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天熱了,濕垃圾味道有點大…有沒有可能不破袋?可降解垃圾袋能用嗎?

天熱了,濕垃圾味道有點大…有沒有可能不破袋?可降解垃圾袋能用嗎?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5天

大家紛紛投入到垃圾分類的熱潮中

但也有不少人向小觀反映

覺得扔濕垃圾的時候

要「破袋」特別不方便

有沒有可能不破袋?

小觀首先走訪了滬上不少小區

不少居民反映

破袋後,濕垃圾味道很大

家住斜土路某小區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其所在小區物業和居民反覆協商後,保留了原本設在每層樓道專間內的垃圾桶,但「代價」是居民必須做好垃圾分類,包括扔濕垃圾時,要將濕垃圾和垃圾袋進行「乾濕分離」,分別投入濕垃圾桶和干垃圾桶,也就是所謂的「破袋」。

居民破袋投放濕垃圾

做好垃圾分類,避免撤桶並點的不方便,對此,居民都十分認同,然而破袋只進行了1天,就有多位住戶提出反對,原因是沒有袋子的「保護」,濕垃圾桶里的濕垃圾味道很大,除了臭味,他們還擔心這樣做更容易孳生蟲害。

記者隨機走訪了浦東、靜安、普陀、閔行等10個小區,發現對「扔濕垃圾要破袋」有意見的居民不在少數。這10個小區中,有6個小區做到了破袋,但有八成受訪居民表示這樣做是「怕被志願者監督」「怕罰款」或是「以為這是硬性規定」,他們普遍說不出破袋有什麼意義。

還有4個小區,居民均未在扔濕垃圾時主動破袋,有些是把濕垃圾連袋直接扔進了濕垃圾桶,甚至扔在了垃圾箱房和垃圾桶外面,有些則是把濕垃圾袋交給志願者或保潔員就走了。

閔行區蓮花南路某小區內,濕垃圾桶里的濕垃圾沒有破袋

試試「桶對桶」法?

可對上班族不適用

結合破袋要求,一些居民也想出了好辦法。比如,不再將濕垃圾扔在塑料袋裡,而是直接裝入有蓋子的垃圾桶或容器內,倒垃圾時帶上垃圾桶或容器,將垃圾倒出後,再將垃圾桶或容器帶回去洗乾淨。不過,對於那些每天扔好垃圾就去上班的居民而言,也不可能帶著垃圾桶去上班,所以還是感覺「不方便」。

有些居民扔濕垃圾時直接「桶對桶」,省去了破袋的麻煩,但對上班族而言,這樣做並不實際

有些小區統一讓保潔員破袋

但也有顧慮……

扔濕垃圾時破袋,一是為了遵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儘管《條例》中沒有明文規定扔濕垃圾要破袋,但按規定,產生生活垃圾的個人應當將生活垃圾分別投放至相應的收集容器,如果將濕垃圾連袋投放,就屬於將濕垃圾與干垃圾混合投放。

雖然有嚴格規定,但在採訪中,記者仍發現一些允許居民連袋扔濕垃圾的小區。

「我們可以保證袋子里的濕垃圾分得很純,只有裝著濕垃圾的袋子這一個干垃圾,有沒有可能在小區保潔人員從樓道收運垃圾後,統一進行破袋?斜土路的劉女士也提出這樣的問題。

閔行某小區並不要求居民扔濕垃圾時破袋,而是將袋子交給分揀員,由分揀員第一時間破袋,並分別計算破袋前後的垃圾重量,算出居民所扔濕垃圾的純度

「只敢悄悄做,內心很矛盾」,芷江西路街道某小區的物業經理章先生告訴記者,一方面,許多居民的確做好了分類,只是希望扔濕垃圾不要破袋,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樣做,一旦被監督舉報,就要承擔責任。在該小區,居民連袋扔的濕垃圾經保潔員收集後,會統一拿到垃圾箱房內進行破袋分揀,不過物業擔心執法人員對尚未分揀的垃圾桶進行檢查,那肯定是不過關的。

四川北路某小區的物業經理也坦言,目前只靠居民的自覺,乾濕垃圾純凈率根本達不到100%,為達到下游單位能夠收運的標準,仍需依靠保潔員進行二次分揀,「既然最後一樣要分揀,還不如扔的時候不強求居民破袋,讓他們確保其他分類做好就行了。」

在長寧區某小區做保潔員的郭師傅也支持居民不破袋。他告訴記者,因為區里對濕垃圾按桶給予保潔員補貼,所以無論居民破袋或不破袋,保潔員都有將濕垃圾分乾淨的動力。「有些人濕垃圾分不幹凈,還不如連袋一起扔,我後面破袋分揀也方便些,否則就要用手去桶里撈了。」郭師傅坦言。

保潔員分揀垃圾 海沙爾 攝

國外濕垃圾不用破袋?

一些市民提及,在國外生活時,好像不需要對濕垃圾破袋。對此,記者還採訪了在上海工作的兩位外籍人士。

來自日本的松山先生表示

日本每年產生的95%的廚餘垃圾都被焚燒,所以並不要求居民破袋。不過,由於廚餘垃圾含有大量水分,燃燒起來要花費大量燃料,併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甚至有害氣體,所以日本地方政府正在考慮修建廚餘垃圾堆肥中心,減少燃料消耗並實現循環發展。松山表示,或許將來政府會要求破袋,但目前還沒有。

在日本,濕垃圾主要進入焚燒廠處置,所以不要求居民破袋投放;而在上海,濕垃圾以資源化利用為主,因而對濕垃圾純度有較高要求,進而對源頭破袋有較高要求。這印證了一句話:末端處置方式決定源頭分類方式。

來自芬蘭的奧措表示

當地家庭的廚餘垃圾會送去堆肥廠處置,如果扔廚餘垃圾的時候用的是不可降解的袋子,那麼就需要破袋;如果用的是可降解的袋子,那麼就不需要破袋。

那用「可降解塑料袋」

就可以不破袋了?

那上海是不是可以用市面上銷售的「可降解塑料袋」來套扔濕垃圾?這樣的塑料袋等同於濕垃圾,扔起來不就輕鬆了?

「很遺憾,可降解塑料袋目前只能做到『可以降解』,但不是『快速降解』。中國環保學會綠色包裝委員會副主任楊福馨表示,塑料袋需要嚴格的條件才能降解,比如溫度、含水率、特定反應器等,有實驗結果顯示,在人為控制的強酸(pH值為1至2)、強鹼(pH值為11至13)條件下,可降解塑料袋需1-2個月才能降解。若投放在自然環境中,可降解塑料袋的分子鏈缺乏足夠穩定的條件去斷裂,降解時間可能會更長。

難以降解的塑料製品危害生物和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2018年11月19日,在印度尼西亞瓦卡托比國家公園,工作人員清理抹香鯨屍體胃中的塑料垃圾,包括115個塑料杯、25個塑料袋、4個塑料瓶、2隻拖鞋、一個尼龍袋和超過1000塊塑料製品殘餘。 圖片來源:新華社

可降解塑料袋的生產廠商也坦言,降解速度還不夠快,的確是目前影響產品推廣的主要問題。

上海昶法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物質材料事業部副總監鄭璐告訴記者,理想狀態下,這些生物降解垃圾袋應當和其他濕垃圾一起進入末端處置環節,變成可以滋潤或改良土壤的有機介質。但實際和末端處置環節對接後,發現生物降解垃圾袋和濕垃圾的降解速度不在一個「檔次」:濕垃圾快則半天,慢則15天到20天左右,就能轉變成有機介質;生物降解垃圾袋慢了至少十幾天,會導致最終產品里摻雜著尚未降解掉的塑料和木質纖維,進而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應用前景。

降解速度、成本等問題,是生物降解垃圾袋目前大規模應用的阻礙

另外,成本也是繞不開的問題。據透露,上述這類生物降解垃圾袋的「家用版」市場價大約在0.3元/只,比市面上的普通垃圾袋要貴出50%以上,在沒有任何剛性約束的前提下,居民更多會選擇物美價廉的垃圾袋。更何況,為了加速生物降解垃圾袋的降解速度,配方還會「軟化」(用可快速降解的材料盡量替換掉塑料),屆時成本增長,市場售價可能還會更高,居民的接受度就更低了。

如何讓破袋方便?

「過去,塑料袋、塑料餐具、酸奶瓶……啥都有,經常卡住設備,或者導致末端產品質量低下。」閔行區餐廚再生資源中心負責人楊元暉坦言,混在濕垃圾里的塑料等雜質一度讓他們頭疼不已。雖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尤其是今年春節後,濕垃圾的純度越來越理想,近期的雜質佔比已經控制在15%以內,但廠里設計的濕垃圾來料雜質的「紅線」恰好是不能超出15%,因此還不能掉以輕心。

垃圾處置廠的負責人闡釋了破袋的必要性:一旦塑料混入濕垃圾,進入了末端處置環節,將嚴重影響相關設施設備的處置效率和效果。

既然不破袋不太可能,那怎樣盡量讓破袋變得方便一些?記者了解到,目前「主流」的做法有兩種:在垃圾箱房旁設置洗手池等沖洗設施,或在垃圾桶內安裝「破袋神器」。

在靜安區的精文城市家園小區,5個固定投放點位旁都有一個「水桶」。城上城居委會書記季雲解釋說,因為條件有限,這些固定投放點位都不方便通水籠頭,所以逼出了這樣的辦法:設一個水箱,方便居民破袋後洗手、洗桶,水不夠了,讓保潔員馬上添加。

簡易的水箱,解決了扔濕垃圾破袋後,臟手無處清洗的困局

在靜安區的錦灝佳園小區,垃圾桶里最近裝上了「破袋神器」——底部是一根鋸齒,頂部採用可調節的彈簧鎖扣,緊扣在垃圾桶邊沿。

錦灝佳園同萊物業項目經理劉軍說,這已經是「4.0版本」,一方面可以固定得更牢,另一方面鋸齒比以前更鋒利。想出這個主意,也是因為小區無法重新排水管安裝洗手池。如今,居民扔濕垃圾時,只需把塑料袋放在鋸齒上,輕輕往上拉,便可破袋。「一放一拉」,這樣簡單的操作讓居民再也不怕扔濕垃圾弄髒手。

「破袋神器」寫有安全提示

不過,對於「破袋神器」,錦灝居委會黨總支書記張敏傑還是有點不放心。他坦言,如果安裝了破袋工具的垃圾桶被放在垃圾箱房的門後,居民投放時,容易存在盲點,搞不好手會伸得更深,就有被鋸齒割傷的風險,「我們還在不斷試驗,讓破袋工具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看來,如何讓濕垃圾投放更準確衛生

讓「破袋」變得方便、更人性化

還需要各方努力,不斷優化

找到一種最適合的投放辦法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陳璽撼、朱木根

微信編輯:納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市民疑惑:粽葉竟是干垃圾?定時定點扔垃圾,加班族怎麼辦?
一個比利時家庭,祖孫三代的「垃圾分類史」

TAG:上觀新聞 |