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題款的沿革

題款的沿革

文/徐邦達

繪畫從漢代以來,彩繪壁畫和漆器畫中已見有題名題贊,但都無作者名款,因此也不知道書與畫是否為一人所作。現在見到的晉顧愷之《女史箴圖》雖有名款,但此「顧愷之畫」四字與箴文的筆法有異,疑為後加;此畫是否晉跡,亦可研究。唐代繪畫上有作者名款的,只在傳為梁令瓚所作的《五星二十八宿圖》半卷上見到。五代的作品,沒有見過有款的。南唐趙干《江行初雪圖》卷首一行圖名、名款,原來定為趙干款書,啟功先生以為系南唐後主李煜「金錯刀書」標題,其書體確和唐韓幹《照夜白圖》上的標籤—有花押(《照》圖真偽尚待考),傳為李氏書的基本上一樣(是否為摹寫,亦待考),其說似可信。而黃筌《珍禽圖》款記,墨色浮垢,則是後加,不能以之為例。

題款的沿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蒙《惠麓小隱圖》

兩宋繪畫寫有簡單款記的,有崔白、郭熙、李公麟、趙令穰、梁師閔、趙佶、李唐、劉松年、馬遠、馬麟、夏珪等人大都只寫姓名、歲月等不多幾個字(有的供奉畫師則加上「臣」字);有的加上圖名,而且大都小字寫在邊角上或者樹榦、山石上等隱晦的地方(趙佶花押例外),如崔白《雙喜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等,都是如此。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蕭照《山腰樓觀圖》有小款「蕭照」二字卻貼近中部山岩下靠邊空白處,那真是特例。在少數的宋畫上,亦有題款在上方空處,如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卷、又南宋李迪《鷹窺雉圖》軸等,亦較少見。以長行大篇詩文題在卷後或軸上的,最早僅見有南宋米友仁、揚無咎、陳容、鄭思肖、龔開和金王庭筠等幾個人。

元代士大夫畫家特多,從錢選到趙孟頫、黃公望、吳鎮、王蒙、倪瓚等人,往往詩文、書、畫三者結合一起,從此其風大盛。其部位,卷子大都寫在末後余紙,只有少數例外—如王蒙《惠麓小隱圖》;也有在本幅上另寫一行圖名,一行年月日名款的,如趙孟頫《重江疊嶂圖》等。至於不善詩文書法的畫師則仍舊只寫名款,但在軸上的部位也有移到上方空處的,如顏輝等人就是如此。

明代,大部分還同於元代習尚。晚明至清初以來,漸多將畫卷上的題字移到畫幅中上面空地,不再書在後面了。明代冊子有的本幅上僅寫名款或鈐印記,或竟不著一字;或在對頁上另作書題,最後另加題跋一、二頁,其例甚多。清中期以來,漸漸多在本幅上每頁題字,而對題和總跋一概少見了。

從數量來比,宋代是無款多於有款,簡單小款多於長題;元代正好相反。但明代中期以前,也還有極少數不落款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