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就業結構改善和規模擴大為全面步入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就業結構改善和規模擴大為全面步入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靳丹妮):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逐步改善。2018年末,中國就業人員增加到7.7億,佔總人口數一半以上;其中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比分別接近三成和五成,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得以大幅提高。專家認為,就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彰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就業結構優化和規模擴大為中國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之初也就是1949年底,中國城鎮失業率高達23.6%;2018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就業結構和就業規模的改善為居民收入實際增長、為消費水平不斷升級提高,為全社會從溫飽到全面小康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我們知道,70年前我們的人口不足五億,現在是接近14億。總量上增長了三倍,這麼大一個盤子,我們還能穩定保持就業規模不斷擴大,這顯然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快速。十幾億人口的就業不僅對中國的經濟繁榮,對於全球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貢獻。從結構上來講,隨著經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進行,就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和改善。大量的農村數以億計的富餘勞動力在不斷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轉移。中國已經初步完成了工業化進程,現在朝著第三產業、服務業化堅定地邁進。」

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各類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興起,不僅為經濟發展培育了新動能,也為穩就業提供了堅實支撐。新興就業崗位不斷湧現,第三產業、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就業形勢穩中向好。2013—2018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6年每年超過1300萬人。2018年,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91億個,佔全年總就業人數的四分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關係研究所所長常凱認為:「電商,網商,快遞小哥……都是過去沒有的新的職業。這種就業方式的變化,跟經濟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直接相關。而且這方面的就業人員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數量也是最突出的。新的就業方式對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起到積極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國力與日俱增。按不變價計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175倍,年均增長8.1%。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經濟學家王軍認為,經濟增長、經濟規模的擴大必然會帶來就業機會的增加,這完全是成正比的:「過去我們可能有一些經驗,比如說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可能會帶來800萬或者900萬的就業,隨著這兩年我們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經濟結構優化,我們已經可以用較低的經濟增速帶來同樣的就業規模,就業還基本保持穩定。這實際上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中國一方面經濟總量在增長,另一方面經濟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一架美製「全球鷹」無人機被擊落 伊朗表示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是堅定的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