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咸豐明知道慈禧有野心,為何不學漢武帝殺掉她

咸豐明知道慈禧有野心,為何不學漢武帝殺掉她

文:竹映月江(讀史專欄作者)

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病危。

自知不久於人世的咸豐緊急召見了重臣肅順,並且定了下大阿哥載淳即位,肅順等人輔佐的計劃。

然而,載淳的生母懿貴妃該如何安置,卻成為考驗咸豐的重大問題。關於這個問題,肅順曾建議咸豐效仿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往事,以免將來子少母壯於國不利。

肅順是咸豐信任的大臣,懿貴妃的政治手腕咸豐也都看在眼中,但咸豐最終還是沒有殺掉懿貴妃,這是為什麼呢?

01、自身經歷

咸豐沒有殺掉懿貴妃的第一個原因,是咸豐不願自己幼年失恃的悲劇在兒子身上重演。

咸豐的母親全皇后年僅33歲就去世了,當時咸豐剛剛十歲,放在今天還是個上小學的孩子。

幼年的咸豐在全皇后的靈堂上哭的死去活來,卻依然再也喚不醒深愛他的母后。

全皇后去世後,咸豐被送到靜貴妃處撫養。雖然這位養母也對咸豐照顧有加,但終歸比不上生母讓人心生親近。

這段悲慘的童年經歷成為咸豐一生的痛,即便他後來做了皇帝,富有四海,也無法彌補從小失去母親的遺憾。

因此,當肅順提議殺掉懿貴妃時,咸豐很自然的想起了自己兒時的這段經歷。

在咸豐看來,他的兒子載淳才6歲,如果殺掉載淳的生母懿貴妃,那麼載淳無異另一個童年版的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父母對孩子的愛無私而廣博。咸豐並非漢武帝那樣的一代雄主,自然不忍心讓兒子經歷自己曾經的苦難。

02、防範權臣

除了感情上的因素,咸豐不殺懿貴妃的第二個原因,是為了防範權臣架空載淳。

肅順建議咸豐殺懿貴妃,提出的理由是懿貴妃的政治手段太厲害,可能會重演漢代的呂后之禍。

那麼,是否殺掉了強勢的后妃,就能防止皇權旁落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漢代的漢武帝就曾想通過殺掉鉤弋夫人保護兒子,可惜鉤弋夫人雖死,卻出現了霍光這樣的權臣架空天子。

對於咸豐來說,若是兒子的皇權旁落,那麼不管是後宮專權,還是權臣挾天子而令天下,都是同樣的糟糕結局。

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載淳註定要做一個傀儡,一個掌權的親生母親和一個如同鰲拜一般的顧命大臣相比,顯然還是讓載淳被控制在親生母親手中更好。

因而,肅順勸說咸豐殺懿貴妃的理由在咸豐看來是不成立的。既然殺掉懿貴妃並不能保證兒子的未來得以改善,那咸豐又有什麼理由除掉自己的枕邊人呢。

03、兩宮制衡

作為一代帝王,咸豐在政治上絕非泛泛之輩,這也註定了咸豐的每一個決策都致力於維護兒子的皇權,而這也是咸豐不殺懿貴妃的第三個理由,因為咸豐想留著懿貴妃來制衡群臣。

咸豐臨終前,做了一番精密的人事安排。他首先讓肅順等八大臣作為託孤重臣輔佐載淳,然後又讓兩宮太后各持一枚他的印章,日常的公文處理由八大臣商議後提交兩宮太后蓋章,方才生效。

咸豐認為,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之後可以相互制衡,這樣內外的勢力就平衡了。而兩宮太后各持一印,彼此也勢力均衡。同時八位大臣有滿有漢,他們互相間也可平衡各方勢力。

如此重重製衡之下,任何一方都無法輕易撼動皇權。如此一來,載淳無疑是這場人事安排中最大的受益者。

由此看來,懿貴妃不但不是載淳的威脅,反而是幫助載淳制衡朝臣的武器。如果咸豐殺掉懿貴妃,那麼僅憑慈安太后一人,根本無法對付外臣的龐大勢力。

正因如此,咸豐才非得保下懿貴妃不可。其實說到底,咸豐保護的不是懿貴妃,而是自己家族千秋萬載的江山。

咸豐死後,懿貴妃果然憑藉她高超的政治手段,帶著大清走過一段風雨飄搖的歲月,讓大清的皇位,始終牢牢的掌握在愛新覺羅家族手中。

想來,殺掉懿貴妃的結局,未必會比這樣更好吧。

.End.

好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這首古風神曲,太好聽了!
被黛玉稱為「母蝗蟲」的劉姥姥,其實是個社交高手,生活智者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