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氣亂則心亂,如何以靜養「氣」?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氣亂則心亂,如何以靜養「氣」?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氣亂則心亂,如何以靜養「氣」?

人為什麼會生病?這個問題,基本伴隨著人類出現、進化的整個時期。如果未來的哪一天,我們真的弄懂了這個問題,那樣,我們的健康才算得到真正的保證。

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里,就試圖探討這個問題。對於人生病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主要的論述:

百病始於陰陽失調;百病始於過用;百病生於氣;以上三個原因,歸根究底,其實就是中醫「陰陽」的問題。其中「百病始於過用」主要指生活起居方面,「百病生於氣」則主要著重於「氣血變化」這個方面。因為「陰陽」是非常抽象的,而氣血則是相對形象的,因此,指導我們的養生習慣,「氣」就顯得非常重要和適用了。

《黃帝內經》所說的「百病生於氣」,簡單理解,其實就是指「氣機的異常變化」。身體的大部分問題,雖然我們稱之為「病」,其實,也是機體調節、清理內在機能時的體現。如何實現「陰陽平衡」?氣機的通暢就是第一要務,這些表現,我們應該將其當做一種「提示」,而不應該視作「病因」,這是需要注意的。

比如氣機不暢,引起某個地方腫痛,如果將腫痛當做「提示」,那麼我們就會深入探討為何為出現「腫痛」,最終掌握到氣機不暢這個根本原因,梳理氣機,腫痛也消失了。如果將其視同病因,直接消腫止痛,那就成了中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得不償失的。

身體的氣機,是一個非常複雜繁瑣的系統,各個臟腑經絡都會有自己的運行方式,也有自己的運行路徑。整個身體就如同一張撒開的「大網」,收集機體各個部位的信息,反饋給心神中樞以做整體的調節。

比如我們心情激動發怒的時候,「怒則氣上」。這時候,整個身體的氣機趨勢,就是一種「逆上」的態勢。正常情況下,這種態勢通過經絡的輸布,心神隨即做出反應,讓心情平復下來。

總之,「氣」以靜養為佳。《黃帝內經》里有: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等多種闡述。裡面說到的「上、緩、結、消、下」,都是氣機失於平和的體現。因此,古人對於養生,就有「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的說法。其中的「上士養心」,其實就是指養氣。心神不安,情性燥急,對身體是很大的影響。

因此,養心養氣,最忌一個「亂」字。心亂則氣亂,氣亂了,氣血也就跟著亂了,也會影響我們對外界事物的判斷。因此,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損壽的根源。我們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使平常生活中也最忌心亂。「每逢大事有近期」

所以,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多嗔傷肝,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這些都是氣機異常的具體形式。

「氣」需靜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靜養神」,心主神志,因此,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的人,內部抵抗力強,身體的問題也就漸漸遠離了。

怎麼「靜養氣」?

所謂靜養氣,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是保持好心情的和緩舒暢,避免大喜大悲、憂思焦慮,做好了這幾點,其實就「差不遠矣」。

吐納靜坐,就是一種常用的「靜養」方法。靜坐戒思,遠離思慮,讓心神得以安然,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就是陰平陽秘的基本表現了。

綜上所述,《黃帝內經》所說的「百病生於氣」,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成「氣機的變化」。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氣亂」,因為氣亂則心亂,心既亂,則做任何事都會心神不寧,當然,也包括我們的養生了。所以,以靜養氣,使氣機平和,乃是最基本的養生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王夫人攆走晴雯,賈母為何不反對,因為薛寶釵送了一份人情
賈寶玉不求上進,也得到賈母寵愛,你看賈珠是怎麼死的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