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東京銀座索尼公園的入口,一座2.5米高的索尼WM-F5隨身聽模型分外顯眼。這一誕生於1983年2月的產品是索尼第一款運動型防水隨身聽,它標誌性的亮黃色外形在一片暗色建築的襯托下十分跳躍,引來遊人目光。

這也是索尼為紀念Walkman誕生40周年所舉辦的「#009 WALKMAN IN THE PARK」展覽的一部分。

繼續往前走,你還會看到一面掛滿了大約230枱曆代Walkman產品的「Walkman Wall」,搜集了40個名人Walkman故事的「My Story,My Walkman」互動式展覽,你甚至還能喝一杯周年限量特調,買一件同藝術家合作的紀念款T-Shirt帶回家。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比起Walkman波瀾壯闊的40年,這個紀念活動顯得非常低調。它更像是索尼為Walkman粉絲舉辦的一場小型慶祝party,打著暗語「你懂就好」。

在中國,Walkman更多屬於80後(以及一少部分90後)的回憶。因為對於很多還不到30歲的年輕人來說,Walkman的鼎盛年代正好與他們的青春期錯位。

這其中也包括我。我承認自己並不是一個索粉,對Walkman的了解也很有限,然而當開始手動回顧過去Walkman的40年時,我漸漸發覺人們為這個產品乃至索尼著迷不是沒有理由。想像著很多人在看到「For Music Lovers,By Music Lovers」的開機語時感到的興奮感,竟然覺得沒能躬逢盛事有些遺憾。

那很像幾天前在《樂隊的夏天》聽到盤尼西林翻唱朴樹《New Boy》時的感覺。讓張亞東在節目里潸然落淚的,和現在Walkman 40周年人們所紀念的,其實是一種東西。

這篇文章將試圖還原一些Walkman的簡易史和冷知識,如果你還不了解Walkman,推薦你耐心讀下去;如果你是忠實粉絲,也歡迎重溫這段歷史。

「Walkman」一詞為索尼發明

關於Walkman名稱的由來,最初其實經歷了一番討論。

Sony原本打算把自家隨身聽產品取名為「Walky」,但這個名字已被東芝註冊(當時愛華的隨身聽叫做「CassetteBoy」、松下的叫做「MiJocky」),加上索尼之前已經有一款供記者錄音使用的名為「Pressman」(新聞人)的產品,所以最後索尼董事長盛田昭夫就想到了「Walkman」這個名字。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不過據說因為「Walkman」是日式英語,最初在海外市場推廣時,索尼的海外銷售公司紛紛表示強烈反對,因而Walkman在美國初次推廣被稱為「Soundabout」,在英國初次推廣時叫做「Stowaway」,而在澳大利亞推出時則叫「Freestyle」。

盛田覺得這些名字都沒有Walkman響亮,於是力主各個地區員工將名字改回Walkman(1980年11月開始全球統一)。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1986年「Walkman」被正式收錄於《牛津大字典》,成為所有隨身聽的統稱,也可見當時Walkman的風靡程度。

Walkman創造了「耳機文化」

喬布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用在索尼身上也特別合適,那就是「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

就聽歌這件事來說,Walkman帶來的變革意義是巨大的,它創造了耳機文化。

在Walkman問世之前,人們只能在家裡或在汽車中用立體聲錄音機欣賞音樂。索尼公司的兩位共同創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共同創造了Walkman攜帶型立體聲錄音機的概念,開創了個人娛樂市場的先河。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世界上的第一台Walkman就是去掉了當時普通錄音機的錄音功能和揚聲器,並配以立體聲電路和立體聲耳機後誕生的。

儘管很多人甚至是員工都對這一產品的市場前景持懷疑態度,但索尼在當時的宣傳力度(比如推廣「隨時隨地欣賞音樂」的概念、請名人明星做宣傳)使Walkman迅速為廣大年輕人所青睞,成為了當時一種新文化的標誌。

耳機對於Walkman來說是非常關鍵的部分。據稱隨著Walkman個人立體聲音響的不斷開發,索尼另一個專門研究小組也在同時開發更輕便的耳機產品。和以前重量約為300到400克的耳機相比,新的耳機重量還不到50克。

在1979年3月,井深大就認識到要開發出重量極輕的耳機,並決定將它同Walkman相結合。因而世界上第一台Walkman TPS-L2就和型號為MDR-3L2的重量僅為45克的耳機一起問世了。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從那時起,索尼對耳機的開發一直在延續:1982年推出了入耳式耳機,1992年開發出了「雞蛋型」耳機,1997年又推出了可搭在肩上感受音樂節奏的耳機。到1999年3月底,索尼共銷售了4.72億副耳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耳機製造商之一。

「Walkman現象」

1979年7月1日第一台Walkman TPS-L2誕生的時代背景是,公眾場合和個人空間的界限仍然涇渭分明。

上文已經提到一點,在Walkman誕生以前,人們欣賞音樂的方式只能是通過家裡或汽車中的立體聲錄音機,也就是說只能在公共場合聽音樂。

Walkman則使得聽音樂能夠成為一種私人享受。因此在當時開始有媒體和評論家覺得,Walkman的出現破壞了人們原本對神聖的宗教語言或是自然環境的聆聽需要,是一種對利己享樂的推崇。

慢慢又有人開始批評Walkman有分裂性、反社會性的作用。他們認為Walkman允許個體在聽覺上切斷與外部世界的聯繫,將可能使個體變得更加內向、自私,以及不能容忍他人和社會。

所以Walkman被認為具有潛在危險,因為它有可能導致人們越來越個性化和四分五裂,並侵蝕公眾的生活。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也許現在回看這些論調會覺得很可笑,但類似的討論總會出現在有新科技產生的時候。

和「Walkman現象」類似的還有比它更早出現的、同為電子媒介的收音機和電視機,因為它們也鼓勵大眾消費個人化(只不過它們的口徑是以家庭為單位),同樣在普及階段遭到了社會環境的反抗。

有趣的是,最初的TPS-L2是可以同時插兩副耳機供兩人聽一部機器的,後來才慢慢演化成只設置一個耳機插孔。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當時特定歷史文化時期,人們個人需求的一種表現。

經過漫長的時間,Walkman才幫助人們把收聽這種行為歸類至社會所能理解的私人活動。

蘋果也是Walkman的「門徒」

這或許對於熟悉科技圈恩怨的你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上文提到的那句喬布斯的名言很可能是來自索尼對他的影響。喬布斯被媒體戲稱是「索尼前第一粉絲」,他的另一句名言是「我們欽佩索尼,我們愛索尼,我們渴望成為索尼一樣優秀的公司」。

這位蘋果公司的靈魂人物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對索尼的敬佩。他在世時,曾經多次前往索尼工廠參觀,盛田昭夫有次送給他一部Walkman作為禮物,喬布斯為之痴迷,並且將之拆卸來研究它是如何製作、打磨的。

蘋果品牌運作模式的靈感就來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索尼。蘋果前CEO約翰·斯卡利也說:「史蒂夫很希望做到像索尼那樣。他不想學IBM,他想成為索尼。」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在進入2000年、數字化大潮之時,蘋果在音樂播放器領域的成績終於反超了索尼。

MP3格式,互聯網音樂的興起,開始前所未有地衝擊著索尼20多年建立起來的產業鏈。在此之前,Walkman往往需要搭配使用磁帶、CD等存儲介質以及一次電池使用,儘管索尼在90年代推出了MiniDisc系統(即體積較CD小,但容量與CD接近且能反覆讀寫的存儲介質)作為對新變化的回應,但隨著蘋果iPod+iTunes組合拳的出擊,新世紀之後很快取代了Walkman的地位。

年輕人,這兒有幾個關於Walkman的故事

Walkman的遭遇終歸還是讓索粉們心疼。雖然後來在2004年索尼建立起了對標「iPod+iTunes」的網路音樂商店和相應設備,但由於推出時間點過晚,且Walkman堅守自家之ATRAC3文件格式,下滑的市佔率終究還是沒能挽救——這也被不少索粉認為是索尼對科技執著的表現,雖然輸了商業,多少仍賺了情懷。

儘管現在,Walkman的品牌仍在延續,但我們明白,它已不再是記憶中的那個Walkman。它或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但至少它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從一而終。

就像知乎用戶@Jeff說的那樣:


Walkman在卡帶時代、CD、MD時代的那些競爭對手,比如松下,夏普,都已經退出這個市場了;MP3時代的那些競爭對手,比如三星或者國產魅族等,也都早已退出這個市場了;甚至連MP3老大蘋果iPod,也是幾年更新一次iPod touch,其它機型幾乎放棄了。音質最佳的iPod classic更是直接停產……只有索尼還留在這個市場里,你覺得索尼還指望這個行業能賺大錢么?不是,他真的只是在為那些熱愛音樂的人設計產品。

會有人問,「Walkman還有存在的必要嗎?」這裡用那句詩回答很合適: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經飛過。

參考資料:

《20年的巨變 回顧SONY Walkman的歷史》

《回味Walkman:人性和科技的雙面原聲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品玩 的精彩文章:

鴻海精密董事長將由劉揚偉接任
滴滴出行與廣汽集團深化合作,涉及網約車、無人駕駛等領域

TAG:PingWest品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