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本書,一個人

一本書,一個人

一路走來,陪伴我的是飄著淡淡墨香的書籍。那些厚重的書籍讓我在迷惘的時候沉穩淡定,讓我在失敗的時候勇敢無畏,它們陪我走過成長的青澀和執著於夢想的寂寞。

曾經最愜意的閱讀時光,在大學。

總會在午休之時,踏著滿地的陽光,急切地奔向圖書館,那一排排圖書便是我青春歲月里最溫暖的陪伴。讀書的日子,時間好像失去了蹤影,而心靈卻延伸至無限廣闊的世界。雖身居斗室,卻能心游萬仞、思接千載,人生百態盡在目前。那些年,我閱讀路遙的《人生》,感受恣意張揚的生命力;我在《童年》阿廖沙的悲慘遭遇中默默掉淚,被蕭紅的《呼蘭河傳》深深打動;《簡愛》告訴我,在愛情面前不能失去尊嚴;《老人與海》告訴我,「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大學4年,我究竟閱讀了多少本書,已無法計算。只是偶爾翻開當時的筆記,熟悉的溫暖總會溢滿心頭。閱讀的過程就是慢慢改變的過程,我會在悲劇故事裡思考人性問題,在哲學著作中辨證地看待世界,在人物傳記里汲取人生智慧,在散文小品中細膩地品嘗生活的滋味……現在想來,我應該感謝那些單純閱讀的日子,讓我能更敏銳地通過生活表象去探尋生活的底色,讓我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對文本的理解多一些獨特和深意。

大學畢業後,我成為一名遊子,嘗盡了鄉愁的苦澀滋味。那些想家的日子裡,那些不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沉浸在閱讀中,才能暫時忘卻現實的不安與憂傷。工作的地方是一所郊區學校,校舍雖然破舊,但花草樹木生機勃勃。被遺忘在城市一隅的我,春日賞花、夏日聽雨、秋日拾葉、冬日踏雪,苦澀的生活中彷彿又有了別樣的滋味。

那時候,初為人師的我也會與孩子們一起讀散文。課間、中午、晚上,總會有學生在驀然頓悟中情不自禁地頷首、微笑、默嘆,以為妙絕。我們用筆將閱讀感受變成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在欣賞和品味中,高三的語文學習也彷彿多了一些浪漫和詩意的味道。時隔多年,也許那些孩子會忘了我,但我相信,他們不會忘記我們一起閱讀的時光,不會忘記高考那年他們在散文中獲得的一份從容和坦然。

5年之後,我的工作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熟悉的朋友變成了回憶,一切好像回到了原點。我開始思考自己的選擇,開始思考我正在進行的語文教育。

我開始閱讀語文教育著作。讀餘映潮,我知道了「板塊式」教學的思路;讀王君,我了解到「青春語文」的內涵;讀黃厚江,我懂得了「本色語文」的回歸。

原來,有那麼多優秀的語文老師,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們用執著和信念告訴我平凡的生命也有著高貴的靈魂。那麼我呢?我如何將語文的詩意、浪漫和課堂的高效巧妙融合?如何為學生營造積極陽光的課堂氛圍,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嚮往的殿堂?我開始反覆品讀每一篇文章,根據教學重點、難點、情感點和趣味點,精心設計課堂語文學習活動,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並獲得成功的體驗。漸漸地,在我的課堂上,學生的笑容愈發燦爛,表達愈發自信勇敢,他們會因為一個問題而爭辯,因為一個疑難而冥思苦想。我忘不了作文課上,孩子感動的淚珠如滿天星輝,照亮了我的教育夢想。

人生的困惑,一本書,一個人,豁然開朗。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鎮江市伯先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7月03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