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英國醫學雜誌研究稱,大家都在胖,環境變化是罪魁

英國醫學雜誌研究稱,大家都在胖,環境變化是罪魁

英國醫學雜誌研究稱,大家都在胖,環境變化是罪魁

挪威學者在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研究稱,從20世紀60年代到2000年代,人群的體重大幅增加,在具有較高肥胖遺傳傾向的人群中更為明顯,人越來越肥胖是基因易感性和環境變化的綜合影響的結果。

研究發現,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無論是遺傳性體質還是非遺傳性體質,他們的體重都在增加。

研究者稱,這意味著環境仍然是導致肥胖流行的主要因素,環境變得越來越讓人易發胖。

研究納入諾德-恩德拉格健康研究中13-80歲近12萬人的數據,這些人在1963~2008年間重複進行了身高和體重測量。其中,67305人被納入了遺傳傾向和體重指數的關聯分析。分析了50年來體重指數(BMI)的變化,並根據遺傳傾向評估環境對體重指數的影響。

在考慮了潛在的影響因素後,數據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這些人的體重指數顯著增加。而且,與年齡較大的出生隊列相比,1970年之後出生的那些人在年輕成年時的體重指數已經大幅度提高。

受試者被分為五組,第1組有最高的肥胖易感性,第5組的肥胖易感性最低。

這兩個組在每十年及所有年齡段的體重指數的差異很大,並且這種差異從60年代到2000年代越來越大。

例如,對於35歲男性,在20世紀60年代,最易受遺傳因素影響者的體重指數比最不易受遺傳因素影響的男性高1.20 kg/m2,而到了2000年代,則差異為2.09 kg/m2。同年齡的女性的體重指數相應差異分別為1.77 kg/m2和2.58 kg/m2

因此,研究者指出,在2000年代,男性和女性的體重指數分別增加了0.89 kg/m2 和0.81 kg/m2,這歸因於基因與本土環境的相互作用。

來源: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genes onbody mass index during the obesity epidemic: longitudinal findings from the HUNT Study, BMJ (2019). DOI: 10.1136/bmj.l4067.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英國醫學雜誌研究稱,大家都在胖,環境變化是罪魁

「阜外說心臟」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訂閱點擊: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AHA發表科學聲明:Fontan手術治療單心室患者,30年生存率超80%,但仍面臨諸多併發症的挑戰
美國亞裔心血管狀況堪憂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