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石濤弟子擅畫山水園林,揚州畫派名家高翔繪《平山堂冊頁》

石濤弟子擅畫山水園林,揚州畫派名家高翔繪《平山堂冊頁》

有人用兩句古詩形容清末畫壇,「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個形容很恰當,清末畫壇已經沒有所謂的正統派了,國力日漸衰弱,藝術創作也到了瓶頸期。這個時期既沒有天平盛世可以歌頌,也沒有海內清平可以描繪。按照藝術創作的發展規律,有衰落就有崛起,畫家們也在尋找新的創作方向,單純地依附於豪門權貴已經影響了作品質量。嘉道時期興盛的金石學派為繪畫創作提供了新的助力,重新回歸傳統追求古典美成了一部分畫家的發展方向。張崟就是其中成就斐然的一位畫家,他出生於鎮江,終身都是一介布衣,以賣畫為生。

張崟個性孤傲,不屑於事故圓滑,這樣的性格也體現在他的作品中。《山靜日長》是張崟後期作品,整幅作品為仿古之作,描繪了文人雅士隱居山林與松鶴為伴的生活片段。在古代常常用松鶴形容一個人標格出眾,所以自明代起松鶴就成了山水畫中的常用元素,用來標榜高潔脫俗。張崟在創作中將元代畫家常用的一水兩岸三段式構圖變化為遠山、浮雲、松齋三個段落,看上去簡潔流暢。

張崟在創作中沒有門戶之見,無論是哪家的技法只要有可取之處就去學習。在這幅《山靜日長》中就可以看到宋元明三代名家技法的影子。比如樹葉的點簇之法,源於宋代院體作品;牛毛細皴加淡墨積染是元人的最愛,浮雲遠山很像吳門畫派的風格。這已經跳出了清初四王制定下的條條框框,開始走向取法自然渾厚古雅質樸的創作方向。

這幅作品在用色上也十分别致。傳統山水畫中有水墨淡彩這個類別,張崟在創作中為了增加作品的裝飾性美感,在描繪古樹枝幹時用了三種顏色,按照畫面層次由近到遠分別是濃墨、赭石、石綠,一方面在二維構圖中增加了深邃的感覺,另一方面描繪出江南山林獨有的鐘靈毓秀。國畫顏料在調染過程中有也有很多技法要領,比如一筆下去如何讓色彩均勻飽滿,不留下毛筆的痕迹就需要反覆地訓練。

張崟在創作中想要突破正統化風格帶來的呆板僵化,他格外注重畫中的神韻。《山靜日長》為了畫出潤澤蔥蘢的山林,在用筆上注重乾濕結合。大量濕筆的運用,賦予作品自然的生機,描繪出隱士悠然自得的生活片段。

拓展閱讀·古代繪畫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培喇說畫 的精彩文章:

清新雅緻,追求自然天成的美感,清代沈焯繪《花鳥草蟲冊頁》
筆墨可以臨摹神韻意境很難學到,清代王愫繪《仿倪瓚秋意山水圖》

TAG:薩培喇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