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公開最難啃的科技硬骨頭,一旦成功可解決全人類能源危機

中國公開最難啃的科技硬骨頭,一旦成功可解決全人類能源危機

中國科學院聚集了中國的「智慧大腦」

7月1日,第21屆中國科協年會順利閉幕。在閉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周守為先生髮布了2019年20個最前沿的科學問題以及工程技術難題。主要包括暗物質是種能探測到的基本粒子嗎、對激光核聚變新途徑的探索、廢棄物資源生態安全利用技術集成、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綠色超聲速民機設計技術、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設計與評估技術等20個問題,都是未來中國要集中力量去攻關的重大科研項目。中國科學界即將迎來一場「頭腦風暴」,整體提升中國科技創新驅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這20項問題,是中國科學協會自2018年起面向中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徵集後篩選出來的。這項舉措是中國科學協會利用自身的組織性優勢,向世界科學技術的頂層發起衝擊,為中國未來的科學研究方向制定道路。

這些重大問題,和廣大民眾的生計和國家整體實力息息相關。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解決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終於讓中國科學技術走在了世界前沿,其中一些方面甚至領先世界。

「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

人類自從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就一直在尋找著可靠的清潔能源。核能很快進入了科學家們視野中,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人類開始使用核裂變為主要方式的核電站。但是核裂變主要使用核燃料,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事故讓人類開始尋找新的清潔能源。核聚變不需要核燃料進行反應,因此不存在核事故的風險,但是其反應需要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人類至今無法控制核聚變的整個過程。激光核聚變裝置,成為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環節。

激光因其含有巨大的能量已經被作為武器

激光核聚變裝置的原理是用一束高能激光轟擊氫靶丸,照射的瞬間可產生一億攝氏度的高溫,促收氫原子轉化為氦原子,完成恆星內部才會產生的核聚變,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我國早在1986年就開始了激光核聚變裝置的研究,研究水平與西方國家不相上下,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今年的1月8日,上海光機研究所的團隊研製的大尺寸高性能激光偏振薄膜元件及其製造工藝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標誌著我國在激光發射裝置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打破了西方封鎖。我國的激光核聚變裝置也迎來了突破,更加先進的激光發射器可以發射更高能的激光,使得核聚變反應變得相對容易。我國一旦在核聚變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便能解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能源問題,核聚變的原料在大海中即可提取,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中國智慧正在引領著人類的發展。

作者:Quak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解析 的精彩文章:

美國對伊咄咄逼人,最後時刻東方大國出手,北約呼籲保持克制
C929要成了,一次收到200架訂單,波音卻成最大贏家

TAG:軍情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