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第一爛片批發戶,愈墮落愈快樂

第一爛片批發戶,愈墮落愈快樂

作為文化訪談類節目,《圓桌派》長期低調。

開播到第四季,口碑高掛,但熱度不足。

但最近,卻意外上了熱搜。

原因是王晶放了不少狠料——

賈樟柯技法不行,不如王家衛。

周星馳拍電影,為錢而已。

豆瓣 13 萬人的童年回憶《整蠱專家》,是「聖誕節立項,春節上映」的粗糙趕工之作。

全程花費不到 1 個月的時間。

連劇本都沒有,王晶每天臨時寫台詞,根本不知道第二天要拍什麼。

另外,他爆了一個大料:

《英雄本色》里周潤發的小馬哥角色,是臨時加戲得來的

這一年,周潤發同時在拍四部戲,來這邊本來只是幫忙客串。

拍了兩場之後,吳宇森說,誒這個角色很好,要加戲。

於是,一邊拍一邊臨時寫劇本。

因為連軸轉,飛鵝山那場戲周潤發遲到了。

狄龍就說「發仔你不能這樣,這樣戲拍不好的」。

發仔回「龍哥,我們撈嘛~~」。

就是這樣一部撈錢之作,讓周潤發拿到了1986 年的香港金像獎影帝

王晶總結,很多經典電影都是「擠出來」的。

以上層層遞進的爆料,把籠罩在香港電影的傳奇色彩抖落地一乾二淨:

經典,也不過是瘋狂撈錢的附帶產物。

一切,都是生意。

王晶以一種極其精明世故的角度看待電影,琢磨人性底層的慾望,所以節操往往貼地飛行。

他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能「撈」的電影人,導演、編劇、監製、演員四位一體。

古惑仔、賭片、三級片、喜劇片...

凡是能賺錢的,他都來者不拒。

他太會做生意,盡量籠絡最大範圍的觀眾群。

王晶以編劇和製片人身份參與的三級片,包括《玉蒲團》系列、《香港奇案》系列和《赤裸羔羊》系列等等。

這一領域,他幾乎稱王。

恣意地「在道德的邊緣興風作浪」。

他曾不無自豪地自問自答——

「那麼多人都拍三級片,為什麼大家只記得我?

因為我當時教給所有導演一個原則:讓女性觀眾不臉紅。」

這樣,連女觀眾的錢也能賺到。

他的電影里,有最性感的邱淑貞、舒淇和林熙蕾;

也有最暴戾的鄭伊健和陳小春,最氣派的發哥和劉德華。

很多 80、90 後少年時期被電影觸發的性啟蒙、熱血、叛逆、焦躁,或許都來自於這個胖子

他也是出了名的「飛紙仔」(現場臨時寫劇本)。

靠著快節奏的剪輯把很多獵奇的橋段剪貼在一起,拼湊出娛樂性極強的電影。

最忙的一年,他導演 7 部,監製 3 部。

不可避免地。

以這種速度,他產出了很多爛片。

李誕曾當面吐槽他無底線炒冷飯,把經典 IP 來來回回折騰。

「400 部電影,就是 4 部電影和它們的翻拍」

(王晶自己在公開場合表示,導演作品 100 多部,監製作品 100 多部)。

好不容易花三年時間拍完《追龍》,漲回了良好的口碑之後。

馬上又用一樣的布景和類似的劇本,架構拍攝了一部名叫《大嫂》的爛片。

這是王晶一貫的手法,甚至是他的拍片哲學:

一個故事,不同敘事角度講兩遍三遍,賺好幾撥錢,何樂不為?

被罵爛片之王?

他雲淡風輕,甚至有點得意——

嫉妒而已了」。

他反問:

既然爛,為什麼我能拍那麼多部?

所以,當然不爛咯。

在王晶的看來,凡是能賺錢的,基本就是好電影

他把「好電影」的定義推到如此之廣,把它當做一個即時的消費品:

只要觀眾買賬,那麼就是好的。

在這一點上,他甚至是帶著一點怒氣的。

「好的定義是什麼?是最多人喜歡,還是某一些最高檔的人認為好?」

這麼喜歡錢,早年一定是個窮瘋了的人吧?

才不是。

王晶出生電影世家。

杜月笙的上海灘時代,他的叔公王鵬翼在上海電影製片廠當「片蛇」

即,在電影圈混飯吃的人。

專業沒有,勝在腦子靈活。

上海抗戰時期,影院沒有片子了,這位叔公就拿著一些飛機的片和轟炸的片,拼湊出了一部 35 分鐘的《轟炸東京》

結果大滿座。

對大眾情緒的敏銳捕捉能力,令人叫絕。

雖然吐槽他「根本就是騙錢」,但這種隨機應變、倉促完工還能賺大錢的本事,王晶算是得到了真傳

王晶的父親是王天林

初一都沒念完,就跑到香港投奔叔叔王鵬翼。

從片場小弟一路勤勤懇懇,做上名導演。

他在 TVB 監製了一系列經典電視劇:

鄭少秋版的《書劍恩仇錄》、83 版《射鵰英雄傳》、劉德華版《神鵰俠女》、《萬水千山總是情》等等。

作品拉不完。

他是第一個將「威亞」引入電視劇拍攝的人,把武俠劇提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也很願意提攜後輩,捧紅了很多導演和演員。

比如杜琪峰、林嶺東和林德祿都是他的嫡傳弟子。

真·德高望重。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王晶,很早就表現出創作才華。

11 歲時就看完了四大名著和金庸小說,滿腦子創意,靈感說來就來。

100 多部導演作品的劇本,都是他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

他自己是商業片導演,卻也對香港藝術電影做了很多貢獻

投資了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天水圍的夜與霧》。

但兩部藝術片都沒賺到錢,後一部甚至還虧了。

對此他說「文藝片的存在對電影行業的根基很重要,為這個冒一些風險值得,拍商業片賺錢補回來就是」。

生意是生意,藝術是藝術,他分的太清了。

他對自己的定義是「及格以上的導演,非常成功的商人」。

他儼然像是一個產品經理,腦子裡裝著精準的用戶畫像:

一二線城市根本不看華語片了,市場在三四五線城市

而他的看法是,中國目前的觀影主力,類似於 90 年代台灣南部城市人群。

所以你就不必疑惑,為什麼以他如今的江湖地位,還去寫《大嫂》那種「奸我者,不得好死」的劇本。

因為90 年代台灣片商要的,不就是《香港奇案》《赤裸羔羊》這樣刺激感官的類型么?

他從來都是一個適應力極強的實用主義者

香港電影崩潰,他頭也不回,迅速北上。

起初做電視劇,比如《天下第一》《小魚兒與花無缺》等。

然後就做電影,如今得空了也搞搞網大

目光永遠向前,不留一絲空隙去懷念逝去的舊年華。

他的微博 ID 叫「小弟王晶」。

與其說是謙虛,不如說他故意把姿態放低,便於隨時跟人撕破臉掐架

他曾放言「最憎恨偽君子」,於是主動選擇了做真小人

姜文曾說「我是想站著,還把錢掙了」。

對於王晶而言,站著,跪著,趴著都沒什麼區別。

都是撈嘛~~

他絕對是享樂主義的,追著大流往前滾動。

底線之上1厘米,愈墮落愈快樂。

他的電影在東亞地區受到如此廣泛的歡迎,又恰好佐證了他對人性洞悉之精準。

或許,你不願承認他是對的。

但就像一二線城市人群無法想像「拼夕夕」能有那麼龐大的用戶,真的有人會開開心心瘋狂團購山寨品。

他不是不思進取,只是看到了不一樣的真相。

助理編輯:姜彈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魚 的精彩文章:

比日本遲到15年,這種國產片,早就應該有了!
這敏感劇,讓我嗅出了一絲禁忌的味道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