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騙人!我和孩子說同樣的話、用同樣的方法,為什麼不管用?」

「騙人!我和孩子說同樣的話、用同樣的方法,為什麼不管用?」

作者:吉吉,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

這陣子又密集外出上課,收穫了很多成長與感動。

我想把這樣的氛圍延續回家,尤其好像很久沒有正八經兒的開過家庭會議了,可以藉機恢復,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被「致謝」和「看見」,孩子也能從中學習到感恩的品質。

事先做了爺爺奶奶的工作,老公也說可以參與,完美!

在我暢想中,我們先感謝彼此,一家人都很感動,然後可以一起延續這感覺,合家歡看部老小都喜歡的電影,比如《冰雪奇緣》。

但那天晚上的實際情況是,完完全全地跑偏了!

老公花了好長時間搜索《冰雪奇緣》完整版,好不容易找到,平台又要收費,然後付費系統反應又慢……

好不容易搞定了,小葉子想立馬就看,聽到我說,「先暫停!咱們先來第一步(致謝)」,哇的一聲就哭了:

「我不要暫停,現在就要看!!現在就要看!!」

老公看看我,「要不先看吧?」

我的火蹭一下冒上來,覺得這傢伙完全不懂我的意圖,破電影搗鼓那麼久,現在還要跑偏按孩子心意走,說好的致謝呢?這才是重點啊!

於是我語氣裡帶著急躁和指責,「看什麼看?!今天我們要幹嘛你不知道嗎?」

這一來二去,老公也不爽了,孩子還在哇哇哭,爺爺奶奶也著急了,我感覺,已經完全沒有了做感恩致謝的心情,沮喪又生氣的進了卧室……

暫停、換了個空間後,我有機會跳出來看問題,突然發現自己很好笑:

明明是想要家裡氛圍更好,而我急哄哄的,就算是把大家強按在那感恩,也不是「感恩」本身該有的氛圍和品質。

——當你沒有踐行什麼是感恩、什麼是愛,說太多的話、做再多刻意的事,也是徒勞。

在當下,我最該做的,其實是體恤孩子的情緒,她根本不清楚我們的安排,想看電影很正常;老公也很辛苦啊,搜索半天還被我批了,莫名又其妙……

因為寫文章、做公號,日常我會收到很多教育問題的諮詢和留言,我會分享一些方法,但總有人會說:

「這個方法我用過的,我和你說的話也一模一樣,沒用!騙人的!」

差別可能就在於,我們是只看見了一顆樹,還是看見了整片森林。

我們的言語,就像那棵樹

當孩子想吃零食,我們知道要對她共情、要說這麼一句話,「我知道你很想吃,但是不能吃哦。」

可是下一秒,當孩子哭鬧,「我就要吃!就要吃!」

你就破功了:「我說了不!能!吃!你要我說幾遍,給我閉嘴!你再作,以後也沒有零食吃了!」

而看見了整片森林,是說,除了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身體語言、表情、內心的想法,同樣在傳遞著信息,而且比語言,還要更有力量。

吃零食這件事,在孩子眼裡,雖然大人嘴裡說著體諒的話,「我知道你想吃」,可表情是煩躁的、厭惡的,身體語言是排斥的、對抗的,內心就更波濤洶湧了,「你個熊孩子,我都廢話這麼多了,你還沒完了?!」

而其實靜下來,問問自己,不能吃零食,我們本來想傳達的,到底是什麼呢?

難道不是「寶貝啊,吃多零食會影響你吃正餐,對你的身體不好。」

再深一點,「寶貝,媽媽在乎你的健康。」

再深:「因為愛你,所以緊張你。」

……

可是很遺憾,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在傳遞焦慮、憤怒的情緒,只是想要控制孩子快點達成我們想要的「行為」,愛,不見了。

當孩子感受不到愛、看不到整片森林,他們的表現,也會是氣餒的、不合作的、對抗的。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個月前,正面管教的創始人、83歲的簡尼爾森博士,在深圳舉行了今年中國唯一一場大型講座。

我很有幸,不僅聽到了這場講座,也是其中一位燈塔演講嘉賓,分享我的踐行故事。

簡奶奶的分享里,這張ppt的內容,最讓我動容,她提出了一個問題:

你是帶著恐懼,還是帶著愛和信任在養育孩子?

當你帶著恐懼,比如你擔心孩子不聽你的、害怕孩子哭鬧、學不會東西,擔憂他的成長和未來,你面對孩子給出的挑戰時,本能就會有這些反應

教訓/說教:零食不能多吃!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就是不明白呢?

謾罵、口出惡言:你******

妥協/讓步:好了好了,就吃這一次,下不為例了啊!

承諾:我保證下次讓你吃!

懲罰:一天不打你你就蹬鼻子上臉!

操控性的談條件:如果你把玩具給收好了,我就給你吃零食。

但是,當你帶著愛和信任,全然的相信:這是一個值得被愛和被信任的孩子,她是有能力明白利害關係的、可以合作的,很神奇,你會說出不一樣的話、神情與身體語言也不同了:

表達信任去解決

傾聽和微笑

帶著愛說「不」,同時允許任何的情緒

家庭會議

提供或請求一個擁抱

照顧好自己去平復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並不是好的方法,而是內外一致性

你是這麼說的、這麼做的,更要是這麼想的。

當我們身心一致時,孩子才能接收到我們的真正的意圖與信息:是愛,是連接,是歸屬感,是價值感。

所以,教育孩子在我看來,有時候真的很複雜,我們需要那麼多的學習與練習。

可是,它的本質也是簡單的,這樣的「魔法」,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

——Being, not just do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童學館 的精彩文章:

一二年級是自主閱讀的黃金時間,怎樣準備?怎樣實踐?
給孩子講講家裡出現的「小強」是怎麼回事?

TAG:果殼童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