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女子圖鑑:穿衣敢「露」,妝容講究,生活精緻……宋代女子的生活是怎樣的?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在很多人眼中,宋朝女人的生活狀態是個謎。
有人認為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她們活得很拘謹;
有人認為宋朝既有敢愛敢恨的李清照,還有威武霸氣的「河東吼」,她們應該活得很自我。
那麼,宋朝女性的生活狀態究竟是怎樣的?她們的社會地位如何?又有什麼樣的精神追求?走近今天的宋朝女子圖鑑,相信你會找到答案。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宋朝女人可不會壓抑這股天性。
據同時代的男性描述,「見婦女裝束,數歲即一變」。可見宋朝女性對時尚已經有了一定追求。儘管「主打款」每過幾年都會變,但對於宋朝女性來說,最經典的裝束還是「抹胸+背子」。
背子是宋代最時興的上衣款式,直領對襟,兩掖開衩,下長過膝,類似於今天的風衣。觀察宋畫可發現,宋朝女性經常是上身穿一件抹胸,外面再搭一件背子,而且不系扣不系帶,這在今天看來,也是頗為性感前衛的裝束。
《歌樂圖卷》(局部)
此外,裙子的款式也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有羅裙、百褶裙、旋裙、趕上裙。
「羅裙」最大的特點是輕薄透氣,適合夏季穿著;「百褶裙」顧名思義,即褶皺多、裙擺大;「旋裙」和「趕上裙」有異曲同工之妙——專為運動設計。「旋裙」是在裙擺前後各開一衩, 「趕上裙」則是前後各一片,兩片前後相掩,其共同點便是活動幅度較大,適合騎馬等戶外運動。
在髮型上,宋朝流行梳「高髻」,即把頭髮高盤頭頂。有條件的女性還會在頭上佩戴各種華麗髮飾,比如用金銀珠翠製成的「簪釵」,用漆紗珠玉等製成的「冠梳」等。
《摹盧媚娘像》(局部)
妝容上,宋朝女人更是講究。一套完整的妝容,至少包括塗面、抹粉、畫眉、塗脂、妝靨、斜紅、額黃、花鈿、點唇等步驟。而且跟現在的「剁手黨」一樣,宋朝女人也追求名牌,相互之間也會「種草」。就拿美白遮瑕的「鉛粉」來說,當時最受宋朝女人歡迎的便是「桂州鉛粉」。
生活需要儀式感
宋朝女人的精緻,不只體現在外表,還隱藏在生活細節之中。
比如,她們喜歡插花。
在宋朝之前,插花主要流行於宮廷與貴族家庭。到了宋朝,才逐漸深入尋常百姓之家。而且市面上已經有了插花教程,《牡丹榮辱志》中便詳細介紹了插牡丹花的技巧。還將配材分為主花、配花,按照一定的原則相搭配,可以組合成各種風格的插花作品。
南宋·李嵩 《籃花圖》
據說一到春天,汴京「萬花爛漫,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儘管愛花不分男女老少,但女性還是鮮花市場的主力軍。《夷堅志》中講過一名愛花女子:
臨安豐樂橋側,開機坊周五家,有女頗美姿容,嘗聞市外賣花聲,出戶視之,花鮮妍艷麗,非常時所見者比,乃多與,直悉買之,遍插於房櫳間,往來諦玩,目不暫釋。
《盥手觀花圖》
再比如,宋朝女人還愛「香」。
伴隨著海外貿易的興盛,進口香葯大量供應,焚香逐漸成為宋朝的風尚。
宋朝女性熱衷購買香葯。在女子閨房中,香爐幾乎是必備用品。李清照的幾首小詞都提到過焚香,比如:"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這裡的「瑞腦」即為香料;「金獸」則為香爐。
宋朝女人不僅愛焚香,還喜歡佩戴香囊,就連乘坐的車上也要置放香球。陸遊記載過這樣一個細節:
京師承平時,宗室戚里,歲時入禁中。婦女上犢車,皆用二小鬟持香球在旁,而袖中又自持兩小香球。車馳過,香煙如雲,數里不絕,塵土皆香。
透過這些雅趣,我們能感受到宋朝女性活得有多精緻!
女人的詩和遠方
在宋朝,旅遊不只是男人的特權,女人也有出遊的風尚。據周密的《武林舊事·西湖游幸》記載:
都城自過收燈,貴游巨室,皆爭先出郊,謂之『探春』……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於無置足地。
從這段描述可以看出,西湖春遊大軍中,不乏女性身影。
而且跟今天一樣,宋朝女人出遊也喜歡邊玩邊吃邊買:
春時悉以所有書畫、 玩器、冠花、器弄之物,羅列滿前,戲效關撲。有珠翠冠,僅大如錢者;鬧竿花籃之類,悉皆鏤絲金玉為之,極其精妙。且立標射垛,及鞦韆、梭門、鬥雞、蹴鞠諸戲事,以娛遊客。衣冠士女,至者招邀杯酒。往往過禁煙乃已。蓋效禁苑具體而微者也。
一些前衛大膽的女性還會夜遊:
又投東則舊曹門街,北山子茶坊,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彼。
囿於時代背景,宋朝女性很少有自由旅行的機會。但在今天就不一樣了,女性早已撐起了旅遊市場的半邊天,「獨行俠女」也成了旅途當中的一道靚麗風景。據國內旅遊平台發布的消費報告,去年我國男性遊客和女性遊客的出遊人次佔比分別為42%、58%;女性遊客人均旅遊花費比男性遊客高出7個百分比。與此同時,女性往往是家庭出遊決策的主導者。她們對於交通住宿的舒適度、行程規劃的合理度等也更為看重。但是如果一定要給女性遊客總結幾個共同點,那一定是:愛買、愛美、愛吃、愛拍。
從古至今,時代在變,社會在變,不變的是女人心中那份對於自由美好的嚮往。
兜里有錢是底氣
精緻和優雅的背後,一定是有財力作支撐的。宋朝女人之所以活得這麼有底氣,也是因為兜里有錢。在宋朝,女性不但擁有一定的財產繼承權,而且還擁有了很多自主就業的機會。
如果體格強壯,可以參加農業生產,所謂「大婦腰鐮出,小婦具匡羅」。在某些地區,婦女在農業生產方面的貢獻甚至會勝過男子。據宋代范致明《岳陽風土記》中記載:「江西婦人,皆習男事,採薪負重,往往力勝男子……」
如果心靈手巧,可以專註手工業。在宋朝,手工業地位十分重要。精通紡織和刺繡的女工大有前途。比如,一位踏青的郡王,偶然看見一女子腰間掛了一條手綉腰帶,大為欣賞,派人一打聽,原是臨安橋下「璩家裝裱古今書畫」店家18歲的女兒璩秀秀。秀秀也憑著刺繡的手藝被郡王賞識,進入了王府。
《蠶織圖卷》(局部)
如果做飯好吃,可以當個專業廚師。汴京有個「宋五嫂」,擅長做鮮魚羹,後來南下,在杭州西湖邊以賣魚羹為生。宋高宗趙構微服私訪時來此品嘗,大為讚歎,當即賞她10枚金錢、100枚銀錢、10匹錦絹。
如果有一定積蓄,可以盤個店鋪。宋朝商品經濟繁榮,京城的茶肆、藥店、餐館等,很多都是女性經營的。如《夢梁錄》的王媽在瓦中開了家「窟鬼茶坊」,頗受士大夫歡迎。如果沒錢盤店,也可以擺攤賣些小物件,《清明上河圖》中就有不少這樣的攤販。
正因為女性也可以憑本事吃飯,在南宋的江浙一帶甚至一度出現重女輕男的現象。廖瑩中《江行雜錄》記道:
中都中下之戶,不重生男,每生女則愛護如捧璧擎珠,甫長成,則隨其姿質教以藝業,用備士大夫採拾娛侍,名目不一,有所謂身邊人、本事人、供過人、針線人、堂前人、雜劇人、拆洗人、琴童、棋童、廚娘,等級截平不紊,就中廚娘最為下色,終非極富貴之家必不可用。
做女人難,做精緻的女人更難。因為「精緻」是需要靠時間、精力、財力以及閱歷打磨的。所以,每一個精緻的女子都值得敬佩!
在女性地位越來越高的今天,希望更多女性能夠活出自我,在紛繁複雜的世道中,優雅地摸爬滾打,自信地享受生活。


※?《清明上河圖》:看懂這幅畫,不亞於看了半部《宋史》
※三次蒙冤入獄,處處不受待見,這個苦命狀元到底作了啥孽?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