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1歲多還不會說話,6歲才開始學英語,錯過孩子的成長敏感期怎麼辦

1歲多還不會說話,6歲才開始學英語,錯過孩子的成長敏感期怎麼辦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1歲多還不會說話,6歲才開始學英語,錯過孩子的成長敏感期怎麼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敏感期的確很重要,但錯過也不用焦慮,不用慌張。

最近,被斯蒂芬·卡馬拉塔博士的「直覺養育」理念深深吸引,細緻閱讀了他的書,深刻自省。

其實,教養和管理有一點是相似,兩者都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基礎的科學部分,我們可以通過看書、上課、請教別人等等方式獲得育兒知識,但更高階的藝術部分,最終還得靠作為父母的我們自己,尤其我們的直覺,敏銳掌握自家孩子的需求和特點,給予他最適合的教養方式。

所以,我們要學習育兒理論,但不必為任何有悖理論的做法或結果而焦慮。


1掌握敏感期,確實更能了解孩子

有位媽媽留言說,孩子1歲多了,還不會說話,是不是智力有問題?是不是因為哪裡照顧的不好?

也有媽媽問,孩子6歲才開始學習英語會不會太遲了?帶口音怎麼辦?

......

我明白大家的擔心,也知道大家擔心的根源往往來自這個詞——敏感期(關鍵期)

敏感期是指,在特定的時間窗口期內,兒童會有一種特殊的感知力,這種感知力會促使他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特別敏感,對有關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

敏感期(關鍵期)的發現本身非常有價值和意義,它會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認知他們成長的自然規律,進而能夠在合適的時期給予他們最合適的教養。

1歲多還不會說話,6歲才開始學英語,錯過孩子的成長敏感期怎麼辦

1歲的孩子開始進入語言敏感期,他們對不同語言之間語音差異最為敏感,而之後敏感度會急劇下降。知道了,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孩子從小學習外語比較容易且不會帶口音。

2歲的孩子,吃餅乾只能吃完整的,缺一點都不行;爬樓梯必須走在爸媽的前面,不然就跳腳;家裡門鈴響了,必須是他去開門,不然客人一定要出去重新按門鈴,他再去開......

不知道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怎麼這麼任性?!知道了就會恍然大悟,原來他正處於秩序敏感期,這是他成長過程中的自然表現。

所以,以蒙台梭利女士為代表的教育學家都在強調抓住兒童成長敏感期的重要性

2012年,《自然》雜誌有篇文章也這樣寫道:語言習得只是整個「敏感」或者說「關鍵」時期的諸多過程之一,在此期間,負責那一過程的神經迴路可能被經驗雕琢,被極大地改變…… 關鍵期內,在辨識看起來與他們自己差不多的面部特徵方面,以及識別口語和確定物體的空間位置方面,兒童進步很快。但是在幾個月或者幾年之內,每一扇機會的窗口都會關閉,那時再學習新東西,不是說不可能,但起碼很困難。(摘自《直覺養育》)

可是,萬一錯過了怎麼辦?

說實話,抓住敏感期固然好,可以事半功倍;但是錯過了,真的不用焦慮、更不必自責。不信看看茱莉婭的故事。


2

錯過敏感期,也不用焦慮

斯蒂芬·卡馬拉塔 (Stephen Camarata)博士在《直覺養育》書里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朱莉婭小小年紀就遭遇了人生悲劇。

她出生在美國聖路易斯市一個中等富裕家庭,可是才2歲媽媽就過世了。爸爸一蹶不振,無心工作,把她和姐姐送到了亞 利桑那州的一戶收養家庭 。一年後,父親再婚,並把家搬到亞利桑那州,姐妹倆才得以回家生活。但是一家人仍然居無定所,結果小朱莉婭沒有上過一天幼兒園。

5歲那年,全家終於在聖迭戈住了下來,她才得以上學。之後,她漸漸趕上了其他同學,可在9歲那年,她又得了猩紅熱,只好休學一整年。

人生的艱難起點意味著她的大腦發育錯過了許多「關鍵期」,看來小朱莉婭註定一輩子學業不佳……

但事實上並沒有。 儘管學業起點非常艱難,朱莉婭?魯賓遜(Julia Robinson,1919—1985年)後來卻成為美國數學學會(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首位女性主席,併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首位女性數學家。

她是怎麼做到的?因病休學1年後,她跟隨一位私人老師學習,取得了優異的學業成績,數學和科學方面尤其出色。

她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美國對5到8年級學生的數學要求。進入聖迭戈的公立學校後,她是唯一一個選修數學和物理的女生,並以傑出成績獲得博士倫榮譽科學獎( Bausch & Lomb Honorary Science Award)。朱莉婭先去了聖迭戈州立大學,然後轉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強化數學訓練。

1948 年,她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學位,開始了輝煌的數學家事業,並於1976 年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

1歲多還不會說話,6歲才開始學英語,錯過孩子的成長敏感期怎麼辦

舉朱莉婭?魯賓遜博士的例子,其實想告訴大家,孩子的大腦發育並不是一個有嚴格時序性的線性過程,其實存在一個非常寬泛、可塑的發展期。

就像朱莉婭?魯賓遜博士,她在小時候因為失去母親、被寄養、生病等等原因錯過了一個個成長敏感期,但用對方法,加上後天的努力,依然充分激發了她的潛力。

所以,培養孩子並沒有精確的時刻表或準確的線路圖,沒有必要在一系列窗口期很短的「關鍵期」巨細無遺地掌控孩子的學習;更不用為錯過某一個敏感期而焦慮,自責難過。

3說話晚,英語學的晚怎麼辦?

回過頭來,再來看看說話晚、英語學習比較晚的問題。

卡馬拉塔博士是位知名語遲專家,幾十年專註兒童語言障礙相關問題的研究。

他在長期研究和診療過程中發現,孩子在9個月還是18個月開始說話,完全不代表他在幼兒園或在未來生活中的聰明程度。只要孩子在正常的時間範圍(10~18個月)內開口說話,走路、玩耍等其他方面都很正常,就不用擔心。這都是孩子發育上的正常差異。

即使孩子真的發育比較晚,也不用過於自責。除了因生活在政治動蕩、食物缺乏的國家而導致嚴重營養不良和照顧缺失的少數案例外,幾十年的研究證明,孩子發育遲緩並不是因為家長養育不當,或者家長沒能正確地刺激孩子的大腦

事實上,通常的狀況是,孩子在某方面發育遲緩,是因為他集中力量於其他方面的進步上了。就像有的孩子邏輯能力不強,卻是運動天才;有的孩子在數學上無能為力,卻非常善於講故事。

卡馬拉塔博士在多語言學習研究中還發現,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確存在一個關鍵期,對多種語言的語音差異具有敏感性。換句話說,嬰兒的確更容易學習一門語言,且不帶口音。

但是,錯過這個關鍵期,即使到了成年開始學習一門新語言,還是能成功掌握語音差異,不帶口音的。且相對嬰兒,大點的孩子在學習辭彙和語法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是不是長舒一口氣?孩子說話晚點,晚點開始學英語真的不用太擔心。推而廣之,孩子成長的其他方面亦是如此。

1歲多還不會說話,6歲才開始學英語,錯過孩子的成長敏感期怎麼辦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不在於現在的3年、5年,而是在孩子18歲成年之前,幫助他塑造一個成熟的大腦,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習慣

有近20年的時間,我們可以照顧他、引導他、培養他。所以,拋棄「一頓吃成胖子」的急功近利,用對方法、按部就班,拉下了就補上了,不鬆懈也不焦慮。我們的目標總會實現。

還是那句話,養育子女的時候,每個日子都了無盡頭,一年年卻倏忽而逝。


推薦閱讀

每年幾萬塊打水漂,英語啟蒙究竟怎麼做才有效?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台發布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