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就是看個牙,為何醫生一定要我拍牙片

不就是看個牙,為何醫生一定要我拍牙片

很多人去口腔醫院看牙,還沒開始,醫生就會說先拍一張牙片看看,不少人對此不解、甚至充滿質疑,不就是看哥牙,為何一定要拍片了,而且有時候一拍就是好幾張,醫院想賺錢,也不是這樣賺的啊,不拍牙片難道就不能看牙了?牙片機的輻射影響健康怎麼辦?

牙片

牙片又叫X光片,包括有根尖片、咬合片、環口X光片,另外,與輻射量有關的常見影像檢查,還有牙科3D電腦斷層掃描。

我們常說的輻射單位叫西弗,1西弗等於1000毫西弗,1毫西弗等於1000微西弗,所謂的輻射劑量,跟輻射的強度及暴露時間,都是有關係的。

這麼說,大家可能不太明白,我打幾個比方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其實我們什麼都不做,每天接受的天然輻射量約為1.6毫西弗,也就是1600微西弗,而有些戶外工作者,會高一些,很多人喜歡抽煙,光是每天抽一包煙,一年下來所增加的輻射劑量,可達9毫西弗,也就是9000微西弗。

我們再反過來看看牙片的輻射量:

根尖片:約5微西弗。

咬合片:約5到7微西弗。

環口X光片:約15到25微西弗。

牙科3D電腦斷層掃描:視照射的模式而定,約30到120微西弗。

所以說牙片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輻性的傷害,如果說有,那都是無稽之談,可以不去理會

我們到口腔科去看牙,一般就是檢查和治療,那什麼情況下,醫生會安排患者去拍牙片了?

醫生看過口內的狀況、牙科病史、潔牙習慣,若懷疑有肉眼無法確認的牙科問題,就需拍牙科的X光,甚至,牙科3D電腦斷層掃描來全面性地確認問題。

一位口腔患者口腔衛生很差,平時沒有用牙線清潔牙縫的習慣,醫生檢查懷疑有肉眼看不見的牙縫間的蛀牙時,就會安排去拍根尖片、咬翼片,此外如果有牙齦流血、發炎,這類檢查會懷疑是牙周的問題,也會安排去拍牙根片。

根尖片:紅圈處的牙縫有初期蛀牙,牙冠有黑色陰影;藍圈處的牙縫沒蛀牙,可看到完整牙

有些小朋友開始換牙,恆牙萌發有異常,或是青少年要開始長智齒時,有時候需要確認所有牙齒的狀況,就需要拍咬合片或環口X光片。若是因外傷撞到牙齒,會需要拍根尖片或咬合片來輔助診斷,決定後續的治療,也常需要作追蹤檢查來觀察受傷後的後續變化。

而根尖片、咬合片與環口X光片,所拍攝的影像範圍及精細度,皆不同,當範圍越小時,精細度會越好,範圍越大時,精細度會越差。原則上,若要仔細看少數幾顆牙齒,就拍根尖片,看較多顆牙齒,則考慮拍咬合片,看全口的牙齒,則考慮拍環口X光片。

咬合片:藍圈處,是作過根管治療的三顆乳牙。這三顆乳牙上方有二顆門牙的恆牙,紅圈處

環口X光片:紅圈處的第二大臼齒及智齒歪斜,影響第一大臼齒牙冠及牙周健康。

那什麼時候需要拍牙科3D電腦斷層掃描?

牙科3D電腦斷層掃描的缺點是輻射劑量較高,優點是可以看比環口X光片更大範圍的影像。舉例來說:下顎的智齒,牙根有時會比較深,有可能會鄰近下顎齒槽神經,在拔除前,若能先作牙科3D電腦斷層掃描比較可以知道下顎智齒跟下顎齒槽神經間,在三度空間前後左右的對應關係。在作植牙手術前,也會運用到牙科3D電腦斷層掃描作手術前的評估。

此外,在作齒顎矯正時,常常必須了解暴牙、戽斗、大小臉的主因,是單純來自牙齒,還是合併有骨骼的問題,這時候作牙科3D電腦斷層掃描可以看得更清楚,假使需要合併正顎手術來改變骨骼的結構時,也能夠了解下顎齒槽神經的走向及評估手術後對呼吸道空間的影響來擬定較完善的治療計劃。

拍牙科X光片意義重大,可以更好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口腔的實際狀況,問題可以及時被發現,並且得到解決,例如,某個人患了輕微的齲齒,用肉眼看牙面甚至看不出來牙齒已經發生了病變,但是藉助拍片,就可以輕鬆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腔醫生王傳勇 的精彩文章:

想做牙齒矯正,這些「冷知識」你必須了解

TAG:口腔醫生王傳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