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吃水不忘打井人,史上第一口井,誰打的?

吃水不忘打井人,史上第一口井,誰打的?

吃水不忘打井人,史上第一口井,誰打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鑿井,即在地下挖掘岩石、沙土,以木石搭建井壁形成井筒,便於人們從地下取水飲用。

《呂氏春秋》記載:「伯益作井。」

舜帝在位時期,有個叫伯益的大臣,他最早發明了鑿井術。

伯益是秦國君主的祖先,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善於利用保護火種,被舜帝任命為火正,負責掌管火種。

伯益還善於訓練鳥獸,並把這門絕技傳授給後代。

吃水不忘打井人,史上第一口井,誰打的?

大禹治水時期,伯益奉命輔佐大禹。

由於常年奔波在水土之間,伯益發現了地下水源,經過反覆試驗,終於找到了鑿井的方法,挖掘出史上第一口水井。

吃水不忘打井人,史上第一口井,誰打的?

當代考古發現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山東濟南的城子崖,發掘出多口古井,其年代和堯舜統治時期相差不遠,可見古籍的記載並非空穴來風。

在沒有出現人工鑿井時期,古人依水而居,便於取水引用。

但是洪水泛濫的時候,人類就會飽受水災之苦。

吃水不忘打井人,史上第一口井,誰打的?

鑿井技術的出現,使古人的居住地有了更多的選擇。

《孟子》記載:「掘井九朝而不及泉。」

「朝」是長度單位,八尺為一朝,按照一丈為三米計算,「九朝」是七十二尺,相當於七丈多,換算成現代的長度單位,約為二十多米。

沒有現代挖掘機械的先秦時期,古人能挖掘如此深的水井,相當不容易了。

吃水不忘打井人,史上第一口井,誰打的?

先民鑿井使用什麼工具呢?

《天工開物》一書曾繪有鑿井的工具,有釺、錐、銼等金屬工具,還有木鐵結構的專用機械。

漢朝時期,鑿井技術有了飛速的發展,鑿井的深度達到了上百米。

「岸善崩, 乃鑿井, 深者四十餘丈, 往往為井, 井下相通行水。」

漢朝的一丈比秦朝短一些,但四十餘丈也遠遠超過了一百米。

吃水不忘打井人,史上第一口井,誰打的?

宋朝時期,鑿井機械更加複雜,技術大大進步,可以通過鋼鐵鑽頭鑿岩石,以竹製的汲筒取出碎石的方法,鑿出口徑很小的水井,當時稱作「竹井」。

西漢初年,鑿井技術經由西域,傳入到西亞、歐洲。

《觀堂集林》記載:「宛城中無井, 汲城外流水……宛城新得秦人,知穿井。」

西域大宛國沒有水井,來自中原的工匠就教大宛人鑿挖水井。

北宋時期,竹井鑿井技術也逐步傳到了歐洲。

吃水不忘打井人,史上第一口井,誰打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