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學大師反對提倡佛教,為什麼又認為佛法在未來必將大興?

國學大師反對提倡佛教,為什麼又認為佛法在未來必將大興?

國學大師梁漱溟是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的儒家」之稱;同時,他早年學佛,一度還想出家為僧,晚年更明確宣稱自己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又被稱為「佛光燭照下的一代儒宗」。

他對佛家思想評價之高,甚至認為佛教是極高明而無可批評的。可是,面對舊中國亂象叢生、世風日下的社會現狀,一些人慾以佛教挽救世道人心,他又堅決反對,而且話說得非常重:「我敢告訴大家:使佛化大興,中國之亂無已。」

這些看似矛盾的觀點背後,其實有著一套圓融縝密的理論邏輯,這就是梁漱溟在其代表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提出的著名的人類文化發展「三路向」之說

梁氏認為,人類的生活大體包括三個方面,即:物質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由於各個民族注重的問題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據此,他將世界文化分成了三大類:

西方是意欲向前的文化,重點解決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差不多已經完成它的歷史使命。此為第一路向

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是意欲調和執中的文化,重點解決人與人的關係問題,曾早熟於古代中國,並將在不久的將來獲得重興。此為第二路向

以佛家為代表的印度是意欲向後的文化,重點解決人類自身的問題,曾早熟於古代印度,在更遠的將來亦將獲得重興,是人類文化的最終歸宿。此為第三路向

這三個路嚮應順次地走,不可跳躍。有點像我們常說的人類社會發展階段: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社會……

西方在第一路向上走,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物質財富、如科學等);而中國是在沒有走完第一路向的前提下,就過早地走上了第二路向。這就導致我們在與西方文化接觸後,必然會相形見絀,「只有節節失敗,忍辱茹痛,聽其蹴踏」。所以當務之急,中國是要補第一路向的課,也就是應當西方化,而絕不能去倡導佛化。

不過,梁漱溟也看到了西方文化正在走向沒落的趨向,以及西方道路帶給人類的災難和痛苦,因此他主張對第一路向要進行一定的修正,「如果不根本的把他含融到第二態度的人生裡面,將不能防止他的危險,將不能避免他的錯誤。」通過主張用第二路向來修正西方文化,梁漱溟為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復興,找到了出路。

而展望更遙遠的將來,梁漱溟認為,佛教必將大興,成為人類文化的最終歸宿。這是因為不管人類發展到什麼程度,「老、病、死」和「人生無常」的問題始終存在,並且會隨著物慾的極大滿足,而成為人類主要關心的問題。到那個時候,「人類聰明已造其極」,感受到的痛苦也至為深刻,想要在原有路徑上找到「救苦之方」,已無可能,只有依靠佛法,才能解決問題。

對以上樑漱溟先生在近百年前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說,你怎麼看?

/End.

(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

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

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豬八戒、哪吒都是印度人?別瞎扯了!
《西遊記》中如來說法,為什麼「抄襲」元始天尊的話?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