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日軍作戰為何很少投入十萬以上的兵力

抗戰時日軍作戰為何很少投入十萬以上的兵力

文/寂寞的紅酒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僅次於德國的軸心國集團二號巨頭。作為亞洲戰場的主角,日本在二戰中表現的非常搶眼,特別是在戰爭初期的中國和東南亞戰場,簡直是所向披靡。不過日軍雖然所向披靡,但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日本的每場戰役規模都相對較小,出動的兵力也非常有限,二戰中日本每次出動的兵力規模一般都在二十萬以下,十萬人的戰役都很少,和歐洲戰場上百萬軍隊的大混戰遠遠不能比。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為什麼日軍很少發動十萬人以上的進攻?

首先,二戰時日本雖然窮兵黷武的徵召了大批的兵員,拼湊了700多萬軍隊,但大部分都是混飯的守備部隊,根本沒什麼戰鬥力,而且大部分屯駐在本土。日本在海外的部隊不超過300萬,而且分散在中國、東南亞、太平洋等多個戰場。這些部隊既要打仗又要留守佔領區,所以日本的兵力根本不夠用。這還是後期日本全面動員時的狀況。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兵力不過三百萬左右,發動太平洋戰爭進攻東南亞的四十萬軍隊完全是擠出來的。日本發動的規模最大的豫湘桂戰役是把所有的在華可抽掉兵力都出動了,才勉強拼湊了四十多萬軍隊,此後日本再也沒能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役,豫湘桂戰役已經是日本軍隊可以抽掉的極限,所以日本一次能投入的一線主力部隊一般不會超過四十萬。

其次,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匱乏,而且工業相對落後,軍工產能和物資生產遠不能和美蘇等歐美強國相比。日本的工業產能僅僅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左右,而軍隊卻有700多萬,加上運力有限,大部分工業品和補給都要從本土運到前線,所以前線日軍的後勤補給能力嚴重不足。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日本根本沒有能力滿足前線日軍的作戰物資需求。日本每次僅能滿足數萬人的作戰需求,如果再大就吃力了,發動一次十萬人以上的戰役往往需要準備很長的時間。日本在戰爭初期囤積了大量的物資,所以在戰爭初期打了淞滬、武漢等多場十萬人以上的戰役。但隨著囤積物資逐漸消耗殆盡,日軍打到武漢的時候就打不動了。武漢戰役後,日本很少發動十萬人以上的戰役,不僅僅是兵員不足,更重要的是日本後勤物資供給補上。由於中國工業落後,日本的武器裝備等工業品都要從本土運送,從本土千里迢迢運送幾十萬軍隊的裝備和物資,對日本人來說壓力太大了,甚至可以說不現實,所以日本軍隊的兵力投放大部分都在十萬以下。即使如此,日軍的後勤壓力也很大,前線很多部隊缺彈少葯,很多部隊甚至要餓肚子。

最後,日本的主戰場在海上,所以大部分資源都給了海軍,而海軍屬於技術兵種,兵力數量不大。而陸軍雖然人多,但作戰對手較弱,不是武器裝備落後的亞洲軍隊就是沒什麼戰鬥力的歐美殖民軍隊,根本用不著投入太多的兵力。在中國戰場,日本一個兩萬多人的甲種師團能追的中國十幾萬軍隊到處跑。在東南亞情況也是如此,馬來亞戰役中,數萬日軍打得十幾萬英軍抱頭鼠竄。直到日本打到印度和澳大利亞,這種情況才結束。因為日本軍隊遇到了英軍的主力,雖然是二流軍隊,但仍然把日本揍得滿地找牙,軍隊少了根本不頂用,但日本實在集結不起來足夠的軍隊,所以只能進行戰略防守。不是日本人不想,是心有餘力不足。說到底,還是日本底子太薄了。如果日本有美國或者蘇聯那樣的實力,也不會每次出動數萬軍隊,前線部隊也不用子彈數著用,有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像庫爾斯克、諾曼底那種每次出動上百萬兵力的會戰,日本想都不敢想。

參考資料:《全球通史》、《二戰史》、《太平洋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冷戰時期的印度有多牛?野心勃勃不可小視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