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老祖宗留下的經驗,准嗎?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老祖宗留下的經驗,准嗎?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老祖宗留下的經驗,准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對別的事情不在乎,在吃上可半點兒馬虎不得。過去一年四季只能吃時令蔬菜,沒什麼花樣。現在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了。很多的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甚至連國內沒有的瓜果,也能在超市,甚至菜市場買到國外進口的。

不過為了吃得健康、放心,有經驗的阿姨們還是喜歡趕早市去買菜,因為她們覺得一早的東西肯定比冰箱里拿出來的新鮮。但過去的老人卻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才是正確的買菜技巧。

為什麼說早不買豬肉呢?現代社會,超市裡買到的豬肉都是屠宰場在殺死豬後,將其肉立刻放入冷庫,進行滅菌超低溫冷藏。這樣無論什麼時候拿出來買,都是新鮮的。也就無所謂早買晚買的問題了。

但是在比較早的時候,冰箱還不普及,更不用說冷庫了。那個時候的屠戶都是一大早殺豬,殺完直接拉到市場去賣。可生意總有好壞,有時候今天的豬肉沒賣完,主人又捨不得扔掉,那怎麼辦呢?第二天接著賣。

過去沒有冷藏設備,屠戶們為了保存豬肉,只能把豬肉放到籃子里,投入井中,以冰冷的井水達到冷藏的效果。冬天時還好,夏天天氣炎熱,豬肉難免會滋生細菌。

雖然不至於變質,但跟新鮮的豬肉還是有很大的差別,但普通的消費者一般肉眼是分辨不出哪些是昨天的剩下的豬肉,哪些今天新鮮的豬肉。

但屠戶們可是心知肚明。而且他們還會利用消費者趕早市買新鮮菜的心理,故意在早上去賣肉的時候,先把昨天的剩肉擺出來假裝新鮮肉賣,不知情的消費者看不出真假,自然將昨天的肉當成新鮮肉買去了。

時間長了,也發生了一些類似食物中毒的事件。久而久之,消費者也長了個心眼,隔夜肉自然不比新鮮肉,多放一會兒,肉的色澤就會越來越差,甚至還會變壞。晚去買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因此,老話說早不買豬肉,其實就是就是一種教大家分辨隔夜肉和新鮮肉的方法。

那又為什麼晚不買豆腐呢?這就比較符合當下的買菜經驗的。豆腐是一種鮮爽滑嫩,營養豐富的食材。

但因為是經過加工的豆製品,非常難以保存,很容易就會發酵變質。即便是現在,把豆腐放進冰箱里冷凍,會變成凍豆腐,放冷藏裡面,時間稍微一久,還會出現發粘、變質、變味的情況發生。更不用說有時候夏天買一塊豆腐,還沒到家,已經在高溫的發酵下發酸變質了。

針對這種情況,有經驗的人都會趕早去買豆腐。一方面豆腐都是前一天晚上連夜加工而成的,早上去買正新鮮。

另一方面,早晨天氣涼爽,豆腐不易發酵。同樣的,賣豆腐的人一般也都在正午前就能把豆腐都賣出去。若是等到晚上,經過一天的時間,剩下的豆腐早就不新鮮了,買回家必須立刻食用,要是等到下一頓,豆腐早就酸了,腸胃不好的人吃了還有可能因此鬧肚子。

過去科技不發達,老祖宗也沒有現代那麼多保鮮手段,這些經驗都是老他們根據日常生活總結出來的,目的也是想讓自己少花冤枉錢,盡量讓自己吃的健康。

不過,現代社會有了冰箱這樣的設備,買到不新鮮食材的顧慮基本可以打消了。當然,也難保有商家利欲熏心,所以這句話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下句話同樣經典,但少有人知
俗語:老不泄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