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恭敬三寶

如何恭敬三寶

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恭敬三寶就是對三寶要有恭敬心,修一切善。無論觀光旅遊,還是進香禮佛,來到寺院,祈福是大家共同的心愿。福德之門的打開方式是恭敬三寶。無論何時何處遇到佛像、經書,都心存尊重,恭敬對待,則福由心生。那麼大家平時要從哪些方面來恭敬三寶?

恭敬三寶——不扔

去名山名寺旅遊的時候,如果買到的門票、香盒、食品、工藝品的包裝上,印有佛菩薩像、佛塔、佛寺、佛菩薩名字等,用完之後請不要當做廢紙扔掉,把它收藏起來,或交給寺院。

恭敬三寶——撿起

看到地上有印三寶形象或名字的門票、香盒、包裝等,若能彎腰撿起這些與你有緣的佛像,也是撿起了你的福報。

為什麼要恭敬三寶?——從「惜」字說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留存、傳播和發展離不開其重要載體——文字。敬惜字紙的優良傳統,代表著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美德。

敬惜字紙小故事:余秋雨的《筆墨歷史》中記述:「家鄉近海,有不少漁民。哪一季節,如果發心要到遠海打魚,船主一定會步行幾里地,找到一個讀書人,用一籃雞蛋、一捆魚乾,換得一疊字紙。他們相信,天下最重的,是這些黑森森的毛筆字。只有把一疊字紙壓在船艙中間底部,才敢破浪遠航。」這是敬惜字紙的傳統深入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惜」字文化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延續到近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就有一個習慣:凡是有字的紙,一律不丟棄。

恭敬三寶——恭敬閱經

經書上不可胡畫亂寫。看經書時不可談說雜話、吃東西。不可口吹經上灰塵,應以專用凈布拭去。不可用口水沾手指翻經頁。

如手捧或裝在口袋裡攜持經書時,宜高於腰部,不可挾腋下。恭敬佛經,是開智慧的因。如果我們恭敬經文、帶有佛教文字的紙條之類,修補殘經等等,就可以凈化往昔誹謗佛法、燒毀或跨越經書等罪障;是開智慧的因,將來能值遇圓滿教法,能聽聞善知識講法。

恭敬三寶——恭敬安置經書

經書應恭敬放於清凈高處,不可隨意扔在床上、座椅上、矮茶几上及不凈處。經典所在的地方,不可有種種污穢行為。不可在洗手間內看經。其他書籍勿放在佛經上面。不可和鞋襪並拿。破損或不需要的經書可以送到寺院,切勿扔棄、賣廢品或燒毀。

恭敬三寶——浴佛

《浴佛功德經》記載「日日皆可浴佛,能獲大利益。」 擦浴平面佛像、佛字:先用濕毛巾從頭到腳擦一遍,再用干毛巾從頭到腳擦一遍。正反面都要擦。沐浴立體佛像:先在牙刷上擠上牙膏或沐浴露,從頭到腳輕柔洗刷,然後用濕毛巾從頭到腳擦拭、沖洗,再換一盆水擦拭沖洗,最後用干毛巾擦乾。

(責任編輯:李蘊雨)

聲明:本文來自「菩薩在線」,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華佛緣網是自媒體公益平台,專註於紀錄片拍攝製作,傳播、傳遞中華傳統文化,也歡迎各位大德居士踴躍實名供稿、供圖(備註:原著)。

地址:北京東城區安樂林路69號1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佛緣 的精彩文章:

境隨心轉,能轉敗為勝
如瑞法師: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

TAG:中華佛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