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持戒的誤區

持戒的誤區

持戒的誤區

由於戒律的弘揚不到位,大多數人不了解戒律,對戒律的理解出現了偏差,致使很多人談戒色變,這麼殊勝的戒律怎麼會讓人害怕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持戒誤區:

一.戒律是自律,不是律他

學戒持戒的首要目標是自律自修自我約束,然後再通過持戒的功德,慢慢影響大眾一起持戒。

如果動不動就呵斥別人犯戒破戒,並且不知道是誰給的權力,宣判別人下地獄作餓鬼畜生,這樣只會讓大家對戒律討厭和害怕。

戒律是約束自己三業,規範自己身心的,讓自己能夠快速與道相應;不是尺子,去量人長短,不是鏡子,去照人美醜的;若明白了這一點,持戒就持得歡喜自在了。

二.戒律是開明的,不是呆板的

佛陀制戒非常開明靈活,慈悲並且人性化。

佛陀制戒時,首先考慮的是最下根器的佛弟子能否持守,不斷的去詢問,有無異議,讓大家都認同並且能夠做得到,這樣才能體現戒律的作用和意義。如果佛陀制的戒大家做不到,等於沒制戒。

佛教從傳入中國開始,就是戒律、僧制、王法與俗禮互相融合的過程,如果一定執著純粹的原始的佛教戒律,那麼,佛教難以在中國生根發展。所以祖師們根據中國的國情,為了佛法的長久住世,而破了一些遮戒。

祖師說,對於持不了的一些戒,要有慚愧心和懺悔心,要發菩提心去利益更多眾生。

三.戒律是解脫,不是束縛

修行是逆生死流,戒律就是要斷除我們的累劫習氣,切斷對世俗生活的貪染執著。

很多初學者,一進入佛門,發現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乾脆棄而不學,以為不學習戒律犯了沒有過錯。這樣的認知是非常錯誤的,犯了戒不旦照樣有罪,還多一條不學無知罪

實際上,戒律是幫助我們解脫的,持一條戒有一條戒的功德。有了戒律的規範,我們的慾望會少一點,煩惱會輕一些,離解脫就更近了。

四.戒律是保障,不是妨礙

佛弟子如果沒有戒律的保護,跟俗人無異。

會在紅塵五欲里迷失自己,身口造罪無量,一旦業緣成熟,難脫果報。按戒律要求的去做,就不會造惡因,我們就不會遭受惡報。每一條戒律,都是讓我們清凈自在的。

五.戒律是基礎,不是終極目標

持戒有無邊利益,是入道修行的根本,佛法三學的基礎,沒有戒律不生定慧。但一味強調持戒就能解脫,就落入戒禁取見

如果不修禪定、念佛等法門,持戒充其量只是人天果報,還在輪迴中。所以,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才是學戒持戒最重要的目標。

知道了這些持戒的誤區,以後我們就可以繞開這些誤區了,讓我們快速得到解脫,往生極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學堂 的精彩文章:

不容易的修行
願力同樣不可思議!

TAG:如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