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北歐的鷹:破音障、多面手,薩伯的「長矛」為什麼會默默無聞?

北歐的鷹:破音障、多面手,薩伯的「長矛」為什麼會默默無聞?

今天繼續「北歐的鷹」——薩伯戰鬥機之旅...

對薩伯公司而言,從「別人家的孩子」Saab-17開始,到Saab-21R跌跌撞撞進入噴氣時代。經過10多年的摸索,薩伯戰機終於在Saab-29上收穫了「成功」。

戳一下,看這隻「桶」帶來的榮耀

但隨之而來還有一個問題,掃地的攻擊機依然沒譜兒...Saab-29跟上了世界潮流,但首先滿足的是制空需求。那麼對地攻擊方面能指望誰呢?

Saab-17、18?這些螺旋槳戰機顯然是太老,難堪大任。Saab-21R?之前我們說過,無論是數量還是性能,Saab-21R都不足以應付瑞典空軍的「掃地」需求...

於是,研發一款與「飛桶」搭夥的攻擊機便提上日程,最終誕生了本期的主角——Saab-32「長矛」

排斥「雙發」方案

薩伯-32的計划起始於1946年,內部編號為「P-1100」系列(因為當時出了好多方案)。瑞典空軍對新飛機的要求是:從國土中部起飛,1小時內可以覆蓋瑞典2000公里的海岸線,並且能實現全天候作戰。

在新飛機設計階段,一連出現了多個「雙發」方案,但無一例外的被瑞典空軍斬落馬下。畢竟,「雙發」技術難不說,還得多掏一份發動機的

更重要的是外形問題,一台發動機就讓Saab-29「胖」成酒桶,兩台你簡直都不敢想...

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A.W.52,據說是P-1100系列中某一型的參考對象

最終,一系列改進後的「P-1150項目」獲得了瑞典空軍青睞,並在1948年12月轉入工程發展階段。

儘管外形上與美國F-94「星火」、英國霍克「獵人」頗為相似,但Saab-32的氣動外形卻是瑞典人一點一滴探索出來的。

與Saab-29相似,Saab-32在研發階段也曾利用Saab-91改造過一架驗證機——「Saab-202」。專門用於機翼、外形測試。

比較有趣的是Saab-32的減速板設計,不同於其他飛機機身上縱向設計的減速板,Saab-32的減速板被設計為橫向打開,上邊還開有若干小孔。機身兩側各一組,每組又分為上下兩塊

鬥法「發動機」

在發動機選型上也有小插曲。瑞典人很早就有引進英國羅爾斯-羅伊斯的「埃文」渦噴發動機的計劃,但英國並不想轉讓技術,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條件,於是也就沒談成。

但瑞典人也很有底氣,因為他們自己也在折騰航空發動機。當時瑞典渦輪製造廠(STAL)和瑞典飛機公司(SFA)都在推進自己的發動機項目。

由於STAL的方案在技術更先進、潛力巨大,瑞典還停掉了SFA的項目,將希望寄托在STAL製造的「杜汶」發動機上。

STAL的杜汶發動機,是在二戰德國容克斯 「尤莫 」軸流壓縮發動機基礎上研製的

雖然「杜汶」發動機進行了廣泛的測試,但拖沓的進度還是讓瑞典空軍失去了耐心。再加上STAL後來被SFA收購,所以整個項目並未走到最後。

不過對於英國人來說,瑞典的一番折騰已經足以讓他們緊張一把了。稍有不慎不僅別想「訛」一筆,沒準想賣都賣不出。結果英國人反過來求著瑞典:「買點吧、買點吧,價格什麼的都好商量」。

最終,「埃文」渦噴發動機以特許生產的方式進入瑞典,編號RM-5用在了Saab-32身上。

突破音障的瑞典飛機

1952年11月3日,Saab-32第一架原型機首飛。次年的一次飛行中,Saab-32還在俯衝中意外的突破了音障,成為瑞典自研飛機中,第一種超越音速的戰機。

1955年底,Saab-32的第一個量產型號開始進入瑞典空軍服役。就火力而言,Saab-32的基礎裝備是機頭處安裝的4門20毫米「博福斯」航炮。翼下可以掛載炸彈、火箭彈或是Rb-04反艦導彈

掛載Rb-04C出擊的Saab-32:機身下方的是「水滴形」副油箱,飛行途中不可拋棄

此外,Saab-32還是瑞典第一批內置機載雷達的戰機,但也不是每架都裝(因為太貴)。

考慮到Saab-32都是以大機群的方式出擊,所以四機編隊中只有一架裝有雷達,其餘飛機靠無線電接收目標數據。

「多面手」Saab-32

Saab-32多才多藝,先後一共裝備了五種型號...

A型(A-32A)是對地、對海攻擊型,除了基本武器外,還可以掛載Rb-04型反艦導彈。

B型(J-32B)是全天候戰鬥型,可以掛載「響尾蛇」空空導彈,用以彌補Saab-29所缺乏的夜間作戰能力。在攻擊機基礎上改戰鬥機,足可見Saab-32設計上的成功。

C型(S-32C)是海上監視與偵查型,主要用6台偵查相機替換掉了航炮,並接替了Saab-18C的工作。上述三種標準的作戰型號大約在70年代就陸續退役了...

接下來...

D型是一種拖靶機(D是拖曳的首字母),在1972年時由6架B型改進而來,算是發揮退休餘熱,因為隨著Saab-35/37問世,Saab-32B的地位此時已被取代。

E型是一種電子戰機,同樣是由B型改進而來,主要用於電子戰和訓練。這兩種退休再就業的機型一直服役到世紀末的1997年才功成身退。

對於瑞典空軍來說,Saab-32毫無疑問是個「多面手」,彌補了Saab-29的不足,又扛起了Saab-35服役前的重任。從某種程度上講,Saab-32的多用途戰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此後的薩伯戰機基本都延續了這一道路發展。

如果一定要說遺憾,只能說Saab-32的生不逢時。儘管它創造了第一,但尚未大顯身手就被橫空出世的Saab-35「龍」擠出了一線。究其一生,大概只能用「平淡而傳奇」來形容...

哈雷姐姐微信

MilitaryGO

本文封面及圖片素材,均源自於網路圖片及視頻截圖,感謝作者

本文為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原創,禁止一切未經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轉載、盜用等非法行為,一經發現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姐武備空間 的精彩文章:

北約成員卻用俄式裝備,曾經輝煌的國家卻跟土耳其幹上了
法德航空工業聯合推出六代機模型,外形就是四種五代機的結合體

TAG:雷姐武備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