在場記者表示,中美經貿摩擦給中國外貿外資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影響總體可控。總的來看,中國外貿外資具備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條件,也就是說過去穩、現在穩,接下來還會穩。

在儲士家看來,得出上述結論的主要理由包括:一是政策效應持續顯現,今年外貿企業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在增長,1~5月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33萬家,同比增長6.6%。二是市場多元化取得新進展,中國與232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今年以來中國在歐盟、日本、巴西、俄羅斯、南非等主要經濟體的市場份額均有所上升。三是企業的應對能力增強,去年摩擦初期,有一些企業還有一定程度的擔心和憂慮,經過一年多的積極應對,目前企業應對辦法更多、底氣更足,企業通過降低成本、增加研發、市場多元化等等多種方式積極應對,有信心把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他援引數據說,從一年多的實際運行情況看,2018年中國外貿頂住壓力,再創歷史新高,外資在國際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實現逆勢增長。今年以來,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外貿外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5月當月出口和外資增速比前4個月還在加快,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

此外,他說,產業鏈的遷入遷出都是市場經濟下的正常現象,有少數企業受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外遷,但規模不大。一方面,隨著我國的科技發展和擴大開放,既有像5G這樣的國內新產業鏈形成,也有像特斯拉這樣的帶動國外產業鏈融入。另一方面,企業也會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國際化經營。

珠海三友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肖友元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多年以來一直在推企業多元化出口,只是貿易摩擦加速了這一過程。短期內沒有影響,家電出口美國市場的旺季已過。

外貿司副司長朱詠在上述專題發布會上補充說,現在,已經有很多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和生產服務環節的新產業正在向我國轉移,包括航空維修、船舶維修、醫療器械維修,還包括風電維修,這有利於下一步我們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高度融合發展。她認為,不管外部環境怎麼變化,我們要更加堅定地做好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要堅持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動外貿供給側改革,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

如何打破隱性行業性監管措施

在兩張負面清單落地的過程中,有一個外商和行業人士較為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打破隱性行業性監管措施。

一位外資領域的資深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由於涉及新經濟較多,重點關注互聯網領域的行業變動。現在除了外資准入外,其實很多也有行業監管,互聯網行業裡面可能涉及工信部的監管,雖然一些領域已經被列入負面清單放開了,但是行業監管層面實際審批的時候可能還是有障礙,要麼就是可以過批的例子極少。

中國歐盟商會在給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評論也稱,負面清單是中國持續開放過程中一個受歡迎的舉措,給歐洲企業帶來新的機遇。但根據統計,15%的成員所遭遇的壁壘存在於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或是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但30%成員遭遇到的實際是間接壁壘,也即複雜的行政審批流程,以及獲得運營資質的困難。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崔凡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說,負面清單主要管股權和高管要求,理論上說,負面清單一旦公布,這部分內容就可以落實;隱性壁壘主要還得靠落實《外商投資法》的後續規章制度,以解決大門開了、小門沒開的問題,也就是行業許可或資質的問題。這兩個方面必須配合起來,《外商投資法》第九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適用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第三十條規定,外國投資者在依法需要取得許可的行業、領域進行投資的,應當依法辦理相關許可手續。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與內資一致的條件和程序,審核外國投資者的許可申請,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他補充說,要注意,在自貿區負面清單中還有括弧,內容是按照國際通行規則提出的「國民待遇例外」。

按照《外商投資法》規定,年底之前明確要出的幾個政策文件包括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信息報告制度等。

對未來工作,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對記者划出了重點。首先,現在正在全面清理負面清單以外的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嚴格落實「非禁即入」。其次,將按照《外商投資法》的規定,在前兩年外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審批改備案的基礎之上,建立信息報告制度,從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最後,推進《外商投資法》的配套法規和規章的制定。完善外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等各項制度,搭建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的高效平台。同時,全面清理現行有效的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廢止、修改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不銜接的規定,確保《外商投資法》明年1月1日能夠順利實施。他指出,現在正在不斷縮減外商投資企業的審批範圍,下放審批許可權。今年1~6月,全國經審批方式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只有30多家,佔比僅為0.16%。

專利法通過可期

知識產權是未來半年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的重點。

6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就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問題發表題為《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重要講話。他指出,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增強民事司法保護和刑事保護力度,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一位接近全國人大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接下來,將會對專利法進行修改,將經歷二讀、三讀,估計今年專利法能夠通過,另外也會有商業秘密的立法。

通過正常流程,今年6月左右,最新的《專利法修正草案》(下稱《草案》)將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正式落地。業內人士最為關心的加大對侵犯專利權的賠償力度,建立懲罰性賠償機制將有實質性的立法推進。

正如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王闖所說,知識產權賠償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往往涉及到非常複雜的技術事實、因果關係,而且侵權行為往往是非常隱蔽的,因此權利人要想證明其損失必須要舉證,而舉證通常非常難,這就是知識產權審判和其他審判的區別,專業性非常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擴大開放的同時,一些增強技術領域監管的措施也正在推進。今年年初發布的《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明確將《出口管制法》列入2019年立法計劃;5月31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具體措施將於近期公布。6月8日,國家發改委表示,根據國家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正牽頭組織研究建立國家技術安全管理清單制度,以更有效預防和化解國家安全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居家養老資本困局:九成老人在家養老,資本卻獨愛高端機構
雷神與聯合科技合併打造航天防務「巨無霸」,特朗普為何言擔心?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