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飛機尾跡增暖效應顯著

飛機尾跡增暖效應顯著

飛機留下的凝結尾跡只能持續幾個小時。但如今它們的分布是如此之廣,以至於其變暖效應超過了自萊特兄弟首次飛行以來,飛機釋放並在大氣中累積的所有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全球變暖。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大氣化學與物理學》雜誌。

更嚴重的是,德國大氣物理研究所的Ulrike Burkhardt和Lisa Bock發現,到2050年,這種非二氧化碳變暖效應將增加兩倍。

「很多人一直在談論停止增加航空交通量的必要性,但人們並沒有把這當回事。」Burkhardt說。

她認為,正在進行的討論幾乎完全集中在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上。「如果非二氧化碳的影響大於二氧化碳,這就是個問題。」

「非二氧化碳變暖是一個明明存在卻被人迴避的問題。」比利時交通與環境組織的Bill Hemmings說。

所有燃燒燃料的飛機都會留下廢氣和煙塵的痕迹。在高海拔地區,水蒸氣經常凝結在煙塵顆粒上,並凍結形成捲雲。後者根據溫度和濕度的不同,可持續幾秒鐘到幾小時。

雲既能起到降溫作用,也能起到增溫作用。它們將一些太陽光反射回太空,但也阻擋了地球表面輻射的一些熱量。平均而言,薄的自然捲雲和尾跡都有凈變暖效應。

Burkhardt和同事利用一種大氣計算機模型,估算了飛機尾跡在2006年引起多大程度的變暖以及到2050年可能引發的變暖程度。其中,2006年是可獲得詳細空中交通數據的最近一年,而到2050年,空中交通流量估計將比現在高4倍。

該團隊的結論是,到2050年,飛機尾跡的升溫效應將從2006年的每平方米50毫瓦上升到每平方米160毫瓦。

(來源:《大氣化學與物理學》 Ulrike Burkhard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迎來一位美籍副處長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