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低頻無線電掃描——20世紀20至60年代佔據主導地位的空中導航系統

低頻無線電掃描——20世紀20至60年代佔據主導地位的空中導航系統

低頻無線電掃描(LFR)——20世紀20至60年代佔據主導地位的空中導航系統

從2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空中導航的一個重要工具是低頻無線電掃描(LFR)。

在高峰時期,美國大約有400個LFR信標,全世界還有更多。每個信標站由一個發射機饋入兩個定向天線組成。一根天線正在發送莫爾斯字母「A」,點劃線。另一個天線正在發送字母「N」,點劃線。兩個信號同步,以便兩個信號交替。在從電台的四個方向上,兩個信號混合以產生恆定的音調。如果一架飛機在一個方向偏離這個航線,飛行員會聽到「A」開始變得更強。當然,在另一個方向,「N」會變得更強。

這裡顯示的航空圖表將顯示四個象限中每個象限都會聽到的字母。在這裡,在電台南面和北面的象限,飛行員會聽到字母「N」。在東部和西部象限,他會聽到字母「A」。在陰影線上,飛行員會聽到連續信號。這些「橫樑」在電台附近寬約半個街區,遠離電台站幾英里寬。大多數空中航行沿著這些橫樑行進。飛行員所遵循的路線將是沿著連接電台的航空公司,飛行越野將是一個「連接點」的遊戲,因為飛行員從一個站飛到另一個電台站。

每隔30秒,「A-N」信號將被電台的呼號替換,在這種情況下,RL,也將通過莫爾斯電碼發送。

儘管系統簡單,但準確度足以用於幫助飛機著陸,並且許多機場都公布了使用LFR信標的儀器方法。

對於飛行員,只需要一個普通的無線電接收器。在以後的幾年中,使用了更複雜的接收器,這將在視覺上向飛行員顯示他是在光束的「A」側還是「N」側。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飛行員通過聽耳機中的信號進行導航。

大多數電台的工作頻率為190至535 kHz,功率高達1500瓦。早期站使用交叉環形天線,但在大多數後期站中使用Adcock天線(相位垂直)。

在電台正上方,有一個倒置的「靜音錐」,方向信號消失了。即使在沒有能見度的情況下,飛行員也會知道,當信號消失時,他已經越過了信標。

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LFR開始被VHF Omni Range(VOR)取代。雖然VOR需要飛機上的特殊接收器,但它的優勢在於它可以用於從VOR站向任何方向「飛行」,而不僅僅是LFR可能的四個。

照片由Kurrajong無線電博物館的VK2ZIO Ian O"Toole提供。

這裡顯示的是BC-1206C範圍接收器,它將安裝在飛機上以接收信標。該收音機由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Setchell Carlson公司製造,是一種五電子管超外差式接收機。從原理圖中可以看出,它與標準廣播接收器沒有太大區別。

參考資料:

LFR Wikipedia

「Flying the Beam」 LF/MF Four-Course Radio Ranges by Richard Harris

Four Course Radio Ranges AOPA.org

Blind Flying on the Beam,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ation, 2003.

Flying the Radio Beam, page 582, Short Wave Craft magazine, Feb. 1936.

Flying the Beams, Popular Mechanics, Mar. 193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業餘無線電 的精彩文章:

日本東京無線電愛好者們的饕餮盛宴,電台、天線、無人機等琳琅滿目
被譽為「無線電項目中最激進的進步之一」的1924年單電子管收音機

TAG:業餘無線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