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可以說是同一時代的產物,他們依靠的軍事基礎也都差不多,也都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反思的結果。很多軍迷朋友都很納悶,二戰德國的閃電戰和蘇聯後期的大反攻,看起來似乎差不多,那麼區別到底在哪兒?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閃電戰

什麼是「閃電戰」?

德軍奉行的「閃電戰」,它的基本戰術員則就是和閃電一樣,迅速且不拘一格,講究部隊突然進攻,猛烈突擊,廣泛機動,大規模的集中使用坦克與飛機等高科技技術兵種。

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閃電戰」強調要將裝甲部隊高度集中,選擇對手薄弱位置突破,後續部隊的機動部隊從缺口魚貫而入;成功突如對手防線的隊伍要快速的往縱深突進和迂迴穿插,讓對手在懵逼狀態下都搞不清楚到底進攻到哪兒了,可能剛剛接到的戰報就已經過時了。反正就是快速的進攻,插一把刀子在敵人肚子里不停的攪。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突擊炮配合步兵衝鋒

這種戰術需要集種力量打開突破口,然後友軍從各個突破口前進,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德軍的作戰示意圖裡,各單位的作戰軌跡就像一條線,他們一般不分散,也不在乎錯過某一個點的敵人,他們只要完成預定的攻擊路線,就能把那些漏網之魚統統都圈在包圍圈裡乖乖投降,此戰的要訣就是迅猛,速度快得比敵人逃跑的速度還要快。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泥濘道路上機動的德軍

什麼是「大縱深」?

蘇聯的「大縱深」戰略雖然提出比較早,但是得到大家認可是在二戰正酣的1944年左右,其中朱可夫是這一戰略的忠實擁護者。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朱可夫

這一戰略大概總結起來就是:一種戰役軍團的作戰形式,在面對敵軍時,以殺傷性武器壓制地方整個防禦縱隊,戰場上一般表現為壓倒性的火炮轟炸;然後在選定的方向上突破敵方防禦,打開缺口,接下來就是把擴展勝利的隊伍持續的投入交戰,並且配合空降兵在敵人後方搶點,以達到消滅和包圍敵人的目的。

這種作戰模式我們可以看出,它需要的技術兵種和總的軍事力量都非常的多,結合戰場上來看,已經發動,動則投入幾十萬的部隊,它對敵人是一種全面的碾壓。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強悍的蘇聯炮兵

區別

相信通過以上兩個介紹,網友們已經有了一點初步的概念了,其實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兩者的區別。「閃電戰」就是用一指禪快速的捅進對手的身體里,然後叉開手指各種攪;而「大縱深」就像是用鐵砂掌,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掌上,一掌拍下去對手大面積皮肉都爛掉。

兩種戰略都是總結了一戰時的經驗,避免陷入無謂消耗的塹壕戰,講究的都是快,快到敵人來不及逃跑,來不及挖戰壕,來不及調集兵力救援被困的部隊。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塹壕戰是國家級戰略的噩夢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雙方力量懸殊不大,那麼先動手的那個就會佔據優勢,最高指揮就會接二連三的收到下屬遇襲的戰報,部隊潰逃,軍心不穩,退路被占,已經很難再有效的指揮部隊。

針對兩種不同的戰略,從德國、蘇聯裝備的武器也能看出端倪。德國需要它的部隊像手術刀一樣鋒利,才能快速有效的切開口子,所以德軍大量裝備斯圖卡戰術轟炸機、III號突擊炮,通用機槍,後期也增設「虎」式坦克營等單位,這些武器裝備都很利於在手術刀前方遇到碉堡等阻礙的時候,進行精確的拔除,保證尖刀順利往前。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斯圖卡的精確打擊能力很強

蘇聯方面的武器裝備,往往以大口徑火炮,皮糙肉厚的統一規格坦克為主,他們之中沒有某一型坦克比「虎」式強,沒有哪一種轟炸機比斯圖卡炸得精確,但是他們不需要做到這一點,精度不夠密度來湊,整個戰線上都是密集的火炮轟炸,然後是坦克衝鋒,就像一個帶刺的狼牙棒打過來,雖然不會像刺劍一樣刺個對穿,但是一下子壓死傷一大片。

為什麼兩國會出現這種高度相似又有很大區別的戰略呢?

我們可以看看二戰之前蘇德兩國的國情。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馬奇諾防線

德國要發動戰爭,在它的四周,其實囊括了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在內的眾多要塞,這些要塞幾乎將德國半包圍了,而法國等國家將他們的軍隊大多布置在這些要塞里,要想成功突破這些要塞構成的防禦網,強攻肯定是不行,找到薄弱點迂迴穿插把他們包圍起來,切斷他們與後方的一切聯繫,失去補給的要塞防禦部隊自然就垮了;法國當年有很多部隊就這樣被孤立在戰線後方,遭到德軍後續部隊的不斷襲擾,在糧食彈藥消耗完了之後不得不整建制投降。

「閃電戰」和「大縱深」戰略對比,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大量坦克可以很好執行大縱深戰略

反觀蘇聯方面,廣袤的國土帶來狹長的邊境線,邊境另一邊都是一些沒有太多戰略縱深的小國土國家,這些國家難以直接威脅到蘇聯的軍事力量,修建馬奇諾防線那樣的要塞工程又太費錢,所以機動防禦就變得很重要,這裡說的機動可不是幾萬部隊的機動,而是幾十萬上百萬的部隊在國境線上機動,誰不聽話就把拳頭伸過來揍你,小國在面對這樣的打擊時,是很難招架得住了,用不了一個回合就會散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