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垃圾處理極簡史

垃圾處理極簡史

全文共2729字 | 閱讀需5分鐘

唐朝時出現了以回收垃圾、處理糞便為職業的人,有人因此走向發家致富之路,成為百萬富翁。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7月1日正式實施,這代表著,垃圾分類將被納入法制框架,上海外賣配送也將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

對此,有人拍手叫好,也有表示對如何分類一頭霧水,網上甚至還出了各種垃圾分類教程。

網路熱議垃圾分類粗暴版教程

甚至還催生了一個新興職業——代收垃圾網約工。

那麼,在垃圾分類沒有那麼細緻,也沒有代收垃圾網約工的古代,垃圾是如何處理的?城市環境狀況如何呢?

你腦海里浮現的畫面是不是這樣的

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街道。呼吸中沒有汽車尾氣,只有清新的自然氣息。啊!詩和遠方!

如果你對古代的環境狀況如此樂觀,那麼接下來的內容可能要讓你大跌眼鏡了。

先秦時期,城市已經頗具規模,人口開始密集起來。

有人的地方,也就有了大量的生活垃圾。

為了保護環境,當時的統治者制定了相當嚴格的法令。

《漢書·五行志》:「商君之法,棄灰於道者,黥。」

灰即垃圾;黥是在人臉上刺字並塗墨之刑,為上古五刑之一。

上古五刑

如今隨地亂扔垃圾,不過就是遭受幾個路人的白眼,最多罰點錢,但在商鞅的時代,亂扔垃圾可是要在臉上刺字,告訴所有人「此人不講文明」的。

《韓非子·內儲說上》中也提到:「殷之法,棄灰於道者斷其手。」

也就是說,在路上扔垃圾,是要剁手的。

即便制定了如此殘酷的律條,也還是很難保證道路完全整潔,故而當時還設置了「條狼氏」一職。

《周禮·秋官》中,就有一些關於「條狼氏」的記載。

「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掌執鞭以趨辟,王出入則八人夾道,公則六人,侯、伯則四人,男、子則二人。」

清代的顧炎武在《日知錄·街道》中解釋道:「古之王者,於國中之道路則有條狼氏,滌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潔清。」條,為洗滌之滌;狼扈,則指縱橫散亂之人或物。

可見「條狼氏」的職責是清除道路、驅避行人,算是環衛工人與城管的結合。

先秦時期,還出現了下水道,用於排污水和雨水。

商代後期安陽殷墟陶制下水管道

那要是下水道的污水排不出去,臭了怎麼辦?

這事兒還真發生過。

漢長安城在歷經八百年之後,由於人煙輻湊,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垃圾和糞便污染嚴重,導致「水皆鹹鹵,不甚宜人」。

於是在隋開皇初年,污水排放問題難以處理的舊長安城被放棄了,隋遷都到地勢較高的大興城。

「且漢營此城,將八百歲,水皆鹹鹵,不甚宜人。願陛下協天人之心,為遷徙之計。」——《隋書》

唐朝時期的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達到幾百萬。

這樣一個巨大的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肯定也不容小覷。

為了處理垃圾問題,國家頒布了相應的法規,其嚴格程度不遜於先秦。

據《唐律疏議》記載,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會被處罰六十大板,倒水則不受懲罰。如果執法者縱容市民亂扔垃圾的行為,也會被一起處罰。

《唐律疏議》:「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

唐朝時還出現了以回收垃圾、處理糞便為職業的人,還有人因此走向發家致富之路,成為百萬富翁。

《朝野僉載》:「長安富民羅會,以剔糞為業。」

《太平廣記》:「河東人裴明禮,善於理業,收人間所棄物,積而鬻之,以此家產巨萬。」

為了管理城市的環境衛生,宋朝設置了專門的機構:街道司

街道司下有專職的環衛工人,其職責包括洒掃街道、疏導積水、整頓市容。

像開封、臨安這樣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會有幾百個環衛工人打掃街道,處理垃圾。

除此之外,據《夢梁錄》的記述,城市居民每日產生的生活垃圾、糞溺,也有專人處理。

《夢梁錄》:「人家甘泔漿,自有日掠者來討去。杭城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去,謂之『傾腳頭。」

每逢春天,官府還會定期安排工人疏通溝渠,以免城市積水。

《夢梁錄》:「遇新春,街道巷陌,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門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隻搬載鄉落空閑處。」

《清波雜誌·涼衫》中提到一種「細車」,「細車」前讓一些人拿著水罐子,旋灑路過車,以免塵埃飛揚。

《清波雜誌·涼衫》:「舊見說汴都細車,前列數人持水罐子,旋灑路過車,以免埃蓬勃。」

這描述,是不是非常熟悉?

所謂「細車」,不就是半機械半人力的洒水車嘛。

「雨後則中皆糞壤,泥濺腰腹,久晴則風起塵揚,顛面不識。」這是明人筆記《萬曆野獲編》對汴梁(今開封)的記載。

雨天時,全是糞便泥漿,還會濺到身上;晴天時,風一吹,灰塵全糊在臉上。這就是明朝的城市環境。

當然,為了改善環境,明人還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

明朝時期的京城有先進的排水管道。

城市和鄉村垃圾處理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以垃圾糞便為例,就有專人負責在城市回收垃圾糞便,再運到鄉村出售,用於耕作。

除此之外,城市的垃圾會進行分類,各種生活垃圾都有專門的人回收。

清朝官府將唐律中的「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

不過其執行狀況非常可疑,因為清朝的城市街道衛生狀況似乎比明朝更為糟糕。

《燕京雜記》:「人家掃除之物,悉傾於門外,灶燼爐灰,瓷碎瓦屑,堆積如山,街道高於屋者至有丈余,人們則循級而下,如落坑谷。」

這大致是講:人們直接把家裡的垃圾掃到路上,最後導致城市路面比兩旁的房子還高。

這或許有誇張的成分,但當時的垃圾污染狀況也可見一斑。

清末的北京城,由於排水系統過於陳舊,每年二三月間都得開溝,把裡面的髒東西挖出來晾曬,那味道,想像一下都覺得酸爽。

即便是平日里,京城也總有一股尿騷味,人們把生活廢品和煤炭渣子都往街上倒。

到了光緒末年,政府設置了清道夫,配合有司一起管理環境衛生,情況才有所好轉。

參考資料:

牛曉.我國古代城市對於垃圾和糞便的處理[J].環境教育,1998(03):42-43.

林乾良.古代有關垃圾清理的最早記錄[J].中醫藥文化,2016,11(05):62-64.

豆子. 中國古代大城市的衛生狀況如何?. 知乎

那五. 古代城市如何處理垃圾?亂丟者剁手!. 南都周刊

END

本文轉自公眾號:博物館丨看展覽

· 有一種愛叫做在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草原雄鷹:戰力碾壓北宋 體系完備不輸於唐朝的遼國軍隊
東北是如何餵飽中國的?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