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研究發現原癌基因新靶點 可讓癌細胞「自殺」

研究發現原癌基因新靶點 可讓癌細胞「自殺」

上世紀80年代,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名為MYC的原癌基因。當這種基因在突變或過度表達時,會導致細胞無限分裂增殖,從而導致腫瘤惡化。

多年以來,科研人員一直將MYC作為抗癌治療靶點,試圖研發出可阻斷MYC基因的藥物,卻始終未能成功。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找到了「攻擊」MYC原癌基因的新途徑,即阻斷ATF4蛋白質,導致癌細胞自身產生過多的蛋白質並死亡。

該研究近期在英國著名雜誌《自然》子刊《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發表。

過往研究證明,MYC基因參與調控細胞分裂、生長到細胞凋亡、分化的正常生理過程。當MYC調控異常時,它會促進多種癌症,如胰腺癌、卵巢癌、結腸癌、淋巴瘤形成。在一半以上的人類癌症中MYC基因發生了改變,它往往與非常具有侵襲性的腫瘤相關。

MYC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標靶,作為一種轉錄因子,它影響許多基因的表達,正因為參與的細胞過程複雜,加劇了藥物研發的困難。

理查德·張伯倫放射腫瘤學教授康斯坦丁諾斯·庫曼尼斯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此前曾表明,激酶PERK是MYC活化後的一條關鍵下游通路。

然而,接下來的研究發現,阻斷PERK並不能控制腫瘤生長,因為MYC還有第二條下游通路可以選擇,叫做GCN2激酶。

因此,研究人員決定進一步向下游尋找突破口來對抗MYC基因。他們發現,ATF4蛋白分子正位於兩條下游通路匯合的交點上,這意味著通過靶向ATF4蛋白分子也許就可以更好的阻止腫瘤細胞的生長。

研究還發現,ATF4蛋白參與調控MYC靶向的多種基因表達,其中有一種叫做4E-BP1的蛋白,它可負責調控mRNA的翻譯,使蛋白合成保持平衡。

研究人員在人類大腸癌細胞系中嘗試敲除了ATF4的後果,發現其表達降低之後,MYC活化造成蛋白質不斷堆積,腫瘤細胞最終因代謝壓力過強,死於這種「自殺式」內部應激。

在淋巴小鼠模型中,研究團隊進一步證實了這一機制的效應。去除ATF4基因後的一組小鼠,腫瘤細胞停止生長,相比對照組,小鼠的無腫瘤生存期和總生存期都得到了顯著延長!

結果表明,通過阻斷MYC-ATF4通路是治療癌症的一種潛在方法。

儘管針對MYC的挑戰困難重重,不過一些生物技術公司仍在追求這一戰略。例如,Aptose Biopharma正在對其MYC抑製劑APTO-253進行早期人體試驗,該試驗曾在2015年被FDA叫停。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還將繼續研究這種間接攻擊MYC的方法,弄清楚MYC-ATF4通路中是否有其他潛在靶點,以及阻斷ATF4是否會在人體中產生其他脫靶效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醫惠葯 的精彩文章:

栽跟頭!O葯進擊肝癌一線療法失利
圖解:關於職業性塵肺病,這些你應該知道

TAG:雲醫惠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