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網約代收垃圾風潮再起:丟一次3元包月三百,盈利無期難成風口

網約代收垃圾風潮再起:丟一次3元包月三百,盈利無期難成風口

文 | AI財經社 實習生 王賀龍

編 | 華記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7月1日正式實行。家住上海的劉易今每天都要接受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作為一個典型的「996」白領,小區規定垃圾投放時間讓他鬱悶不已,每天他不僅為錯過扔垃圾時間而難過,還要為扔錯垃圾交智商稅而懊悔。直到聽說有種app可以網約代收垃圾,他才感到如釋重負。

網約收垃圾跟訂外賣一樣方便

與網約車類似,所謂網約代收垃圾,就是客戶通過APP線上預約,回收垃圾的工作人員會定時、定點上門回收垃圾的應用軟體。比如在支付寶搜「易代扔」,用戶選擇好垃圾類別後上傳圖片,之後再填上地址、電話、上門時間、預估重量等信息之後,點擊提交訂單,就會有網約垃圾代收工上門將垃圾分類回收走。

對於無暇分類的白領們而言,這種操作跟叫車、訂外賣一樣方便。據新華社報道,隨著垃圾分類新規的落實,易代扔這類垃圾代收公司的訂單激增,一名足夠勤奮的垃圾回收員,月收入達到一萬元以上。

除了這類正式的網約工,還有散戶在小區樓下直接貼出代收垃圾小廣告,甚至還有人在淘寶的鹹魚網上掛起了招牌與價格表,直接化身成代收垃圾網約工。但這種渠道的安全性存疑,畢竟把家庭住址和電話直接給一個網友,很難讓人放心。

對於代收垃圾網約工這一職業的出現,有些人抱有疑慮:如果外賣員也加入了代收垃圾的隊伍,會不會出現左手提著外賣,右手提著垃圾的情況出現呢?

網約收垃圾早已有

互聯網 收垃圾的玩法其實很早就出現,比如小黃狗、再生活等等,但此前並未引起外界的關注。直到最近上海市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後,這類服務應用開始展現在聚光燈下。

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6月14日,小黃狗曾獲得10.5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在同年的10月27日,獲得了1.5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然而好景不長,2019年3月,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唐軍因其另一家公司團貸網非法集資被立案偵查,主動投案後公司資金被凍結,最終小黃狗出現停運危機。今年6月15日,小黃狗工作人員向AI財經社證實,小黃狗正在申請破產重整。

另一家代收公司再生活,也沒撐到垃圾回收行業的春天。自從2016年9月獲得來自博觀資本和呈瑞投資的A輪融資(具體金額不詳),長期難以盈利,公司於2017年倒閉。

根據住建部統計,2017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15億噸,2010-2017年的複合增長率為5%。東方證券認為,上海目前的垃圾分類模式,將孕育出75.56億元的市場規模。依住建部等部委要求: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底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019年起全面啟動,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由此看來,垃圾分類回收的市場潛力可期。

儘管「互聯網 垃圾回收」的賽道創業多以失敗告終,選手依然有增無減。五花八門的代收垃圾平台或軟體開始發力,試圖在該領域分得一杯羹。

「垃圾創業」能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事實上,就算加上互聯網概念,垃圾服務企業仍無改勞動密集型的本質,需要靠人力、運營取勝。同時這也是短期內難看到高利潤的行業,因此創業者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

今年32歲的程序員申志平瞄準了垃圾上門回收的商機,在6月底製作出了一個網約回收垃圾的APP,並上架試運行。但記者在體驗後發現,APP功能粗糙、bug不少,遠沒達到實際商用水平。例如用戶可隨意發起訂單或接單,由於無法對用戶身份信息進行驗證,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目前只能線下支付,無法線上支付等問題。

目前申志平的平台上每單收費從5元到11元不等,但費用會全部給網約工,平台只充當了一個中介的作用。

對此,申志平表示,目前軟體還處於試運行的階段,只有幾十位用戶,自己也是在逐漸摸索。目前的運營模式是以社區為中心,做社區內的上門回收垃圾工作。現在遇到的主要困難除了運營資金,就是用戶群的發掘以及與物業的溝通。

在以垃圾分類著名的日本,其再生資源產業從業人員在2010年就以達到1400萬,年產值約3500億美元。因此即便面對重重困難,申志平依然抱有信心。他相信隨著垃圾分類新規的向前推進,這個行業在我國也必定會展現出勃勃生機。

根據天眼查的資料顯示,過去一周(6月25日-7月2日),新成立的垃圾分類相關公司達到49家,競爭一片火熱。由於垃圾分類回收的入行門檻不高,因此預計市場上將湧現出更多的申志平。但激烈的競爭或許會讓新成立的公司難以站穩腳跟。

記者體驗了支付寶的易代扔,依託支付寶的用戶數據,易代扔在用戶註冊階段就能與支付寶的賬戶連接,獲取個人的相關信息。相比記者之前體驗的其他網約垃圾回收軟體來說,用戶體驗、安全性等優勢都十分明顯。在雄厚資金和先進技術的加持下,大公司的生存環境顯然比剛成立的小公司要好不少。

據央視網報道,以廢紙箱為例,一噸廢紙箱的市場價格在1000元左右,但光是回收和分揀的成本就已經超過了800元。若加上代收垃圾網約工的工資以及公司運營的資金,運維成本可想而知。

(文中劉易今、申志平均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教師舉報後被埋16年,全國毒操場已集體剷除,國標更新
晚報:iPhone12晶元性能超高通;華為向美企索賠十億美元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