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梵林文化-藏族堆綉:針線呈現的浮雕藝術

梵林文化-藏族堆綉:針線呈現的浮雕藝術

堆綉為何物?

堆綉是唐卡的一種。又叫剪貼、補花。堆綉製作精細,圖案別緻,形象生動,繁複奇絕,是塔爾寺獨特的傳統藝術,是僧侶藝術之佳作。其工序有圖案設計、剪裁、堆貼、綉制、個別圖案部分上色等。堆綉大都以佛經故事為題材,以人物為主。作為塔爾寺三絕之一的堆綉,和壁畫、酥油花不同,一般不表現大場面。它著重於人物形態(神態)的塑造,講究各色綢緞的選用配置。其粗獷中顯細膩,點滴中見絕妙,技藝精湛,巧奪天工。

在捲軸唐卡、刺繡唐卡、提花唐卡、貼花唐卡和寶石唐卡中,惟有貼花唐卡(堆綉)的製作工藝最為奇妙。

在塔爾寺藝僧日復一日的剪、貼、堆、綉中,一幅幅遠看似刺繡、近觀如浮雕的工藝美術品誕生了。

一幅堆繡的製作,少則半月,多則半年甚至一年。塔爾寺每年農曆四月和六月的兩次大法會上所展示的「大佛」,長十餘丈,寬六七丈,從山頂一直伸展到山腰,像這樣的巨幅堆綉佛像,則需要幾十人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傳統的堆綉藝術主要在藏傳佛教寺院內部創作、傳承,並為藏傳佛教服務。後來,堆綉藝術開始流向民間。像青海黃南州同仁縣的五屯村,年年都會湧現出優秀的堆綉藝人。堆綉以前只有男性才能做,但現在已經有許多女性參與了進來。女性特有的細膩使堆綉技藝更加成熟。

堆綉其實就是用布做的畫,是我國古代流傳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據《中國美術史》記載,堆綉最初是由刺繡藝術發展而來的,它起源於唐朝,前身是絲綾堆綉,到了清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據說乾隆的母親就曾親自帶領宮女們用這種工藝做出了很多花鳥、人物作品。

這種工藝傳入藏區後,被用於唐卡的製作,發展成一種新的唐卡門類。尤其在青海、甘肅、西藏、四川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梵林國際 的精彩文章:

梵林文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梵林文化-千手觀音四十種手勢法器詳解

TAG:梵林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