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一新技術讓我國潛艇脫胎換骨,尺寸大幅縮小,性能飛躍提升!

這一新技術讓我國潛艇脫胎換骨,尺寸大幅縮小,性能飛躍提升!

我國潛艇技術的起步和發展,都受到前蘇聯的深刻影響,因而一開始就是走雙殼潛艇的道路。從033型潛艇起步,到自主設計的035,再到後來的039,最新的039B型潛艇,都是雙殼潛艇布局。但是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單殼潛艇以及單-雙混合殼潛艇會成為主流。很多人比較關心,中國潛艇未來會改為單殼體技術么?

中國潛艇目前採用的雙殼體結構,不光是技術原因,也有戰術指標的需求問題。當初在冷戰時期,潛艇採用雙殼體結構設計還是比較流行的,特別是蘇聯海軍對雙殼體結構潛艇情有獨鍾,當時雙殼體結構設計的確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雙殼體日漸式微,很多國家新型潛艇都基本是採用單殼體或者是單、雙殼體混合結構設計。目前基本只有中國海軍的新型常規潛艇和核潛艇還採用雙殼體結構設計,中國海軍仍然在裝備雙殼體潛艇屬於設計建造和使用習慣問題,和技術、工藝沒有太大關係。

雙殼體結構的優勢無非就是潛艇儲備浮力大,生存能力強,當初有些雙層殼設計的潛艇憑藉著雙層殼和中間水層的保護,甚至具備對抗魚雷直接命中的能力。不過,如今雙殼體結構潛艇的劣勢開始凸顯。

雙殼體結構設計導致潛艇的體積和排水量過大,資料顯示,兩艘水面排水量相同的單、雙殼體潛艇進行對比時,雙殼體潛艇的水下滿載排水量要比單殼體潛艇高出20%以上。

體積、排水量的明顯增加,會使得潛艇的機動性降低,高速性能較低。其次,雙殼體潛艇體積更大,航行摩擦阻力大,聲納反射信號也會更強,更加容易被發現。而且雙殼體潛艇的耐壓殼內部容積、空間相對較小,潛艇內部結構設計困難,武器裝載量較低。不難看出,雙殼體結構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潛艇的生存能力和作戰能力,所以單殼體或者是單、雙殼體混合結構設計開始成為新型潛艇的主流設計。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單殼體潛艇也具備很大的實際作戰意義,例如目前中國海軍最先進的常規潛艇就是039B/C型潛艇,該型潛艇有一個小缺點,那就是潛艇尺寸、噸位都比較大。考慮到中國常規潛艇的主要作戰區域是中國近海區域,而中國近海區域水深有限,對於噸位較大的潛艇並不友好。

例如東海海域的平均水深只有200米左右,黃海和渤海的平均水深更是只有50米。所以噸位較大的039系列常規潛艇在這些海域進行作戰時受到一定的制約,作戰效能不如其他中小型常規潛艇。儘管039B潛艇的綜合作戰性能是世界頂尖的,但039B潛艇的尺寸和噸位都比較大。

採用單殼體結構設計,更符合未來潛艇作戰的需求。我國的常規潛艇一直都是跟著蘇俄常規潛艇設計思路走的,一直都採用雙殼體結構,所以很少接觸單殼體結構設計的潛艇。

在近幾年的國際軍事展覽會上,中國已經展示過單殼體潛艇。2017年,我國中船重工集團在泰國防務展上,展出了一款單殼體潛艇,這款被命名為S100的潛艇,是我國目前公布的第一艘單殼體潛艇,這意味著我國潛艇耐壓殼技術得到了飛躍性的提升。

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海軍未來將會開始裝備單殼體或者是單、雙殼體混合結構設計的新型潛艇,例如傳聞中的095攻擊核潛艇就有可能採用單、雙殼體混合結構。中國國內也建造了單殼體結構的試驗艇,預計很快就可以看到中國海軍開始裝備採用非雙殼體結構設計的新一代常規/核潛艇。在未來,我國海軍必然會裝備一型排水量較小、採用單殼體設計的常規潛艇,專門用於在黃海和東海水域與強敵爭奪水下的控制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把作戰當兒戲,酗酒胡鬧還塗納粹標誌,英軍這次丟人丟到家了!
日本自稱艦隊亞洲第一,碾壓俄國海軍,俄:開戰你能撐住一小時?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