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前灸最適合冬病夏治的六種病症
傳統中醫,傳承中醫!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我中心隆重推出:名師授課+北京三甲醫院實習實戰班。
在這一階段,可以大量進行艾灸,把握時機,與三伏天連接起來做,更好的「冬病夏治」,達到去除陳年疾病、治未病的功效。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
伏前(解毒):7月2日-7月11日
初伏(驅寒):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清養):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化瘀):8月11日-8月20日
伏後(固本):8月21日-8月30日
三伏天艾灸的好處
溫腎壯陽、元氣充足
驅寒除濕、溫通經絡
扶陽補正、回陽救逆
三伏天艾灸效果最好的病證
1空調病
炎炎夏季,很多人會選擇躲在冷氣充足的室內,然而走到室外時又瞬間感受強烈的熱流,冷熱交替,溫差極大,很容易引發感冒及周身酸痛,這種情況以肩頸部最常見。因為頸後部屬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太陽經主「一身之表」,寒邪入體太陽最先受之。而督脈則主「一身之陽」。
取穴:大椎穴,作用:溫陽散寒。
2咳嗽
對於慢性咳喘患者來說,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膩,或滑膩苔,或伴有打噴嚏、流清鼻涕,遇冷則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做艾灸來進行治療。不少患者因在此時治療而獲得明顯效果,甚至痊癒。
取穴:肺俞穴,作用:溫肺止咳,化痰平喘。
3暑濕症
中醫所說的暑濕證,一般不會出現高熱,僅有低熱,常伴有頭痛、身體酸懶、倦怠乏力等癥狀,出汗而熱不退,口乾卻不想喝水,有些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取穴:足三里、陰陵泉、中脘、神闕,作用:溫中散寒,健脾利濕,止嘔止痛。
4皮膚病
夏季濕氣重,是微生物等活動頻繁的季節,細菌、真菌、蚊蟲、蟎蟲活動能力增加,故皮膚病成為高發疾病。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作用:疏風止癢,溫陽利濕。
5慢性腹瀉
夏季腹瀉的病因多為貪涼太過或飲食不潔,導致寒濕或濕熱內生,從而誘發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發生。
取穴:足三里、天樞、神闕、中脘,作用:溫補脾腎,散寒止瀉。
6宮寒
女性每到經期就怕涼、痛經,總感覺小腹涼涼的,或者宮寒不孕,伴有性慾冷淡、月經後錯、稀發,經量少,經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陽氣旺盛時趕緊艾灸,溫一下自己的陽氣吧。
取穴:關元、腎俞、三陰交、血海,溫補神陽,溫宮散寒。
「三伏灸」的好處
「三伏灸」補充的是人體元陽之氣,借天之陽而補人體之陽,艾灸效果幾乎等同吃千年人蔘!
1、解暑,祛濕,祛寒,降火。艾灸後,人在炎熱的環境里是不悶熱,不煩躁的。
2、無論天氣多麼炎熱,身心卻是舒暢無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氣陽氣,夏不怕熱,冬不怕冷,精力旺盛。人們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3、三伏天艾灸祛病癒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時機。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雙重陽氣作用於人體病灶,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
4、延年益壽。《扁鵲心書》說:「撫陽保命延壽之法,艾灼第一。」講的便是艾灸的延壽攻效。
5、修心養性的收效時機。三伏天艾灸,天時的陽氣與艾灸的純陽之氣進入人體,風寒濕暑燥火等邪氣被天地之雙重陽氣趕出體外,身體得以輕鬆,心胸逐漸開闊,病痛逐漸解除,智慧越來越多。所以,「三伏灸」既能祛病、又能強健身心,真正意義的修心養性。
世針針灸交流中心
國家機構 可靠放心 辦學一流 久負盛名
全國實用針灸全科班
線上線下學習,系統,全面,實用
全國中醫針灸臨床實習班
北京三甲醫院實習,針灸科主任專題講座,晚上歸納總結交流
全國中醫針灸名家臨床經驗傳承班
名家授課,學術傳承,名家思想
暑期開課,名額有限,預報從速!
專業技能提升,請私信:學習中醫
微信聯繫:18618281678(微信同號)


※「走近中醫」十二經絡穴位即景詩
※針灸美容:針灸能解決4個皮膚問題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