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教師和教學法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教師和教學法

教師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但在現實中,能擔此重任的教師卻不多。這與教師自身不具有批判性思維有關,但更多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意識相關。比如在語文學科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有的教師更重視「文采、氣勢和技法」,偏愛「審美趣味與藝術品位」,而忽視了說理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創造知識、合理思考等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練習。

現實中,不少人對批判性思維存在誤解或不了解。誤解多來自望文生義,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負面的批判。這樣的誤解導致一部分人拒絕批判性思維,另一部分人則以批判性思維的名義對不喜歡的東西肆意批判;另有一些人雖然知道關於批判性思維的各種專用詞語,但缺乏細緻、深入的了解。當我們觀察現實會發現,教師對批判性思維的誤解或不了解會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過程中產生不利影響。比如,教師知道理性、開放是批判性思維的特點,也知道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到底指什麼?很少有人能回答。

與此同時,教師對教學法的認知往往停留在淺層次。比如,不了解啟發式教學,不知道如何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習目標開展教學;不具備指導學生提出探究性問題、分析問題和進行論證的能力,等等。

所以,我們一再強調,每位教師都應該接受關於批判性思維技能和批判性思維教學法的系統培訓。在技能方面,有6項技能是教師應具備的:一是能指導學生提出和分析探究性問題;二是了解論證的主要構成和標準;三是能指導證據的收集,判斷證據的質量、相關和充足性;四是了解對問題的原因提出可檢驗的解釋性假說的原則;五是能辨別隱含前提和假設,了解構造反例和進行假想推理的技能;六是能指導分析性和「正-反-正」格式的研究性論文寫作。

所謂批判性思維教學法,指的是實現培養批判性思維人才的各種教學法。這是以問題導向為核心進行討論、項目研究、互助學習的教學方法。我們把這些統稱為問題導向的批判性思維教學法。簡單地說,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在課前構造引導性的問題(導讀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閱讀課文材料,然後在課上依據這些導讀問題,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如蘇格拉底反詰法、學生互教互學、小組討論、課堂測試和練習交替等),引導學生學習、討論、探究及課後學習,從而以問題為線索完成知識和思維的訓練。這種課堂教學的靈魂是問題引導和師生互動。

完成這種問題引導式教學,需要教師扮演好「蘇格拉底—教練—認知活動主持人」的三位一體角色。同時,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觀念,這一點更緊迫也更難,因為批判性思維是品德的塑造,需要教師言傳身教才能實現人的轉化。如果教師不能以身作則,如何讓學生覺得用自我批評來求進步是正常的事,如何養成傾聽他人意見的君子之風?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的行為,還包括教師課上、課下的言行舉止,包括教師在學生提問時的微笑,對學生不成熟意見的傾聽姿態,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的坦率承認,對學生的探究和不同答案的引導和認可……這樣的教師,才是具有批判性思維精神和能力的教師。

我們一方面強調教師的技能培訓是重中之重,沒有全面系統的培訓,教師不能實施問題導引的互動性教學。另一方面,培養自立自主、全面發展的人,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學習、謹慎思考、開放發展。這是教師自身的精神、品德、習慣、觀念和思維模式的轉變,更是文化和價值觀的轉變。如果教師自己完全是自我中心和功利的,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教師報》2019年07月03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運動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東南大學:普及人工智慧讓生活更加智慧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