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板浦筆記:小巷的風

板浦筆記:小巷的風

巷城板浦,巷內自古多風。風兒也多情。

一年四季的流轉,老家小巷,刮著各式各樣的風。我居住的宅院,門一開,跨出門檻,便是一條幽深的,彎彎曲曲的小巷。長長的,彎彎曲曲的巷子,像一條清澈的小河,置身其間,像一條游魚,游來游去,去留無痕······

巷子南北向,原名馬巷,現用街命名,叫東后街。

小巷深處有人家。

小巷兩邊的住宅,不甚高大,好像也有些年月了,牆體斑駁,因為濕氣入體而布滿了青苔。

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巷子里成長,傍著千年滔滔的鹽河水,待鉛華洗凈後,那裡沉澱了老家最質樸的風情。

冬天的風,一個字,冷。風裹著雪花,漫天飛揚,四面八方向小巷撲過來,我家的門,也被吹刮的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寒風中,時不時,摻雜著小販滄桑的吆喝聲,拔動我的心弦,讓人揪心。我知道,那是底層人們內心的吶喊。它在傳達一個信息,生存不易,活著困難。他們為了生計,整天穿街過巷,一路艱辛地度過歲月。不知道為什麼?聽著聽著,我有一種想流淚的衝動。

春風、夏風、秋風,這三季的風柔軟,跟冬風相比是不一樣的。

風有時是有味道的。一棵槐樹花開得如雪似玉,空氣中充滿了甜甜的槐花香味,在小巷蔓延,聞著香,妙不可言!

少年不識愁滋味。記得,小時候,我們一群孩子們一竄就上了樹,捋槐花。回家,洗凈,做槐花飯。槐花飯熟了,清香撲鼻,食之難忘。

一切都在變,幾月前,因為小城鎮建設,老巷鋪路,幾十年的槐花樹,沒施加保護,被砍伐。真是憾事。

無聊的時候,我習慣,搬來一把躺椅,一張凳子,沏一杯茶,或泡咖啡,捧一本書,看上幾頁。看累了,望望藍天,看看白雲,看雲捲雲舒,看朝霞看夕陽;望望天空的飛鳥,歲月清淺,時光輕緩,生活如詩。

享受著徐徐清風,我突然想起那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清代某一年某一天某文人,正在窗前讀書,突然,一陣陣微風吹過,將書吹翻過幾頁,文人詩興大發,隨口吟出:「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不料,被人告之官府,無意之間惹來一場大禍,官府以蔑視清王朝罪行將其斬首。這就是典型的「文字獄」。「文字獄」就是因為文字原因鑄成的冤獄,在封建社會裡,統治者為了鎮壓知識分子,使用了種種手段,文字獄就是其中一種。

小巷裡的風,時大時小,爽,愜意。

世上,無不通風的巷子。同樣也無不透風的牆。文壇巨匠施耐庵的名著《水滸傳》中描述這樣一段故事。姦夫西門慶與淫婦潘金蓮這一對狗男女,聯手用砒霜毒死了賣燒餅的武大郎,這件破事,早就四處通風了,紫石街誰不知這段轟轟烈烈的姦情?用《水滸傳》里的話,是「街坊鄰舍,都知曉了。」

其實,人世間的繁華富貴,皆是過眼雲煙。說來說去,最真的卻是人間煙火。人間煙火,就是指炊煙,引申的意思是飯,人人都得吃飯。

老井翠竹映青蓮,青磚小瓦生碧煙。

小巷裡炊煙裊裊,來自民間的暖意,鄰家少女常常邁著輕盈的步子,手裡提著菜,從臨街的保真超市歸來,走在青石板上,青石板發出清脆的腳步聲,少女笑靨如花,體態婀娜,楚楚依依,邊走邊唱《小巷的風》:兒時乘涼的小巷,牆角依然開著幾株梔子花······

「嗬,真美!」

歌美,人也美,歌聲宛如天籟,彷彿從雲端天際飄飄而來,動聽、醉人。百聽不厭。直入人心。

偶爾,有朋友來訪,眉開眼笑,不亦樂乎。好,再端一把凳子。坐下,聊聊天,喝喝茶,吹吹牛,如此甚好。

若到了飯點,去中大街大何二滷菜攤上,買幾個冷盤,切上豬頭肉,再到涼粉攤刨上斤把涼粉,雖不勝酒力,但也能勉強喝上啤酒半瓶。卻也要與朋友,把酒臨風,把酒高歌,乃一件風雅之事。

小巷,是一個能靜心的地方。吹著自然的風,任憑世間如何繁華,寂寞風華絕代!我盡情地,享受著小市民的市井幸福生活。

在小巷裡和風作伴,與風為友,沒有是非,沒有恩怨,獨善其身,何樂而不為?

作者簡介:潘友國,男,江蘇省連雲港板浦人。喜歡看書、寫作。僥倖有文章發表。連雲港作家協會會員。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如何用古詩詞,優雅地表達「天很熱」
國學名句:文者以明道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