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度解析:明治維新為何成功,而戊戌變法卻失敗了

深度解析:明治維新為何成功,而戊戌變法卻失敗了

題記:有關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的比較,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話題,可以說從初高中歷史學習開始,這個問題就已經出現。而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也是不絕如縷。但是,這個問題似乎直到今日,依然有很多值得討論的空間。筆者此次準備從多個角度深度解析這一問題。

領導人是誰?這一點重要麼!

常規的評論,總是要論及明治天皇和光緒皇帝的比較。確實,明治天皇在施行變法時,大權在握,這是之前倒幕運動結束後帶來的必然結果;而與此相比較的是,看上去支持變法的光緒皇帝,卻沒有啥權利,大權在慈禧手中。

有人說光緒是苦命天子,恰恰在變法前夕,他有權力

有人說光緒沒有實權,所以變法沒有成功。但是現在細究這一問題,意外發現整個變法過程中,光緒實際上有相當大的權力,只是到了後期才出現了一些問題,最終導致失敗。而且慈禧內心真的不希望清政府強大么?這個問題事實上值得深度推敲。

外部環境確實不同

不過如果談到外部環境,日本的環境確實要優於中國。事實上,在整個晚清70年中,西方列強在東亞的侵略核心視角,都是對準了中國。侵略越南、中亞等地,只不過是為了更好參與對中國侵略,以及更好的地緣視角。所以在日本進行明治維新中,外國是沒有多少干擾的。相反,1898年,恰恰處於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之間,列強正在中國掀起資本侵華的浪潮,在此背景下的變法維新,一定會受到外國的若干干擾。

外部環境不同確實對中日變法產生不同的影響。

變法陣營內部又是如何?

這裡不去討論日本變法陣營內部的情況,但是基本上,日本變法內部相對穩定。

我們來看看戊戌六君子,這裡面問題很大。楊銳這個人,其實長期以來都是張之洞的跟班,是張之洞的忠實信徒,我們也知道維新變法時期張之洞拋出了《勸學篇》,說明其思想和康梁並不一致,楊銳在這裡面就很突兀。而康廣仁死之前一直在說是他哥哥責任,緣何殺他。也就是說,死去的六君子,其實並不都是一致。

譚嗣同慨然赴死,是大英雄

變法陣營內部都是矛盾重重,變法又如何成功呢?

癥結:文化傳承與文化發展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領導人,還是外部環境,還是變法內部,確實中日之間存在很大不同。但是糾結的問題卻是,為什麼中國的領導人和變法內部無法達成一致,共同推進變法呢?

張之洞在變法期間態度值得關注

實際上,最大的問題在於文化,中國的文化壓力實在是太大,而很難變法,所以一直以來變法陣營內外都存在著很多反對者,而日本則不同,他們文化沒有這樣的一個強積澱,甚至蘭學都能夠在日本存在著一二百年,對變法有助力。張之洞這樣的支持洋務運動的人,最終也走向了維新變法的反面,可見一斑。而另一個關鍵問題在於文化的發展,要變法,需要有大量人支持,需要有知識者的支持,而中日19世紀的識字率的差距,似乎冥冥之中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結論

成敗之間的不同因素,或許沒能夠完全列舉。但是基本上可以確定,有些因素並不是那麼重要,而文化因素現在看來需要仔細審視加以拔高。傳統文化或許很好,但是一定要進行一些揚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說,中國維新變法失敗,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傑談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下江南,於是到處都是乾隆點贊的美食
盧福坦解放後一直被關押,緣何在1969年突然判處死刑

TAG:張傑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