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一品大官,被俘到印度,當猴子供人觀賞,是什麼情況

清朝一品大官,被俘到印度,當猴子供人觀賞,是什麼情況

在清朝的時候發生了這麼一件事,這件事情的主角是一位清王朝的一品大員,時任當時兩廣總督的葉名琛;就葉名琛這個人,歷史上評論的褒貶各不相同,有人說他是心狠手辣的儈子手,也有人說其的氣節叫人佩服,但總的來說,大家在評價葉名琛的時候不能通過一點去評價,而是應該多點和多面的進行分析。

就葉名琛的被俘,也是有一則這樣的趣聞;話說在1856年的時候,「亞羅號事件」的發生,使得這位身為封疆大吏職位的總督舉棋不定,他擔心的不僅僅是廣州的失守,還有自己在將來被清廷罪責的壓力,甚至有對自己一家老小的擔心。因為清朝的官員們在經歷了鴉片戰爭後,對於西方列強的惶恐有所改善,所以他們通過這些列強的一舉一動中了解到了端詳,而這種端詳使得清廷在對付西方列強時採取了一種敷衍、搪塞的態度,而這個端詳便是「西方人無入主中原之打算,所想之事僅為開海通商。」

正因如此,不僅是清廷的中央,一些守海邊的封疆大吏們也看通了這些,在聽到英法聯軍攻打廣州的時候,心裡所想的並不是這場仗該怎麼打,而是只能想到這場仗應該怎麼將自自己的責任減少到最小,從而達到自保。

要知道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事件,雖然使得中華大地上的廣大兒女們為之一振,但後來因為其得罪了西方的列強(阻斷了他們的經濟),導致了其下場的悲涼和悲哀。所以在後來有關處理外事(對西方列強的事情)時,都害怕因為自己反抗的太過猛烈,被這些藍眼睛,金頭髮的人記住,害怕自己在後來被其借著朝廷來秋後算賬。所以,在後來1857年英法聯軍攻打廣州的時候,葉名琛所想的不是什麼反抗,而是不作戰守準備,其能所想到擺脫罪責的唯一方式,便是每天在自己的家中,在辦公用的房間內對著其所為的「神靈」進行祈禱,期望其能夠為自己提供幫助。

就擬向思維去細細考慮葉名琛這種「搞笑」的行為,你就會發現,其實他的做法,也是某種形式上的逃脫責任,就像一些大臣在犯了一些事情的時候,其一個勁的將自己的罪行往貪污腐敗上靠,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貪污腐敗頂多是流放充軍,可「結黨營私」卻可能會被殺頭。

無獨有偶,葉名琛的思維便是這樣,他寧願想要自己因「拜神」而出醜(更何況在封建社會中,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況)也不願意在清國戰敗的時候被西方列強清算。

「不戰、不守、不和、不死、不降、不走」看似很是矛盾,但在那個時代來說確實是一種別樣的自保思維。畢竟以當時清朝的實力來說是很難和英法抗衡的,如果其誓死抵抗了,後來還是會被英法列強像林則徐那樣被清算,倒不如讓自己成個笑話,不僅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家庭。

「圓滑」的葉名琛沒有想到自己被英國人俘虜到了印度,可在其到了印度後,英國人並沒有對其進行一些尊嚴上的侮辱,所以就標題所說的把其關在籠子中,當成猴子觀賞是一種錯誤的謠言。因為英國人是比較會做生意的,他們想利用這個兩廣總督和清廷進行談判,所以總的來說,英國人在對待這位戰俘時態度還算是尊敬。但是,在葉名琛的隨從從中國帶來的飲食儲備吃完之後,葉名琛悲從中來最後絕食而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規定存在於哪些朝代?真相是怎樣?
他大字不識一個,卻成曠世神醫,柯林頓稱他「東方蛇仙」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