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只因寫了一本書,毒害中國女子2千年,女子何苦為難女子?

此人只因寫了一本書,毒害中國女子2千年,女子何苦為難女子?

她是東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她是婆婆眼中標準的兒媳婦,即使她14歲就出嫁了。她懂禮數,知禮節,說話輕聲細語,從來不給別人添任何麻煩。她在丈夫死後一直沒有再嫁,即使自己在孤單寂寞也絕不會另嫁他人。她敢於向皇上進言,希望可以讓自己年邁的大哥從邊關回到故土。她憑藉不俗的文學天賦,把未曾修訂完的《漢書》繼續編纂完成,使《漢書》得以完整流傳。

看到這裡,你是否會覺得這個女子是世間罕見的奇女子?是否已經猜到她就是東漢班超的妹妹——班昭?班昭在東漢時期是人人所稱讚,人人所敬佩的女子,皇帝欣賞她的博學多才,讓她進宮教皇后和貴人們讀書,號為「大家」。她在人生中的後半段還曾參與政事,她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比一代女皇武則天也不遑多讓的女子。但為什麼,這樣一個奇女子寫的一本書,卻誤了中國女子2000年呢?

影響了中國古代女子的《女誡》就是出自《漢書》,也就是班昭所編。「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就是出自《女誡》,但是大家真的理解這句話嗎?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指的不是女子沒有才學不要去讀書才算是有德行,大家看看班昭自己就知道了。而且這句話的上聯是「男子有德便是才」,所以這句話應該理解為女子要謙遜,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

但是這句話卻在後世傳著傳著就變味了,她成了束縛女子學習的規則,不再要求女子上進,而是把她們變成男人的附庸品。《女誡》這本書從一開始,就不是給普通女子看的,而是給那些後宮的妃嬪,貴族小姐看的。東漢時期,皇室女子之間關係很混亂,班昭寫這些內容其實是出於好心,她想讓皇帝後宮的女人都能成為賢妻良母,有個和睦家庭,這才是班昭的本意。

隨著《女誡》逐漸流傳到後世,它往往被有心人打著培養女德的旗號給一些尚未有獨立思想的女子套上枷鎖,使她們喪失對命運的抗爭和對自由的渴望。但是現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強,女權主義也慢慢在中國女子心裡生根發芽,中國女子也逐漸擺脫傳統的束縛,學會獨自自強,可以昂首挺胸的走出大門,擁抱自由。

可是,《女誡》之所以能廣為傳誦,也是因為其經得起考驗,它放在哪個時代都適用,即使是現代。它的很多基本內容還是一個女子應該遵守的,比如尊敬老人,體貼丈夫之類的。但是男人也應該和妻子一樣,多體會妻子的良苦用心,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家庭和睦不是么?

大家對女德是怎麼看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記載 的精彩文章:

他是日本第一高手,奉命前來挑戰中國功夫,卻被一老人打倒起不來
知人知面不知心,可憐人也是可恨人,明朝奇案,揭示乞丐的惡毒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