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軍隊征服東亞的前進基地:滿鐵,日本武力稱霸全球的野心基礎

日本軍隊征服東亞的前進基地:滿鐵,日本武力稱霸全球的野心基礎

日俄戰爭,不得不說還真是諷刺,雖然說不是中國人打起來的,但是卻在中國的土地上,就連戰爭目標都是中國,這兩個國家的目標是爭奪朝鮮半島和對滿洲的控制權,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就是日本以慘勝的局面一舉跨進了列強之中,同時也收穫了本屬於我國的「戰利品」——滿鐵。

日本軍隊征服東亞的前進基地:滿鐵,日本武力稱霸全球的野心基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滿鐵

南滿鐵路:舊鐵路名。原為1897—1903年沙俄在我國東北境內所築中東鐵路的一部分(長春至大連段)。日俄戰爭後,為日本所佔,改稱南滿鐵路。為了管理南滿鐵路,日本於1906年11月26日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部設在東京。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みなみまんしゅうてつどう),簡稱滿鐵 ,是1906年至1945年間在滿洲設立的一家特殊的日本公司,是日本經營滿州的核心。在極盛期里握有了80多家關聯企業的股權。

於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成立後,將戰時所修改的窄軌軌距再更改為標準軌距。該公司後又獲得了安奉鐵路(安東至奉天)、撫順鐵路(奉天至撫順)、牛庄鐵路(大石橋至營口)的路權,其鐵路從奉天再向南偏東延申,直達中、朝邊境的安東,與朝鮮半島的鐵路系統連接起來。

一、進軍基地

南滿鐵路原來是中國東北的一條鐵路。原屬於1897年至1903年由沙俄所築 中東鐵路南下支線(哈爾濱至旅順)的長春至旅順段。1897年8月與中東鐵路幹線同時動工,自旅順向北、自哈爾濱向南同時鋪設,1902年12月完工,1903年7月通車。屬於寬軌鐵路。

日俄戰爭期間,中東鐵路旅順至公主嶺段被日軍佔領,改為與日本國內相同的窄軌軌距(1067mm)。(八英尺四英寸)當時所使用的機車有部分後改建為標準軌距後被賣至台灣,供當時興建中之縱貫線鐵路使用(當時被編為80號型,戰後改稱為CK80型)。1905年日俄《朴次茅斯和約》規定以長春寬城子站為界,以南的鐵路交給日本,改稱為南滿鐵路。

日本軍隊征服東亞的前進基地:滿鐵,日本武力稱霸全球的野心基礎

南滿鐵路舊照

從1906年開始,日本在東北境內陸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機構,主要包括關東廳、關東軍司令部、日本領事館和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四大機構,開始從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和交通等方面對中國進行全面滲透和控制。關東廳原為關東總督府。1905年10月18日,日本政府任陸軍大將大島義昌為關東總督。10月31日,關東總督府設於遼陽,次年5月遷至旅順,成為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的最高權力機關,隸屬日本外務省。

1906年6月7日,日本天皇發布第142號敕令,公布設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的文件,共計22項條款。7月13日又成立了以兒玉源太郎為委員長的滿鐵籌建委員會。由於兒玉源太郎曾當過第四任台灣總督,他極力舉薦時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出任滿鐵總裁一職。後藤新平是醫生出身,但心狠手辣,在1902年起任職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的短短5年時間裡,曾頒布法令,處死台灣民眾33000多人,超過當時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一。7月22日晚,兒玉源太郎約見後藤新平。後藤向兒玉建議:「日本在滿洲必須重點經營鐵路,其餘依次為開發煤礦,從本土移民和發展農業、畜牧業。如此才能有實力與俄國再次進行決戰,或者為全面佔領中國作好準備。」,兒玉對此方針深為折服。23日下午,後藤新平離開兒玉源太郎的府宅,當晚兒玉源太郎突然暴死。後藤新平轉而投靠兒玉源太郎的繼任者寺內正毅,答應出任滿鐵首任總裁一職。

為管理南滿鐵路,日本於1906年11月26日成立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總部設在東京。於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成立後,將戰時所修改的窄軌軌距再更改為標準軌距。該公司後又獲得了 安奉鐵路 (安東至奉天)、 撫順 鐵路(奉天至撫順)、牛庄鐵路(大石橋至營口)的路權,其鐵路從奉天再向東延,直達中、朝邊境的安東,與朝鮮半島的鐵路系統連接起來。

1906年11月26日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在東京正式成立,資本金2億日元,其中日本政府以實物投資承擔一半,對民間投資則保證按年利六厘分紅,股東主要是日本皇室、貴族和官僚。如三菱銀行的莊田平五郎、正金銀行的園田孝吉、安田銀行的安田善次郎、三井物產的益田孝、第一銀行的澀澤榮一、興業銀行的添田壽一、日本銀行的高橋是清、日本郵船的近藤良平等。1907年3月5日,滿鐵根據第182號天皇敕令,將總部從東京遷往大連兒玉町(現團結街)原關東都督府民政部辦公樓,東京則改為分社。1907年4月1日,「滿鐵」正式開業,下設調查部、總務部、運輸部、礦業部及地方部。至此,影響中國東北乃至整個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機構——「滿鐵」,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二、擴軌複線

南滿鐵路線起自吉林省長春,止於遼寧省大連。在遼寧省內的長度為579.5公里。南滿鐵路線自1898年動工,1903年建成。1907年到1934年建成複線。全線穿行於丘陵與平原之間,無隧洞,橋涵亦少,整個線路系重型鋼軌碎石道床,是牽引力強、通過能力高、貨流密度大的鐵路之一。瀋陽至鞍山一段貨流密度最大。南下貨物以煤、石油、木材、非金屬礦石、礦建材料為主。北上貨運量較小,主要物資為非金屬礦石、礦建材料、鋼鐵、糧食等。長大線支線較多,沿線與沈丹線、沈錦線、瀋吉線、溝海線、蘇撫線、遼溪線、鐵法線、開豐線、金城線、旅順線等線相接。如渾河—撫順線,聯繫鞍山和撫順;大石橋—營口線,為營口港與腹地聯繫的運輸動脈。海城—溝幫子線,貫通盤錦地區。

日本軍隊征服東亞的前進基地:滿鐵,日本武力稱霸全球的野心基礎

滿鐵社員

1905年12月19日當日本提理部結束其部隊歸國運輸任務後,在其所管區域內,保留和新設的車站幹線上有:大連、南關嶺、大房身、金州、三十里堡、普蘭店、瓦房店、得利寺、萬家嶺、熊岳城、蓋平、大石橋、海城、湯崗子、鞍山站、蘇家屯、奉天、虎石台、新檯子、鐵嶺、開原、昌圖、雙廟子、四平街、郭家店、公主嶺、范家屯、寬城子。1907年4月1日,滿鐵開始營業時,它所管轄的鐵路幹線大連至孟家屯(今長春南站)695.2公里,同年7月又接收孟家屯以北8.5公里,共計703.7公里。

在以後的40年里,日本為了在中國東北獲取資源,修建鐵路。截止至1943年10月1日,滿鐵已建成通車的鐵路,計有新線5149.9公里和複線888.6公里。形成了東北的鐵路網路。

1904年日俄戰爭開始後,俄軍將全部機車和完好車輛開往北方和旅順,日軍只能依靠人力推動俄軍遺棄的車皮運送輜重。日本政府決定改修佔領區內的中東鐵路以供利用。1904年5月25日以陸軍為中心成立鐵道提理部。從日本運來機車和客貨車以及軌條。日本鐵路的軌距是3英尺6英寸(1067毫米),所以在修復被俄軍破壞的鐵路和橋樑的同進,還要將軌距縮小。至1906年11月11日通至孟家屯。1907年5月開始改築4英尺8英寸(1435毫米)的擴軌工程,1908年5月完成。1935年8月1日長春至哈爾濱間改標準軌距完工。

滿鐵在整個擴軌工程期間,並未停止原窄軌鐵路的運輸。採取了在窄軌外側敷設一條或兩條軌道,實行三線式或四線式的窄、寬軌並用的操作方法。從而在不影響鐵路運輸的情況下,前後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全線的改築。為了提高鐵路的運輸能力,還施行了大連至蘇家屯之間的複線敷設工程。1909年10月27日,這一複線工程完成並通車。1915年6月,又開始修築上述複線的延長線——蘇家屯至奉天間的複線。歷時三年余,於1918年11月開始通車。1919年滿鐵又制定了修築奉天至長春的複線計劃,1921年11月,奉天至鐵嶺間的複線通車,鐵嶺以北至長春間的複線雖然自1921年便著手修築,但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的10年間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的。直至「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佔領東北,對滿鐵的軍事運輸能力的要求不斷增大,滿鐵又全力修築鐵嶺以北的複線,1934年9月,大連至長春間複線才完工。

三、經營範圍

除了擁有鐵路之外,還在鐵路兩側擁有16.7米至3000米不等的滿鐵附屬地,附屬地總面積達482.9平方公里。由於日本取得每10公里可駐兵15名的權利,因此,南滿鐵路成為日本大陸政策的據點,先後由關東都督,關東長官、駐滿洲國大使,對滿洲事務局負責。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成立之後,積極開拓原來滿洲的交通服務。一方面,該公司把其經營的鐵路延伸,修建了安奉鐵路、撫順鐵路、牛庄鐵路等支線,從奉天向東延,直達中、朝邊境的丹東,將朝鮮半島與西伯利亞的鐵路系統連接起來。另一方面,公司亦成立了滿洲航空會社,承辦從滿洲到朝鮮半島的空運服務。滿鐵還擁有大連商港。

除了鐵道、水運、航空等交通運輸業務之外,滿鐵還經營撫順、煙台的煤礦、冶金、電氣、農林畜牧、文化、教育、旅遊等業務,擁有鞍山制鐵所(昭和制鋼所,現為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滿洲採金、滿洲鉛礦、滿洲礦業開發、滿洲輕金屬製造、日滿鎂工業、同和汽車、滿洲電業、滿洲化學工業、滿洲鹽業、以及遍布各主要城市的滿鐵醫院和大和旅館等多家會社和文教科研醫療機構。同時滿鐵還負責其附屬地內各城市(滿鐵奉天附屬地、長春附屬地、鞍山、大石橋、四平街、公主嶺、遼陽、鐵嶺、海城、開原、瓦房店等以及支線上的撫順、安東、鳳凰城、本溪等,1936年時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共計29處 )的市政管理。隨著會社經營範圍的擴大,1920年滿鐵第一次增資至4.4億日元,1933年第二次增資至8億日元,1940年第三次增資至14億日元。

1931年九·一八事變及滿洲國成立之後,滿鐵在其附屬地內的行政職能以及各種政治活動被逐漸削弱,其業務被置於關東軍司令部的監管之下。隨著日軍佔領中國東北全境,原屬中國的瀋海、奉山、吉長、吉敦、吉海、四洮等鐵路,以及東北全境的港灣、水運、煤礦、鋼鐵、輕工業和化工工業的經營權也被轉交給滿鐵,其附屬地面積增至524.3平方公里。至1935年,滿鐵經營的鐵路長度已達6857.3公里。

1936年,滿鐵改組鐵路管理機構,在奉天設立鐵道總局,統一經營鐵路、港灣、水運和汽車運輸。

1938年,滿鐵將昭和制鋼所等重工業及化學工業轉讓給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此後,滿鐵集中全力於鐵路、煤礦及調查情報工作,並積極配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隨著日本侵略戰爭的擴大,滿鐵企業也不斷增多與擴大,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總資產達到42億日元,就業員工也從開辦時的1.1萬人增加到39.8萬人。

四、重要事件

1、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軍強行駐紮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按照預定的計劃,將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炸毀,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襲擊日本軍隊。以此為借口,日軍當即向瀋陽進攻,6小時後,將瀋陽全城佔領,釀成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柳條湖不是湖而是村名,面積近8平方公里,多為柳林叢生的沼澤地,還有少部分菜地和莊稼地,散亂地分布著20來戶人家。

北大營距瀋陽老城區約5公里,原為張作霖麾下東北軍一大兵營,駐兵萬餘。整座營盤方方正正,邊長兩公里,四周環以土圍和深壕。

日軍精心選定「九·一八」事變發生地,實因柳條湖和北大營是中國東北的軍事要地,還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物便於日軍尋找事變借口和易於發動事變。北大營距瀋陽城5公里,距柳條湖村500米,距南滿鐵路最近處僅300米。

日本軍隊征服東亞的前進基地:滿鐵,日本武力稱霸全球的野心基礎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的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

據當年參與策劃柳條湖事件的日軍中的3個核心人物之一——花谷正,在《文獻昭和史》中是這樣描述的:「18日夜,月近半圓,高粱地黑沉沉的一片;疏星點點,長空欲墜。島本大隊川島中隊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查鐵路線為名,帶領數名部下向柳條溝走去。一面從旁邊觀察北大營的兵營,一面選了個離兵營約800米往南去的地點,河本親自把騎兵用的小型炸藥安裝在鐵軌下,並點了火,時間是10點過了,轟的一聲炸響,鐵軌和枕木都炸飛了。

2、二十一條

除了南滿鐵路,滿鐵還獲得了安奉鐵路的經營權。安奉鐵路(丹東至瀋陽)是日俄戰爭期間,日軍擅自修築的輕便鐵路,全長261公里,1904年動工,1905年竣工。戰後日本在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附約中獲得了將該路改成標準鐵路、繼續經營15年的特權。滿鐵於1907年4月接管該路,清政府反對將安奉鐵路併入滿鐵。但滿鐵仍遵照日本政府的指令,著手改建。1909年8月強行動工,1911年10月完工,11月正式通車。該路連接南滿鐵路,通過鴨綠江大橋與朝鮮鐵路相連,有著極其重要的軍事價值。至此日本將朝鮮殖民地與中國東北連為一體。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北洋政府)向美英等國提出,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收回,但遭到拒絕,於是中國決定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當時美國注意力已轉移至歐洲戰場,而英國則希望日本能成為在其遠東盟友。於是日本在8月23日對德宣戰。8月27日,日軍第十八師團登陸膠州灣。11月7日德軍向日英聯軍投降,日軍控制了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山東省落入日軍手中。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晉見袁世凱,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北洋政府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並意圖把中國的領土、政治、軍事及財政等,都置於日本的控制之下。此後日本通過武力威脅,發出最後通牒,最終在5月9日迫使袁世凱政府接受「二十一條」。此舉引起全國反日風潮。

二十一條中,第一條是要求北洋政府「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省不得讓與或租借他國」。第二條就與南滿鐵路有關。日本要求將「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和「南滿鐵路、安奉鐵路的管理期限」,均延長至99年。這些條款都是為了將日本通過戰爭侵佔的利益法理化、最大化。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改次年為「洪憲」元年。引發各地掀起護國運動,出兵討伐袁世凱。1916年3月23日,袁世凱在內外壓力下,被迫宣布退位,恢復「中華民國」年號。而日本對青島和膠濟鐵路實行軍事佔領達7年之久,直到1922年2月4日才被迫同意從山東撤兵,但仍保有在山東的許多權益。

3、日本關東軍

由於日本取得在南滿鐵路沿線,每10公里可駐兵15名的權利;日軍自1907年開始,在此長駐有1個師團和6個鐵道守備隊,總兵力達一萬餘人。這就是後來席捲大半個中國的「日本關東軍」前身。1919年4月12日,關東廳實行軍政分治,以原陸軍部為基礎,另組成了關東軍司令部,管轄南滿鐵路駐軍。關東廳為最高行政司法機關,關東軍司令部則為最高軍事機關。至1931年,磨刀霍霍的關東軍,在蟄伏12年後,策動九一八事變,四個月佔領東北全境,兵力急劇擴充。1931年關東軍僅有3個師團,1932年達到6個,1933—1936年保持5個師團的兵力,1937年達到7個,1938年9個,1939年11個,1940年12個師團。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前,關東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31個師團,人數上升到85萬人,號稱百萬。

日本軍隊征服東亞的前進基地:滿鐵,日本武力稱霸全球的野心基礎

1931年9月19日,日軍軍列急速向瀋陽運兵

日本關東軍,在華期間製造了一系列戰爭罪行,包括策劃皇姑屯事件、發動九一八事變、扶植偽滿洲國、組建731細菌戰部隊;製造了平頂山慘案、新賓縣大屠殺、依蘭大屠殺、老黑溝慘案、朝陽下五家子村慘案、通北縣白家堡子村屠殺、撫順達道峪村屠殺、壩上大慘案等等一系列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從1943年下半年起,日本大本營開始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增援太平洋戰場。1945年1月,大本營從關東軍抽調13個師團和一支特設的具有高度機械化的常備兵團赴太平洋戰場。1945年4月初,美軍攻佔沖繩島,並對日本本土開始空襲,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的準備,為此又從關東軍抽走7個師團,並將關東軍儲備的近1/3的戰略物資以及大批人員調回國內。1945年5月初,關東軍重新擴充力量,進行備戰。為此,關東軍將在東北的25萬日本退伍軍人重新徵集,並編成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兵團和5個炮兵聯隊,作為臨時部署兵力的補充。經過迅速補充,關東軍兵力一舉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但其武器裝備和戰鬥素養僅僅相當於以前的8個半師團。

五、滿鐵改組

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和滿鐵共同發展。在遼寧,滿鐵接管了張學良修建的瀋陽到海龍的鐵路和英國人控股的北寧鐵路關外段。在吉林,關東軍與省主席簽署了7個換文和1項合同,致使吉林省的鐵路修築權和經營權全部喪失。在黑龍江,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和東省特別區長官張景惠也簽署一系列合同,從而使黑龍江的鐵路權大部分落到了滿鐵的手中。日本關東軍僅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為滿鐵圓了做了20多年的美夢。

出於軍事戰略的考慮,關東軍要求滿鐵擴大鐵路修建規模,把原來8000公里的滿蒙鐵路擴大到25000公里。

對關東軍的指示,滿鐵無條件執行。他們計劃1 0年內再修築4000公里鐵路,加上原來的6000餘公里,使東北的鐵路網達到10000公里以上。而在執行過程中,滿鐵遠遠超過了計劃。僅1935年修建的鐵路,就達到創紀錄的1100多公里。

日本軍隊在取得東北後,滿鐵社員的情緒也變得更加活躍,其中許多年輕人主動離職投身於關東軍旗下。對於跳槽的人,滿鐵總裁內田康哉採取放縱的作法,繼續發放工資和給予報銷旅差費等種種待遇。不僅如此,內田康哉還按照關東軍的要求,派遣大量事務系統和技術系統的社員,直接為關東軍服務。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各種政治力量迅速發生變化,最主要的變化是關東軍一躍成為日本在「滿洲」的統治核心。而25年前,這個統治核心僅僅是一支保護鐵路的部隊。

日軍佔領東北以後,日本政府鼓勵國內更多的財團和民間資本進入到中國東北,與滿鐵一起全面控制東北的經濟,最終實現把東北從中國版圖上分隔出去的目的。而日本軍部認為,東北與中國的問題最終只能靠武力解決。雖然他們需要滿鐵在軍事運輸和物資保障方面提供支持,但是不能容忍滿鐵的勢力在東北獨自做大。軍部主張把滿鐵置於關東軍的管轄之下,在東北實行一元化的體制。

1935年8月2日,松岡洋右被任命為滿鐵第13任總裁。松岡洋右和他的前任一樣,不願意放棄滿鐵在東北獲得的巨大利益,但他也知道軍部惹不起。松岡洋右接到任命的當天下午,來到滿鐵東京支社。他在對社員發表講話時說:「時代處於非常時期,軍部正在滿洲認真努力工作,滿鐵也必須從側面支援,為國家而共同努力」。言下之意,滿鐵還是相對獨立的。

然而,對松岡洋右的講話,關東軍絲毫不買帳。第二天,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在接受《滿洲日日新聞》和《大連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滿鐵隸屬於關東軍之下,無論是誰來做總裁,都是一樣」。

日本軍隊征服東亞的前進基地:滿鐵,日本武力稱霸全球的野心基礎

松岡洋右

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在關東軍的要求下,滿鐵於1936年進行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改組,原來龐大的業務範圍被組合成鐵路和產業兩大系統。新成立的瀋陽鐵道總局,管理設在大連的鐵道部和鐵道建設局以及設在朝鮮清津的鐵道管理局。這次改組後,滿鐵在東北的勢力大不如前,關東軍已經可以完全掌控滿鐵了。

六、征服堡壘

滿鐵是近代日本對中國進行經濟管理的最大的經濟機構。從其成立到解體,滿鐵始終在日本對華進行管理和大陸擴張政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滿鐵徹底撕下了企業的面具,自動投入到關東軍的麾下,充當關東軍的總後勤部、兵站基地、情報部,在日本對華侵略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7年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關東軍要求滿鐵加入到日軍對中國華北的佔領中來。滿鐵立即派出18000多人,承擔了日軍的全部運輸任務,同時滿鐵還參與了對華北5000多公里鐵路的佔領。滿鐵期望自己在東北失去的利益,能在華北得到補償。1937年8月23日,日軍鐵道總監決定將日軍佔領的鐵路直接移交給滿鐵,一年後,京包、津浦、京漢等干支線鐵路,全部納入滿鐵管轄。

滿鐵改組以來,經營的項目雖然減少了,但絲毫沒有減弱滿鐵在侵略戰爭中的作用,這種作用是日本其他機構無法代替的。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後,滿鐵對軍需品的運輸所佔比例從過去的5%上升到27%。除了軍事運輸,滿鐵在日軍的後勤保障、鐵路工廠的佔領、誘降策反、諜報偵察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華北大門的打開,對於滿鐵來說,機會就在眼前。以前滿鐵與中國政府各部門的交涉和情報調查活動,都是通過滿鐵北京公所來完成。1935年11月,隨著滿鐵情報調查的重點轉向華北,滿鐵又在天津設立天津事務所,作為它在華北活動的中樞機關。七七事變後,滿鐵又把天津事務所改組為華北事務局,遷到北京,管理日本佔領統治區的鐵路,並著手重建各種產業部門。

而除去表面上這家公司運作的不錯之外,地下的「滿鐵」機構也在這麼多年裡搜集了不少中國情報,這個機構的第一任負責人就是被稱為是全世界最會經營殖民地的後藤新平,他一直都致力於情報探查,而且認為想要徹底統治東北,就一定要對這個地區建立起非常完備的調查機構,並且制定出合理的經營方針,所以「滿鐵」的情報面非常廣泛,涉及到中國的方方面面,包括金融,圖書以及尋常調查。

隨著情報的深入,日本對於中國的野心也是越來越大,所以後面「滿鐵」的情報更是深入到了人文、軍事等各個領域。之前有美國人想要調查西伯利亞的森林,但是現有的圖書館資料都達不到要求,原本對於「滿鐵」並不上心,因為覺得這就是一個日本鐵路公司的資料,應該非常有針對性,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就被忽略掉了,但是後來在查閱之後發出了驚嘆:有了這個資料,根本不需要看其他的!因為在這份資料當中,不僅有整片森林的位置、覆蓋情況,就連資源運輸路線以及裡面都有什麼動物都非常全面地記載在裡面。

其實整個「滿鐵」的情報工作人員,文化水平都相當高,他們當中有不少都是一流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要進入這裡工作還有嚴格的測試,所以資料才能這麼完備,而9·18之後,「滿鐵」更是成為了日本留在中國的最大情報系統和特務機構,成為了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有利武器,整個「滿鐵」在投降時,資產已經高達42億日元,可想而知,在侵略戰爭當中有多少重要情報是從這個組織流到日本去的。

七、再次改組

東北的資源已經使滿鐵的錢袋子漲得鼓鼓的,但他們仍不知足。七七事變以後,日本軍隊迅速佔領了華北大部分地區,幾個月後又攻陷了南京。在「以華制華」的政治策略和「以戰養戰」的經濟政策指導下,一方面日本與汪精衛暗中結合,企圖組建一個親日政府,取代南京政府。一方面加緊在淪陷區進行經濟掠奪。1937年10月9日,日軍侵佔山西大同,把大同煤礦委託給滿鐵經營。就此,滿鐵經營區域的又擴張到了華北的礦產資源。

日本軍隊征服東亞的前進基地:滿鐵,日本武力稱霸全球的野心基礎

松岡洋右宣布日本退出國聯

正當松岡洋右著手把華北的礦山、工廠併入滿鐵產業中的時候,日本政府和關東軍以及偽滿洲國政府,把壟斷東北重工業的特權賦予了新成立的日本滿洲重工業會社。滿鐵持有的昭和制鋼所等重工業會社的股份不得不進行轉讓,被迫退出了重工業部門。剛剛成立不久的滿鐵產業部就此解體,松岡洋右在東北的產業只剩下撫順煤礦了。

由於偽滿洲國的建立,日本政府認為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體系已經確立。1937年12月,在治外法權廢除和滿鐵附屬地行政權轉讓給偽滿洲國付諸實施的同時,滿鐵在東北的政治地位也基本喪失了。1938年4月1日,滿鐵再次進行了大改組,隨著地質調查所、農業試驗場等機構轉交給偽滿洲國政府,滿鐵已轉向交通會社的經營方向。

結束語:沿著鐵路走,大連、瀋陽、長春、吉林、哈爾濱、齊齊哈爾……這條鐵路在正是由滿鐵控制的,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領域中都會涉及滿鐵。滿鐵, 日本創辦的大企業,並不局限于于鐵路經營上,還在經濟和資源上都對日本有莫大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