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的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氣質有些不一樣。在古代,藏傳佛教的氣質更容易被草原的游牧者所接受。但是,你知道它們之間為何會存在這種差異嗎?

這得從雪域高原的發展歷史說起。我們一起來看看。

雪域高原的地理特徵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在雪域高原地區,有一系列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它們都屬於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之列。高原的北部是昆崙山到祁連山脈一線,基本是青藏高原與西域的分界線,下面就是塔里木盆地;高原南邊則是喜馬拉雅山脈,大致就是青藏高原與印度平原的分界線。我們說,高原的大部分地區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只有在大山之間的河谷地區,海洋上的水汽能曲折的傳進來,。形成一些很分散的能夠維持人類生存的小區域。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資源極度匱乏。

所以翻開歷史會發現,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高原上都是以小部落為單位的統治方式,每個部落都由部落首領領導。到了公元600多年,唐太宗的時代,高原上的松贊干布建立起了統一的吐蕃帝國,才有了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的故事。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如果從地理位置的角度進行劃分,高原可以分為三個亞區域:

第一,東北方向的安多藏區,包括今天的青海、甘肅南部和四川西北;

第二,東南方向的康巴藏區,包括今天的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雲南北部(香格里拉就在雲南北部,屬於康巴藏區);

第三,衛藏地區(「衛」就是中心的意思),包括今天的西藏的大部分地區。

吐蕃帝國的貴族制度

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帝國,核心地區就在衛藏地區。吐蕃的最高統治者叫贊普。而在松贊干布之前,雪域高原的歷史都是處於傳說之中。所以,松贊干布就是第一個有明確年代記載的贊普了。但即使是傳說,我們也能明確的知道,在松贊干布之前,高原上有一種比較原始的宗教,叫苯教。苯教是一個多神教,有類似於薩滿教的特徵。在高原上最初的一個個小部落,多半兼有宗教的性質。松贊干布建立了吐蕃帝國之後,部落首領們就成了帝國的大貴族了。因此,苯教與貴族制度在吐蕃帝國內部形成了一種共生關係。而在帝國內部,贊普和貴族一定是共治的。因為贊普不可能通過非常複雜的官僚體系進行統治。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為什麼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沒有強大的稅收予以支撐,雪域高原上的交通非常不便,收稅的成本太高。

第二,沒有支撐官僚體系發展的文書系統。文書系統的前提是要有文字,而吐蕃到了松贊干布時期才引入文字。

再退一步說,即使有了文字,也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積累。比如中原,在商朝之後才出現文字,用了1000多年才在戰國後期建立了官僚系統。

松贊干布對貴族的控制

贊普與貴族是處於一種共治的狀態,很容易出現中原周朝「問鼎中原」的情形。如果不加以控制,貴族容易離心離德,想著獨立。這樣下去帝國就會解體。

那麼松贊干布是如何控制貴族的呢?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他主要從兩方面下手:

第一,精神層面:引入佛教與苯教對抗

第二,物質層面:到雪域高原之外獲取財富,

我們分別具體來看一下。

上文說過,貴族與苯教天然捆綁在一起,貴族就是藉助於苯教來凝聚本部落的。

因為各部落本來是分散的,本來就沒有精神上同一的認同感,而苯教是多神教,很符合貴族的需求。

而松贊干布凝聚整個吐蕃帝國,就需要一種普世主義的宗教,建立一種超越於小群體的大範圍的認同感,因而佛教就很適合松贊干布的口味。,贊普與貴族的對抗就表現為佛教與苯教的對抗了。那松贊干布又是如何去雪域外獲取財富的呢?我們知道,雪域高原的南邊是喜馬拉雅山,所以不可能去印度;西邊又是帕米爾高原,也不可能去中亞。但是在東北部、青海一代的安多藏區,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貿易通道,叫做青海通道,它可以直接通往河西走廊和西域。所以會發現歷史上從松贊干布開始,歷代贊普始終控制著安多藏區以收取這條重要商道的保護費。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啊,贊普就能更有效的壓制貴族,維持帝國的統一了。

安史之亂給吐蕃帶來的機遇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安多藏區是吐蕃和中原的過渡地帶,也是戰爭爭奪最激烈的地方了。在與大唐的戰爭中,西域沒錢的劣勢就凸顯出來。

大唐戰爭的後勁就遠超過吐蕃。所以唐玄宗的時候,吐蕃安多要保不住了。

但是,公元755年,大唐發生了安史之亂。

大唐把所有軍隊都調回去平定安祿山去了,吐蕃一下子抓住機會快速出兵,不光是控制了安多藏區,還攻佔了西域的大片領土。接下來就是吐蕃和草原霸主回鶻之間的西域爭奪了。不過對於吐蕃來說,回鶻比鼎盛時期的大唐還是好對付一些,吐蕃在西域的成果基本都保住了。由於西域的財富越來越多,贊普相對於貴族的優勢也就越來越大,開始籌劃著組建自己的人事班底以進一步壓制貴族。而僧人們很多是識字的。就這樣,贊普最初發展的人事班底中包含了佛教的一些重要人物。

所以贊普給佛教大量的扶持,也是他對抗貴族的一個表徵。

贊普需要養活的僧官越來越多,財政就越來越依賴於西域的財政,一旦西域出了問題,被贊普壓制的貴族會進行厲害的反彈。

回鶻人促進吐蕃滅亡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回鶻西遷的隊伍中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有兩支,其中一支到了中亞深刻改變了中亞的格局。

而另一支則西遷到了吐蕃,建立了一個附庸國,叫做甘州回鶻。

回鶻亡國了,吐蕃沒有意識到甘州回鶻對它的威脅。因為甘州回鶻地處從青海道進入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必經之路上。甘州在今天甘肅的張掖地區,來自西域的財富想要暈倒贊普所在的拉薩,必須要經過甘州回鶻的地盤。甘州回鶻就會不停的截流財富。公元840年回鶻亡國,而兩年之後吐蕃就亡國了。導火索是老贊普遇刺,而帝國財政又陷入危機,新的贊普沒有能力壓制貴族。強大的吐蕃因此而解體,佛教也因此受到重創。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吐蕃帝國解體後,高原上恢復了一系列宗教主導小部落、小共同體形態,這是因為在資源匱乏的高原,宗教的組織模式成本是最低的。

100多年以後,佛教又再次傳入雪域高原,但這次佛教因為沒有了贊普的後盾,就必須與苯教進行融合。否則無法被小共同體的貴族所接受。

所以藏傳佛教的氣質與漢傳佛教的氣質的不同是因為在雪域高原上佛教與苯教的融合。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三大佛教系統齊備的國家: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交相輝映。不過,南傳佛教只局限於雲南一地,影響力有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

一般的學界看法,佛教在印度本土不斷發展同時向四周傳播。當發展到中期大乘時期的時候,正好是大規模延絲綢之路向中原地區擴散,所以漢傳佛教比較接近印度佛教的中期面貌。藏傳佛教則是印度佛教發展到晚期,開始傳入吐蕃地區,所以藏傳佛教接近印度佛教晚期的面貌。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從教理上看,(密宗不談,只說顯教),藏傳佛教大多爭論中觀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漢傳佛教基本上是真空妙有的統一,大乘八宗基本上都是調和空有的觀點。

還有在藏傳佛教信眾中,密咒(又稱真言,如「嗡嘛呢唄咪吽」)是修習法門,相對而言,漢傳佛教中常見的念誦「南無阿彌陀佛」的凈土法門,在藏傳佛教中比較少見。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差異

但是無論是藏傳,還是漢傳,其終極目標是一樣的,那便是佛陀所教導的,達到覺悟解脫的境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健康食品-曲拉
為什麼人類全身不能毛茸茸?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