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選入語文課本的《河中石獸》不可信

選入語文課本的《河中石獸》不可信

問:紀曉嵐的《河中石獸》,可不可信?

《河中石獸》是一篇影響了許多代國人的經典課文,長期收錄於語文教科書之中。

現行統編本《語文》七年級下冊,仍收錄有這篇課文(如下圖)。

故事的大意是:滄州某寺廟的兩隻石獸掉進了河裡,十餘年後,僧人重修廟宇,想把石獸從河裡撈上來,於是沿河一路向下尋找了十多里,卻沒能找到。一位住在寺里的教書先生認為,石頭不是木片,不會被洪水帶往下游,只會深深地埋進沙子里。眾人覺得有理,一位老河兵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掉進河裡的石頭,必須去上游尋找,理由是「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最後,眾人果然在「數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獸。

這則故事出自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所謂「姑妄聽之」,意即故事本身並無確鑿的依據。

就筆者有限所見,至晚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即不斷有人質疑這個故事的科學性。

比如,有人認為:

「石獸掉在河中沙層上,流水為石獸所阻,『其反激之力』,的確會把石下迎水處」水處『嚙沙為坎穴』。漸嚙漸深,坎穴至於石獸底部之半。石獸也的確會向坎穴『倒擲』的。這樣每『倒擲』一次。石獸自然會向上流位移一小段。但是,問題在於,石獸能否如老河兵所設想,『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竟至『溯流而上』數里之多?事實上,這是絕無可能的。因為石獸每一次『倒擲』所得『溯流逆上』的位移,是以陷入河底沙中的下沉位移為代價的。而向下位移(下陷)的空間又是十分有限的。石獸幾度『倒擲』之後,勢必深陷於沙中,不再能『反激』水流,不再能『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石獸也就不再能『倒擲』,不再能『轉轉』,哪裡還能溯流逆上於『數里』之遙?連數丈都絕無可能啊!因為它付不出那麼多相應的下沉代價啊!」

還有人畫了「石獸運行示意圖」(見下圖),來補充說明石獸絕無可能向河流的上游逆行「數里」之遠——「如果像故事中所說的那樣,石獸逆行到『數里外』,那麼它就必須下沉到河底的『數里』深了」。

經過長期的質疑,現行語文教科書對《河中石獸》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也已悄然改變了看法。

人教社2013年第2版《語文》七年級上冊中,課文後的「研討與練習」,要求學生回答:「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麼錯誤?為什麼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的辦法?

顯然,當時的教科書,認定老河兵的說法是科學的(見下圖)。

在最新的統編本語文教材中,課後的思考題,換成了「對於課文,我們如果用現代科學知識來看,也會產生疑問」,還舉了黃河鐵牛由原址挖出的真實事例。(見下圖)。

與之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也寫道:

「實際上,關於本篇故事的科學性,一直存在爭論。教學中不必糾結於這一點,而應重在引導學生把握『不可據理臆斷』這一寓意。此外,課前預習第一條已特意說明……即讓學生明白不必把這則故事當作真實的事件來看。

如此,算是為「河中石獸」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給出了一個較為明確的結論。

其實,與其在教學中告誡學生「不必把這則故事當作真實的事件來看」,不如將這篇缺乏科學依據的文章,直接撤出語文教科書。

(完)

注釋

劉金,《石獸「溯流逆上」質疑》,《書城》1997年第2期。

梁良良,《我思故我狂》,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第242頁。

《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第140頁。

《語文》七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第150頁。

李明哲、苗琳,《語文,也應該教真的東西》,《語文教學通訊.初中》2018年第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這張讓1.36億人心碎的照片,是怎麼來的?
真實的包拯,有著圓滑與嚴酷的另一面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