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淺析線性馬達

淺析線性馬達

作者 | Dezision(酷安)

第一次在酷安寫這種偏技術型的文章,既緊張又激動,不敢說是科普,只能說寫一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也是看了很多大佬的介紹和評測,才從感興趣到有所了解,歡迎酷友補充,評論,素質討論。

先簡單說下為啥偏愛於手機振動這塊,已致成為現在重要的購機因素,大一時用的魅族 pro6,有好幾次手機放在口袋裡振動毫無感覺錯過了電話,後來發現室友用的 iPhone6 振動非常舒服,當時就很納悶為啥蘋果的振動做的這麼優秀 廢話不多說(雖然說了不少)。

振動馬達簡單來說分為幾類。

第一類:ERM(通常叫做轉子馬達)

淺析線性馬達

柱狀ERM

這種振動馬達又分為兩類,柱狀的和幣狀的,原理就不過多介紹了,柱狀簡單來說就像小時候玩的四驅車上的發動機帶動半月型偏心錘轉動,產生離心力來產生振動,幣狀形狀很像 Z 軸線性馬達,因此會被搞混,只要記住 ERM 由於是幣狀,所以很薄。

淺析線性馬達

Z軸LRA(左)和幣狀ERM(右)

第二類就是 LRA (線性馬達) 了,原理簡單來說是通過質量塊在某一個方向的移動來振動的,方向決定了線性馬達的分類,一類就是 X 軸方向,橫向線性馬達,而另一類是 Z 軸,縱向線性馬達。

淺析線性馬達

X軸橫向線性馬達

淺析線性馬達

s8和一加五為Z軸線性馬達

簡單介紹完振動器的分類,接下來聊聊體驗。

既然馬達也分,各種尺寸,各種形狀,各種體積,所以說體驗也就參差不齊,拿轉子馬達先說吧,這種算是比較早的,現在手機上基本趨於淘汰,尤其是柱狀的,這種振感就像以前功能機那種,振動起來鬆散,拖沓,悄悄告訴你 vivo X20 用的是柱狀 ERM。

再來看看線性馬達。目前安卓機絕大多數用的都是線性馬達,但注意,不是說用了線性馬達,體驗一定就好,大多數國產廠商用的都是 Z 軸線性馬達,這種馬達成本要比轉子馬達高一些,相應的振感也要好不少,如果加上優秀的演算法調教,在使用上,某些反饋接近橫向線性馬達,Z 軸線性馬達做的比較好的,三星,國內有鎚子等,如果沒有優秀的演算法做支撐,Z 軸線性馬達和橫向線性馬達還有很大差距。

安卓陣營早年其實也有做 X 軸線性馬達的,如 ZUK edge、米 6 和小米 note2,那為啥同樣是 X 軸線性馬達,體驗卻差別很大呢,不說的話,都不知道是 X 軸的。那是因為線性馬達的振感是直接和體積相關的,這也就不難理解 iPhone 的 taptic engine 尺寸為啥那麼大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啥用橫向線性馬達的越來越多,因為 Z 軸縱向原因,而手機是要越做越薄的。

淺析線性馬達

米6等X軸和iPhone taptic engine

後來用橫向線性馬達的廠商的也不在少數,如索尼 XZ2,HTC LG 等機型,但由於體積等限制加上沒有優秀演算法調教和適配,並沒有帶來很好的反饋效應。近兩年全面屏的爆發,國內廠商魅族引以為傲的 mback 交互可能會隨著 home 按鍵的消失而消失,好在魅族並沒有遷就,在魅族 15 上引入了和蘋果同個供應商的橫向線性馬達,魅族稱之為 M engine,讓 mback 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國產廠商開始跟進橫向線性馬達了,這點魅族做的確實不錯,手動點贊!

淺析線性馬達

iPhone 上最早從 6 開始使用 X 軸橫向線性馬達,並不是從 6s 開始,6s 為了配合 3D touch 功能,在體積上進一步增大,並冠上了 taptic engine 稱號。

淺析線性馬達

iPhone6 X軸線性馬達

淺析線性馬達

6s taptic engine

6s 以後的機型,大家都知道體積更是大的變態,但是振感確實也更細膩,並且軟體層面也適配了更多的振動效果,比如模擬 home 鍵下壓,輸入法打字振動,鎖屏界面重按打開手電筒,下拉狀態欄,X 系列手勢多任務振動等等。這裡還要特別說明下,6s 以及 6s plus,為啥好多振動反饋都沒有,輸入法都沒有打字振動,照理說 6s 振動模塊已經非常大了,振動效果也絲毫不遜色,這是因為從 iPhone7 開始 taptic engine 加入了霍爾感測器和驅動 IC,可以更精確的動態控制輸入到馬達的電壓,而這是 6s 上沒有的,所以很多振動反饋 6s 沒有也不難理解。(因為自己也是 6S 用戶,所以找了兩個適配了 6s 打字振動的輸入法,我用的是叫 Typany 的,有 6s 的可以去試試,至於另一個因為是繁體字輸入法就不推薦了)

淺析線性馬達

Plus版本尺寸更大

淺析線性馬達

apple watch 振動馬達(集成揚聲器)

尾巴

為什麼蘋果那麼早就開始用橫向線性馬達?而且體積一再的變大,甚至不惜擠占電池的空間,個人覺得一開始使用 X 軸線性馬達確實是因為能帶來更出色的振感,但從 mac 筆記本的觸摸板使用振動模擬按壓和 iPhone X 上的振動馬達體積依然不減,甚至在 apple watch 都放下了幾乎佔據手錶體積二分之一的 taptic engine 來看,蘋果是在布局一個除視覺聽覺以外的第三種 —— 觸覺交互方式,在我看來這才是碩大 taptic engine 背後真正的意義。誠如魅族 15 宣傳文案所說,當手機物理按鍵一一去除,如何提升我們操作手機時的反饋體驗?答案毫無疑問是振動反饋。

刷微博經常刷到振動馬達相關的內容,評論區大致有這樣問題,「手機從買來就關了振動的舉手」,「從來不開振動因為感覺很費電」。對於第一種首先我想說用柱狀 ERM 的手機還真不如關了,其次振動真的不僅僅是來電或者消息提醒,在 X 軸馬達硬體跟上,廠商演算法跟進,軟體開發者的適配,振動之於手機,意義會更多。而對於第二種,我...

從國內遊戲廠商開始宣傳 3D 4D 振感的操作來看 (雖然黑鯊 2 用的還是 Z 軸線性馬達,但演算法不錯,實際振動反饋也不錯) 從 OPPO Reno 高配版也用上了橫向線性馬達來看,從爆料一加 7 也加入了 X 軸線性馬達來看,2019 年開始,國產旗艦標配橫向線性馬達成為可能。

碼字真的有點累,文中有些圖片來自 B 站:勝利文縐縐 的視頻,其他的來自網路。也因為看了大佬的視頻,讓我對振動馬達有了全新的認識,如果你耐著性子看到了這裡,強烈推薦去 B 站看看大佬做的視頻,有關振動器拆解,還有各種振動馬達反饋音效對比,非常全面。

  • 文章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酷安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