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蘇聯解體後,15個解體的國家體制也都相應地進行了改革。特別是蘇聯時期的一些組織結構及名稱消失了。比如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改為「俄羅斯杜馬」。俄羅斯杜馬是沙皇時期的咨議機會,在沙皇時期斷斷續續續實行過。1993年,俄羅斯獨立兩年後,重新把蘇維埃改為「杜馬」,實際上「杜馬」就是議會。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但與俄羅斯同根同源的烏克蘭,該國的議會為什麼叫「拉達」?而且「拉達」一詞一直以來讓世界各國感覺到陌生和奇怪,在我國媒體資料中,稱烏克蘭議會為「拉達」時間也不 長。

由來已久

其實關於烏克蘭議會「拉達」的叫法由來已久,從1937年到1991年烏克蘭還是蘇聯加盟國時,烏克蘭的全稱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而「人民代表蘇維埃」實際就是「拉達」的意思,只是烏克蘭語與俄語叫法不同,其實就是指的俄語「蘇維埃」。兩者之所以是一回事,主要是一個是俄語音譯為「蘇維埃」,烏克蘭語為「拉達」。在蘇聯時期,俄語作為蘇聯通用的官方語言,烏克蘭不會計較這種叫法。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據資料記載,「拉達」是烏克蘭國內哥薩克族部落首領一年一度召開的集會名稱。這樣的部族首領的集會,在集會上主要討論研究烏克蘭各部族的事務,也就相當於現在的議會的工作。因此「拉達」含義與俄羅斯議會「杜馬」一樣都是很早一個稱呼,只是不同時期,賦予的含義不同。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不過「拉達」生命力要比「杜馬」長多了。俄羅斯「杜馬」的稱呼在1906年和1907年沙皇國曾有兩屆國家杜馬,名義上是議會,但其權力不大。十月革命後,蘇聯建立了「議行合一」的蘇維埃制度,「杜馬」的稱謂消失。而反觀烏克蘭「拉達」的叫法將近延續了82年之久。

由此可見「拉達」與「杜馬」雖然都是指的議會,但兩者有許多不同之處。即使在蘇聯時期,烏克蘭的「人民代表蘇維埃」也用烏克蘭語稱「拉達」。但蘇聯推行的是俄語,因此烏克蘭語的叫法就很少用。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拉達設立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最高拉達宣布烏克蘭從蘇聯正式獨立。1996年6月2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又通過了《烏克蘭憲法》。由此確立烏克蘭最高拉達共設450個議席,每屆任期5年。拉達採用混合選舉制,225個席位由得票率超過5%進入議會的政黨按得票比例分配,另外225席在全國225個選區產生。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由於受烏克蘭東部局勢動蕩,以及烏克蘭族和俄羅斯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烏克蘭最高拉達的議席其中有27個選區根本無法通過選舉選出議席。所以烏克蘭另外225個議員席位,只能產生198位議員。現在烏克蘭的新議會實有423位議員。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烏克蘭的體制經常改動,烏克蘭近期選舉前,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為了保住自己聯盟在議會大黨的位置,他通過修改憲法,規定烏克蘭總統選舉前6個月不得解散「拉達」。從目前看,烏克蘭選舉出的新總統澤林斯基有權解散烏克蘭最高拉達,但他不能強行解散,他要通過與拉達的議長和各黨派協商,否則澤林斯基解散烏克蘭最高拉達很難。但如果澤林斯基不解散拉達,就會造成像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那樣被拉達架空的局面。顯然這不是澤林斯基所願意看到的局面。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從烏克蘭的獨立歷史來看,拉達設立的時間也是烏克蘭獨立之後的事。

何時才叫?

對於烏克蘭議會叫做「拉達」,在我國民眾來說,感覺是一個新的叫法。其實的確是一個新叫法,2008年開始,烏克蘭才正式稱烏克蘭議會為「拉達」,之所以這麼叫,是應烏克蘭政府要求,也是有別於俄羅斯「杜馬」,和去除蘇聯痕迹的舉措。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在烏克蘭語中「會議」是「Рада」,音譯過來就是「拉達」譯音。但用俄語來說就是「Совет」,翻譯過來就是「蘇維埃」,因此,就如前文所說的「拉達」與「蘇維埃」實際是同一個意思,只是俄語與烏克蘭語音譯不同而已。

2008年9月之前,我國對烏克蘭議會依舊稱「烏克蘭最高蘇維埃」,那時這種叫法還有一種蘇聯的「味道」。但2008年9月4日起,烏克蘭官方人士向我國建議將「烏克蘭議會」翻譯為「烏克蘭最高拉達」,因此,在後來資料中,我們會發現烏克蘭議會就統一被稱為「烏克蘭最高拉達」。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烏克蘭之所以注重這種音譯,還是烏克蘭不斷去除「俄羅斯化」、「蘇聯化」的具體措施,尋求真正意義上獨立。烏克蘭獨立後,一直大力推廣烏克蘭語,但現在烏克蘭境內說俄語太多,就連新任總統澤林斯基從學的就是俄語。在烏克蘭最高拉達會議上,還曾上演過說俄語的議員與說烏克蘭語議員大打出手的場面。由此看來,烏克蘭建議世界各國用烏克蘭語音譯「拉達」之舉也就不難理解了。

10年前,烏克蘭建議中國對其國內機構改稱呼,為何烏克蘭這樣做?

烏克蘭無論怎樣「去俄化」,但與俄羅斯人歷史淵源是撇不開的。不得不佩服蘇聯當時對各盟共和國治理,既有區別,但其俄化的確取得成功。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追根溯源,蘇聯大學哲學課本3次變化,為何成為蘇聯解體源頭?
蘇聯情結濃厚國家,為何最後實行總統制?3因素制約,普京很欣賞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