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農曆六月初三,韋馱菩薩聖誕日,民間都有什麼習俗?

農曆六月初三,韋馱菩薩聖誕日,民間都有什麼習俗?

農曆六月初三,韋馱菩薩聖誕日,民間都有什麼習俗?

中華民族擁有著源遠流長歷史文化,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先輩老祖們也「定」下了獨屬於我們華夏兒女的一套傳承。我們華夏兒女有很多傳統的節日,比如說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等等,除了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節日外,當然還有一些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節日。

在農曆六月,農曆六月初一被人們稱為是過半年,農村的很多地區的人們在這一天會用新麥磨麵包餃子或者是擀麵萁來敬天祭祖,意在感謝蒼天的賞賜取得夏季的豐收;農曆六月初六,又被人們稱為是晒衣節,過去的人們常常在這一天要把衣服和書籍拿出來晒晒,據說是這一天曬過的東西不會生蟲。

這兩個六月的節日對於一些人來說還是很熟悉,而筆者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個節日也是在六月的,但是很少人知道這個節日。它就是,六月初三,韋馱菩薩聖誕日,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韋陀尊者,又被稱為是韋陀菩薩,他本來是印度婆羅門教神話中的天神,後來被佛教吸收成為了佛教護法的諸天神之一。他韋陀菩薩被譽為是佛教中的神行太保,因為他善走如飛才得如此著稱,同時他也有著守護廟出家人的用意。

在我國的台灣地區如果有機會能夠到供奉觀音菩薩的廟宇進行參觀或者是祭拜的話,經常可以看到手持金剛杵,做武將打扮的韋馱像。

相傳在釋迦摩尼涅盤之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給分了,將它們各自拿回去建塔供奉。在當時,韋陀也有幸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到天堂,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了一對佛牙舍利,立刻逃跑了。

韋陀尊者馬上就反應過來了,奮起直追,只見剎那間就把捷疾鬼給抓住了。成功奪回了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陀能夠祛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就被人們稱為是護法菩薩。

在我國民間還有一段關於韋陀的「愛情」故事,說的是「曇花一現,只為韋陀」。說的是天界的小小曇花痴戀了韋陀幾千年時光,它修鍊成為花精後終於有幸能夠再見韋陀一面。它向韋陀訴說著自己的痴戀,但韋陀卻只是勸它好好修行終能修成正果。

曇花不願再次錯過韋陀,消耗了自己幾千年的修為化為人形,綻放了她最美麗的一次,然後就枯萎了。

農曆六月初三,是韋馱菩薩聖誕日,那既然是節日必然是有它獨有的習俗的。但奇怪的是,不但這個節日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個節日中的民間習俗同樣很少有資料記載過。這裡面的原因我們也無法探究,筆者接下來就為各位介紹一下筆者所搜尋到的這一天的民間習俗,真實性仍然有待考究。

韋陀菩薩看護一切修行人,擁護佛法誓弘深,所以在這一天人們會祭拜他祈求國泰民安、正法久住驅除邪魔、四眾吉祥。至於祭祀的方法,其實與祭拜其他菩薩佛陀的方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在我國很少有專門為韋陀菩薩修建的寺廟,大多數寺廟也是韋陀菩薩作為護法存在的,所以這樣的祭拜也是屬於一少部分人的。

再者,因為民間有「曇花一現,只為韋陀」的這一說法,所以有不少人在這一天會去觀賞曇花的活動。我們也知道曇花一般是在夏季和秋季開花,大約就在六月份到十月份之間。

而六月初六自然也在這個區間,所以不少人會認為在這天觀賞到曇花盛開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各位還知道有哪些關於韋馱菩薩聖誕日的習俗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不會做飯的看鍋,下一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常說:三思而後行,其實下句才是精華,但是少有人知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