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亞馬遜Amazon選品背後的邏輯(續)

亞馬遜Amazon選品背後的邏輯(續)

亞馬遜Amazon選品背後的邏輯(續)

之前我們談到了選品背後的邏輯--《亞馬遜選品背後的邏輯-產品篇》:產品的生命周期、季節性及購買頻次。現在,我們來談談選品的顯性要素,如價格、評論數、市場競爭度等。

產品價格談到價格,一般賣家會想到兩點:

1、價格和利潤的關係 雖然產品的利潤由價格決定,但高利潤的產品,往往很快就會有大量賣家湧入,陷入價格戰,如果產品沒有競爭優勢(無差別產品),那麼只能靠價格的差異化來影響用戶購買決策,這就是價格戰。任何產品,進入成熟期,毛利率一定會趨於市場平均值,除非有很高的進入壁壘。

2、價格對供應鏈的影響 對於小賣家,或是想進入某新品類的賣家,在試銷階段,如果產品價格高,意味著生產成本很高,如果滯銷,則積壓成本也較高。

但價格對選品的影響,背後有更深的邏輯。

首先,價格區間決定了用戶是衝動消費還是理性消費,比如30美金以下的產品,衝動購買因素要高很多。是否衝動購買決定了銷售機會的大小,如果不是衝動購買,用戶可能會瀏覽5-10頁,並且對比產品的功能要素及評論,以及參考google上的各種測評、資訊。

這意味著銷售機會(類目導航+搜索結果頁的坑位)比衝動購買大1-3倍,並且其它說服策略(軟文、品牌營銷)可以對用戶施加影響。一個實際的例子,就是iphone 7 case,這類產品基本上頭部產品(搜索或類目導航)Top 50(少數幾個賣家)就佔去了銷量的70%以上,如果要進入這個市場,100萬人民幣的推廣費用基本上沒有可能佔據一席之地。亞馬遜流量非常集中,不像各地手機市場,比如賽格廣場,流量基本上是均衡分布在各櫃檯,任何一個小角落都有銷售機會。

另外,同一類目的產品,價格區間決定了目標用戶層級,而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價格會影響用戶購買決策。同樣是iphone 7 case,9-20美金的用戶群和40-80美金的用戶群是不同的,後者是品質追求者,這一部分用戶基數自然要小很多。

所以,基於價格選品時,我們不是計算商品平均價格,而是把該類產品的價格以不同區間來劃分,然後看各區間的商品數量(競爭度)。如果我們希望打造爆款或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那麼一定是定位於普通人群,這也意味著一定是平民價。一個日常例子是,普及度很高的國際連鎖店,一定不是國外高端品牌,比如肯德基和星巴克。

產品定價應該基於消費者預期,一般來說,信息不對稱產品的定價較高,比如掃地機器人剛出來時候,大家不知道它的製造成本;還有,炫耀型消費也主要基於消費者,而不是基於成本和競爭定價,比如袖扣和腰帶;禮品類也是。

產品評論研究產品評論,一般賣家會關注這些方面:

1、評論的集中度 如果評論主要集中於前3頁(搜索或類目導航),意味著該產品競爭度很大;

2、好評 從好評中可以發現該產品的使用場景及亮點;

3、差評 從差評中可以發現該產品的改進空間,也意味著市場機會,對新品開發很有幫助;但如果該類產品普遍評分不高,就要當心了,可能解決該類問題的成本和風險極高。

評論數可以間接反映該產品的銷量,亞馬遜市場留評率一般在1%左右。拿到一個產品所有評論,可以得到這些競爭情報:

1、產品上架時間 因為某些產品不顯示上架時間,所以需要我們去推測,一般在首次留評前0-2個月;

2、產品季節性 分析每月新增評論數柱狀圖,比如每年6-8月的評論增長數較突出;

3、產品生命周期 如果產品已經上架了幾年,但月度評論增長曲線都比較平緩,說明產品生命周期較長;如果月度增長數據逐步萎縮,可能意味著該產品進入衰退期,或者缺乏競爭力。

4、如果我們去長期監控一個產品的評論數變化,還可以推測出該產品的推廣策略,比如評論數經常劇烈波動,這可能意味著賣家在操縱評論(亞馬遜刪除了部分評論)。

產品關聯性產品的關聯性,本質上是基於消費者使用場景的關聯性,比如泳衣和潛水眼鏡,燒烤架和燒烤墊。在選品時,一定要提前規劃好其關聯性產品。

再次強調,產品的關聯性是基於消費者使用場景,而不是基於產品功能補充。像數據線2米、0.3米使用場景完全不同,前者在室內使用,如手機和電視連接,後者在便攜場景如移動電源給手機充電。所以賣移動電源時搭配這個短線銷售可能效果不錯。關聯銷售的本質,是在不增加營銷費用下提升商品銷售額,亞馬遜有26%左右銷售額是走關聯推薦的。

市場競爭市場競爭分析,最核心是研究頭部產品(核心關鍵詞前3頁和類目導航頁前3頁)的銷量集中度。因為網路銷售一般都是以列表形式呈現的,用戶的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頭部,後面劇烈衰減。

亞馬遜的千人千面,雖然可以部分解決流量的分配不均,但實際上很難執行,特別是用戶冷啟動。在任何一個在線零售市場,都是呈現金字塔結構,那10%的商家壟斷了80%以上銷量,因為只有這樣系統才能穩定:對優質商家的激勵。

研究市場競爭,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研究商品評論數,特別是商品評論的分布圖,因為評論數是銷量的反映。一般來說,評論主要集中在頭部前3頁的市場,市場競爭非常大。手機殼就是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而女裝市場就不是這樣:並沒有呈現很明顯的流量金字塔結構。

另外,還可以參考銷量數據,也就是排名下的銷量趨勢,一般和評論數呈現的規律類似。可以參考JungleScout等銷量預估工具,也可以參考像賣家精靈的真實銷量排行榜(各類目Top 5萬左右)。

研究市場競爭,除了考慮銷量的集中度,一定還要考慮關鍵詞的集中度,如果一個品類前3關鍵詞佔據了80%左右搜索流量,這樣的市場競爭會異常慘烈,iphone 7 case就是,但iphone 7 wallet case就是一個細分市場。

但千萬不要忽視品牌競爭,對於品牌集中度很高的類目,謹慎進入,如化妝品、母嬰市場中某些小品類。亞馬遜最近一年,才開始重視品牌推廣,不像京東和天貓那樣,有各種品牌活動推廣以及品牌旗艦店。亞馬遜有25%左右的流量是來自於搜索引擎,有21%流量來自於第三方網站引薦,有5%流量來自於社交網路(similarweb數據),這總共50%以上站外流量,其中有一部分是品牌推廣流量。

在亞馬遜,anker的品牌搜索量遠遠大於LG、samsung等品牌,建議大家把自己經營品類的品牌詞都比較一下(推薦賣家精靈的關鍵詞揭秘工具),看是否有集中度。

市場容量及趨勢判斷亞馬遜市場容量,一般是基於搜索量和銷量。亞馬遜市場整體轉化率是6%左右(搜索購買率是3%左右,其它是關聯推薦、類目導航等入口),也就是100次Listing頁面曝光會銷售6件商品。搜索量是曝光量指標,亞馬遜站內關鍵詞搜索人次/搜索人數=3.0,也就是說,一個用戶一般會翻3頁,也就是查看50個左右商品標題(以1頁16個自然坑位計算),這是首次曝光,第二次曝光就看點擊率了。做市場容量判斷,離不開數據工具了。

目前市面上有兩類數據,一類是預估數據,比如搜索量預估工具merchantwords,定性了解市場容量很有幫助,但它沒有流量入口分配數據,比如All Departments的流量佔比(一般占該關鍵詞65%左右);JungleScout對銷量預估算是比較專業的了,但只適合選品初級階段,對於做營銷推廣計劃、競爭對手研究就愛莫能助了,它只是用定量數據做定性分析,日銷量300它可能預估成3000;對於中小類目和Top1000後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太大參考價值。

另外一類是真實數據,如賣家精靈,裡面的關鍵詞揭秘,BSR熱銷榜(子類目)數據,基本沒有誤差,還有市面上那種ARA數據報告,都是比較靠譜的。

市場趨勢,比較直觀的參考數據,就是亞馬遜的New Releases和飆升榜。賣家精靈內置銷量飆升榜真實銷量,比亞馬遜官網更進一步。

如果具體到一個小品類,如香薰機,就看該類目若干熱銷產品的歷史評論增長率(不是總評論數),評論增長率處於上升期,說明商品也處於上升期。監控評論增長趨勢,可以參考賣家精靈的評論監控功能。

還可以結合商品的價格走勢,如果一年左右價格都沒有太大波動,說明是長銷品,如果價格逐步下滑,說明是一個周期性產品。價格走勢,推薦keepa。另外,別忘了關鍵詞工具google trend,判斷市場容量和趨勢應該算最地道的工具了。

很多時候,雖然大家都看到了機會,但這是別人的機會,就像共享單車,很多人看到了機會,但它的進入壁壘是以億計。

究竟如何選品?網上很多選品文章,一般是針對貿易型小賣家的,比如價格在10-50美金,評論數在100-300之間,blablabla。如果您的對手是小賣家,那麼市場永遠是紅海。但一般套路都是:1、研究市場容量和趨勢2、研究市場競爭3、鎖定一個小品類,研究競爭對手4、研究品類特徵 如產品的生命周期、季節性和購買頻次、關聯性商品5、研究供應鏈特徵 如產品特性、重量和尺寸、價格。

在調研過程中,必須結合一些選品工具,讓選品真正落地。這裡推薦嘗試下賣家精靈,把選品量化,試著去制定一些量化指標,比如月度推廣預算、銷量預測,這會推動您深度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果網 的精彩文章:

?一帶一路新形勢下中國機械製造業出海企業如何垂直化掌控海外客服與售後
雨果網與韓國企業Space Time Optima Limited達成全球戰略合作

TAG:雨果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